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近11万平商业用地将于11月15日挂牌出让

2019-10-13   栋察沈阳

10月13日沈阳自然资源局公布了沈土挂[2019]21号挂牌交易公告;共有四宗地块将于11月15日挂牌出让。其中大东G-69号大东区沈北路北地块、大东G-70号大东区东跃一街西地块、浑南HNG-1911号GN-MT-01-06-5地块为工业用地。

JK2019-017号中法15地块四至范围为东至规划绿线,南至大堤路规划绿线,西至浑河四街规划绿线,北至开发二十五号路规划绿线。为商业用地,商业比例100%,土地面积109710.39平,起拍价格为1200元。

挂牌公告详情:

经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沈阳市自然资源局(沈阳市土地储备服务中心承办)组织挂牌交易JK2019-017号中法15等4宗地块,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挂牌公告时间:

2019年10月13日(星期六 )—2019年11月1日(星期五)。

二、挂牌交易时间:

2019年11月4日(星期一)—2019年11月15日(星期五)14时。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均可报名参加。

四、竞买人需持有效身份证明文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明书、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及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委托书、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及复印件、董事会/股东会决定(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公司章程(加盖注册地工商管理部门查档专用章)、挡光补偿承诺书、竞买保证金不属于银行贷款、股东借款、转贷和募集资金的承诺书及商业金融机构出具的资信证明等相关资料办理报名手续。

香港地区竞买人按照上述规定提交的有关文件,应按规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认可的香港的中国委托公证人出具证明并由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审核签章转递并附以附件确认本。

澳门、台湾地区比照香港地区执行。

境外竞买人按照上述规定提交的有关竞买人(公司、企业、组织)身份证明及其他相关文件,应由所在国公证机关予以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

以上文件以外文文字书写的,必须附有中文译本。所有文件以中文为准。

五、意向竞买人提交竞买申请、办理资格审查并将竞买保证金支付到指定账户的截止时间为2019年11月13日14时整。若以外币支付,实际到账数额按照外币到达指定账户日人民币与所支付外币的兑换比率(中间价)计算后的数额为准。

六、本次土地挂牌交易采用有底价增价方式,按照价高者得原则确定竞得人。

七、竞得人需在挂牌交易结束后,现场对《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的成交信息及相关条款进行确认,当场签字、盖章。

八、关于装配式建筑及成品住宅建设要求详见《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作方案的通知》(沈政办发[2018]28号)。

九、有意向参与地块竞买的竞买人于2019年10月17日起到以下地点领取《竞买文件》等相关材料,办理报名手续。

JK2019-017号中法15地块:沈阳市自然资源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央大街十四号路25-38号)联系人:赵红飞 电话:(024)25373551

大东G-69号大东区沈北路北地块、大东G-70号大东区东跃一街西地块:沈阳市自然资源局大东分局(地址:大东区滂江街73号)联系人:胡悦 电话:(024)62199974

HNG-1911号GN-MT-01-06-5地块:沈阳市自然资源局浑南分局(地址:浑南区世纪路15号)联系人:张佳宁 电话:(024)24230075

十、挂牌事项如有变更及补充,以沈阳市自然资源局的通知、补充公告为准。

十一、地块基本情况、规划条件等详见沈阳市自然资源局网站(zrzyj.shenyang.gov.cn)和中国土地市场网(www.landchina.com)。

沈阳市土地交易市场地址:沈阳市浑南区世纪路一号21世纪大厦A座。

沈阳市自然资源局

2019年10月13日

相关链接:

中法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生态城落实城市战略预留区的控规应对

一、项目背景

中法生态城是中法两国商务部推动下确立的生态示范合作项目,是致力于打造成全面体现绿色、环保、生态理念的国际化合作先导区。如何在规划中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助力中法合作、推动区域国际化发展是一大挑战。

铁西区是承载着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参与国际产业竞争合作的核心载体。生态城作为衔接主城和铁西新城的纽带和桥梁,肩负着促进区域转型发展、产城融合的重任。同时,沈阳总规在该区域确定了城市战略预留区作为未来发展空间。如何在规划中推动区域性产城融合、有效落实城市战略预留区是一大难点。


