为什么孩子进门喊“妈”不喊“爸”?如果这样喊,家庭可能更幸福

2020-09-10     育儿小叶

原标题:为什么孩子进门喊“妈”不喊“爸”?如果这样喊,家庭可能更幸福

本文由护芽妈妈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都说孩子和妈妈的感情是最深的,就比如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孩子一进家门口,第一句话肯定是:“妈,我饿了”、“妈,我渴了”、而对于爸爸的称呼就往往就是那一句:“爸,我妈呢”?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跟爸爸永远没话说,对于妈妈却是十分亲近,凡事都找妈妈。这让一些爸爸觉得十分“受伤”。

那么为什么孩子有事情总是先找妈,而不是找爸呢?

1) 出于本能

其实宝宝在还是胎儿的时候,就有了和妈妈更亲近的本能。怀胎十月,胎儿不知道和妈妈之间有了多少”不为人知”的

心灵感应

,这就注定了孩子天生就和妈妈更亲近。

所以在宝宝出生后,对于妈妈的声音、身上的气味更是敏感,在每次啼哭的时候,只要感觉到妈妈的靠近,就会让宝宝瞬间安静下来。

2) 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多

每个妈妈在生下宝宝之后都会有一段时间和宝宝亲密接触。所以妈妈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宝宝的第一养育人,培养孩子的时间自然是超过爸爸和其他人的。

而在之后的日子,妈妈也会更加关系孩子的生活日常,相比爸爸更关心子女的成长,而且妈妈也可以满足宝宝的一切需求,这样会让宝宝更有

安全感

。所以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习惯了妈妈的存在,也习惯了凡事找妈妈。

3) 妈妈更温柔

作为女性的妈妈,要比男性的爸爸更温柔、更好说话,孩子遇到问题找妈妈,妈妈会更耐心地帮助孩子想办法,或者干脆直接帮孩子解决。相比之下,爸爸

缺少耐心

,而且对孩子也更加严厉,孩子在爸爸哪里很难找到答案,所以孩子遇到问题时就尽量不愿意找爸爸帮忙了。

虽然孩子“进门喊妈”说明和妈妈的关系亲密,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在亲子教育中,爸爸参与度不够,这也是中国式家庭中,很常见的一种存在现象。

相比“进门喊妈”,这两种喊法,家庭更幸福

1. 孩子进门先喊爸爸

孩子凡事知道找爸爸,说明在孩子心目中爸爸的地位很高,也反映了爸爸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孩子有高质量的陪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爸爸分担了宝妈带孩子的重任。这样的家庭相处起来,就会更加和谐,妈妈和孩子的幸福感也会更高一些。

2. 见到妈妈喊爸爸,见到爸爸喊妈妈

有的孩子看到没在场的其中一个父母,就会找。比如喊完爸爸找妈妈,喊完妈妈找爸爸。这样喊法,说明孩子在家庭中的参与性和集体性比较强,父母双方一个都不能少。

爸爸妈妈在平时给予 了孩子同样的陪伴和照顾,在孩子心目地位是同等重要的,分不出主次,这样的家庭无疑才是最幸福的。

护芽妈妈寄语:

对于“爸,我妈呢”这样的家庭,不能说不幸福,但也给许多爸爸提个醒,不要再做个“

隐性爸爸”

了,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来,你会发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件美妙无比的事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kBCeHQBLq-Ct6CZdu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