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沈村位于洪塘街道东部,东临机场高架,南靠萧甬铁路,西接洪荪公路。上沈村,小时候过年时,经常去舅舅家“拜年”,看到过村南有二幢不错的老宅,其他没什么印象,舅舅搬家后,就没再去过,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这次去拍古村,在村里转了一圈,结果发现村里还有不少古迹:承福迎祥台门、上沈永房民居、赐却亭、洪塘桥头庵、能九房堂沿等。
赐却亭和桥头庵
赐却亭,(“三普新发现”),据传元朝进士沈圭逊,在朝中为官至学士,但因看到元政不纲,官僚腐败,政府轻视文人和汉人,在元至正二十六(1366年),辞官回乡,元顺帝屡次挽留均遭拒绝,并派员至上沈村请学士沈圭逊受赐,沈公谢而不受,后人建亭以作纪念。(“赐却”意为推辞赏赐。)该亭子为长方形状,坐北朝南,三开间,屋面已毁,亭子采用南北各四根方形石柱。
洪塘桥头庵,又称济英庵(“三普新发现”),坐北朝南。现存建筑硬山顶高平屋,三开间。
承福迎祥台门(原名上沈村“承福迎祥”台门),是建于清中期的蒋氏宅院建筑,文保点。
承福迎祥台门
承福迎祥台门,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现存由台门、两厢房、正屋和东偏房五个单体组成,建筑占地面积1215平方米。
台门朝东,为硬山顶砖雕台门,单开间,外砌小八字侧墙。
“福望东田”
“承福迎祥”
台门南北两面的精美砖雕石刻
可惜,这些砖雕都已被破坏。
正屋为重檐硬山顶楼房,五间二弄,前置廊,明间为穿斗结构,进深八柱八檩,檐廊及间架较宽。两厢房为三开间,硬山顶,山墙两侧高砌马头墙,前置廊,中柱落地,前双步后单步,进深四柱五檩。
上沈永房民居是一处清朝的宅院式建筑,“三普新发现”。整体建筑坐北朝南,现存建筑由台门、两厢房、正屋组成,原门前的两石鼓,后遗失,建筑占地面积1036平方米。
台门朝南为三开间,硬山顶,进深三柱五檩,两厢房为硬山顶,中柱前为单步双月梁结构,中柱后为船篷轩,台门上木雕精致。
台门中柱后为船篷轩
台门中柱前为单步双月梁结构
精美的木雕
砖雕已毁
石雕保存还好
东西两厢房为三开间,重檐硬山顶,五柱七檩,前置廊。
正屋五间二弄,重檐硬山顶,前置廊,进深为九柱九檩,穿斗式结构。
上沈瓦爿墙
上沈知青房
解元坊,不知主人是谁。
这院子里有4、5只“黄狗”不敢入内。
上沈18号民居
上沈18号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