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后没多久,CFO和我去毕马威在上海恒隆广场的办公室,和负责我们这个项目的合伙人开会。
会议的主题除了要确定今年审计业务约定书的一些细节,譬如审计费用、现场审计的时间安排,包括预审、盘点、正式审计等以外,对方特别强调了上一年审计发现的整改情况。由于上一年是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所以今年的审计费用又比去年有所增加。
意大利总部要求毕马威做的审计同时包括国内法定报表审计(Statutory Report)和国外集团报表审计(Group Reporting)。
对于毕马威上一年度的审计发现,我仔细阅读过管理建议书和相关资料,大部分都是可以改进的,有些所谓的审计发现其实本身没有问题,而是去年在审计的时候公司同事不配合所导致的。经过一个多月对公司的全面了解,我完全有信心把今年的审计工作做好;唯一有些担心的是国外集团报表的审计,毕竟我在这方面是毫无经验。
十月份毕马威来公司进行预审,这个时候距离我加入公司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我对公司的情况已经基本都了解了。凭着以前和四大审计师打交道的经验,我和他们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开诚布公地把我所知道的、也可以让对方知道的信息都原原本本的告诉我了他们;他们也坦率地告诉我,在他们的审计经历里极少碰到像我这样的财务经理,大部分的被审计公司的财务负责人都是非常谨慎、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很少有主动和审计师进行沟通的;对于我的这种坦诚,他们也非常愿意配合我把去年的那些审计发现做好整改。
中方股东和财务部的同事应该都知道去年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严重性,所以在今年的预审阶段,用毕马威审计师的原话来说,今年公司的整体配合情况明显要比去年好,预审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同样,年底的存货盘点和现金盘点,也很顺利地完成了。
紧接着一月份就开始正式审计。
对于一家既有生产制造、又有批发零售的企业来说,要准备大量的审计资料;虽然财务部同事的配合工作比去年提高很多,但整个公司的财务基础工作还是很薄弱的,或者说财务部同事是做了很多基础工作的,但是距离审计师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好在我有这方面的经验,对公司的整体情况也比较了解,审计师也发现他们只要有问题的话,问我可以直接得到权威的回复,这样不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也确保了审计过程中得到的回复都是统一口径的。
所以在正式审计的时候也没有碰到太多的问题,国内法定审计报告出来的时候,我发现调整事项已经从去年的二十多个,下降到今年的五个以下,其中部分调整事项还只是一些重分类,不出意外的是今年我们拿到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国外集团报表的编制对我来说就有难度的,涉及很多的重分类。CFO给我很大的帮助,他原来就是在总部财务部工作,熟悉这些报表的编制,只是不太熟悉中国的会计准则,对于具体的数据如何填列,我还得自己去摸索,为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去年是怎么做的。
最终还是顺利地完成了国外集团报表的编制,并通过了毕马威的审计。
通过这次审计,我对公司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