二、技术路线

规划以政策背景和城市战略为指引,以实现中法合作、生态低碳、产城融合、战略响应为根本出发点,通过梳理现状提出问题,利用生态城案例和生态指标体系两个专题深入研究对策,最终结合研究结论提出控规方案和城市设计方案,并建立了用地细分导则和城市设计导则以保障规划的落地实施。

三、主要内容

1、现状梳理,明确三大矛盾

通过对多个现状要素的AHP系统分析,明确了该地区是典型“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空间板块,具有:良好生态区位与现状环境不断恶化的突出矛盾;传统动能衰退与发展接续功能断裂的突出矛盾;人口不断积聚与公共服务供给缺位的突出矛盾。

2、专题研究,建立对标机制

对生态城典型案例进行专题研究,借鉴生态城的共性发展特征,包括用地布局、产业选择、低碳引领、配套服务、支撑体系等多项内容;对生态指标体系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借鉴生态城的目标体系、指标构成及相关指标在控规中的实现途径。

3、有地放矢,建立目标体系

确定基地重点发展国际合作、生态示范、工业服务、品质宜居四项功能,将基地定位为:沈阳国际化发展先导区、中法合作共建生态示范城、西部副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浑河北岸高品质生活中心。

4、生态为魂,科学用地布局

结合生态城规划定位,协调基地水系充沛的自然条件,构建 “一主两副、生态引领;十字结构、双轴架构;三水萦绕、北国风光;自然延展、南产北居”的规划结构。

5、品质为脉,构建支撑体系

公共服务方面结合“留住人、 吸引人、发展人“的发展要求,以面向国际化、设施品质化、服务便捷化为原则,打造15分钟生活圈。

综合交通方面采取“密路网、小街区”模式,提高道路通达性,降低碳排量,丰富沿街界面,引导人性化街区尺度和低碳出行。

绿地系统方面通过河+渠+湿地,环状绿地+口袋公园+附属绿地等多方式结合,建设海绵城市,减少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市政系统方面规划水资源管理中心和能源中心,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建立能源综合利用模式。

6、细化导则,落实实施保障

开展了用地细分导则和城市设计导则,建立10余个子系统的控制目标原则、控制要素、控制要求、项目设计指引,形成分期动态的建设安排,指导工程设计与实施。

四、规划创新

1、三重手段,执行生态低碳理念

bridges理念全方位构建生态体系:打破传统的单一自然生态城建设模式,从建筑生态、设施生态、自然生态、产业循环、出行生态、能源生态和公平活力七方面入手,全方位构建生态示范区。

应用CFD和日照模拟技术:通过微气候模拟分别对温度、风速、日照、空气龄、热舒适度等方面模拟,调整城市道路、居住区的形状和布局,反复推演以保障日照需求和公共空间的使用舒适度,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效应。

低碳生态指标融入法定图则:首次将非传统的低碳控制体系与控规相结合,领先性提出19项具体指标,并将其融入土地利用、雨水回用、再生能源、碳氧转换等内容进行有效控制。

2、协同创新,明确中法合作路径

通过与SBA、AECOM、法国领事馆、法国企业、同济大学等多单位的合作研究,建立协同办公机制,确定从融入法国文化元素、引入法国优势产业双路径构建中法合作方向。

3、量化指标,实现区域职住平衡

对生态城内部及周边区域的居住与就业人口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合理布局用地,控制基地内部及五公里范围内的就业住房平衡指数分别≮50%和75%,以此加强居职空间统筹,促进区域职住平衡。

4、有机生长,落实城市战略预留区

首创性设置R0、B0、G0等用地,明确允许及禁止建设的用地类别及相应的生态指标。使规划既满足法定规划,又能够实现远期规划目标。

五、规划实施

规划通过融合城市设计与控规方案两套体系,满足了中法生态城在规划本土化、设施国际化、产城融合化、未来生态化的发展需求。

规划有效的扭转了城市跳跃开发、建设四面开花、项目散乱选址的问题,目前已在市政设施、交通配套、生态环境、土地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市政设施方面综合管廊、雨水泵站、热源厂正在建设;交通配套方面多条区域性主要道路正在紧张施工;生态环境方面细河小流域整治正在开展;土地开发方面助力多个地块的土地出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