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自然少不了的就是流汗了。大夏天的就是任何时候都在流汗,出去走一趟你会发现自己就被水淋过的。
炎热的夏天,孩子新陈代谢较快,也是随便一动就是汗,汗液粘在身上总是不舒服,洗个澡就瞬间清爽了许多,但给孩子洗澡就是诸多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案例:
这不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表姐就安排上了大量的沐浴露和洗浴盆,因为最近她觉得每次给宝宝洗澡,宝宝都会哼哼唧唧,所以决定给他换个环境,可是最近发现宝宝的皮肤变得越来越脆弱,用毛巾随便一擦就红了。
下午的时候我跟她就带着宝宝去皮肤医院看了哈,医生说是皮肤的保护层受损了,导致皮肤触碰就容易红肿,医生问了问情况才知道,表姐因为宝宝流汗太多,怕汗液粘在身上孩子不舒服,就老给孩子洗澡,也难怪孩子皮肤一碰就红。
夏天到了,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流汗,很多的家长就增加洗澡的次数,其实夏天洗澡的次数并不宜变多。
夏天洗澡并不是越多越好,频率多少才适合
很多家长是只要孩子一出汗,就立马给孩子洗澡,担心孩子出汗会难受,但其实洗澡的次数和频率非常讲究。
宝宝还小,皮肤上的保护系统并未发育完全
,并且非常的脆弱,
频繁的洗澡会破坏宝宝皮肤上的皮脂保护层,从而使宝宝的皮肤变得容易发红,长痱子
,而且孩子只要在水里泡的次数多了,
皮肤就有可能脱水,从而变得干燥,洗澡时间过长的话还会降低皮肤的抵抗力。
一般情况下,1岁以内的宝宝一般是每周两次的洗澡次数,如果夏天天气很热,流汗变多的话,也可以适当增加洗澡的次数。
孩子稍微大一点之后,天气炎热流汗比较多的话,是可以一天洗一次的,但不宜再多了,如果实在觉得宝宝不舒服,可以给他在背上放一条隔汗巾,或者简单的擦拭一点汗液,勤换衣服亦可。
小贴士:家长们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使用碱性的沐浴露,这会破坏皮肤上的油脂,容易使皮肤干燥,甚至还会造成皮肤敏感。
这3个时间段不能洗澡,千万要注意
孩子洗澡的频率我们掌握好了,这几个注意事项也不能忘记。
1. 吃饱之后,不能洗澡
宝宝在吃饱过后洗澡,
水温会刺激血液,血液集中在肠胃里面,影响孩子的消化功能
,而且孩子的肠道功能不太好没,也会刺激肠道,从而
呕吐
,
甚至
可能出现
大脑缺氧
的情况。
所以不管是大一点的宝宝还是小一点的宝宝,吃饱之后千万不能立马洗澡,
一般建议间隔1小时左右再去洗澡。
2. 流汗之后,不能洗澡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大,要开始爬行和走路了,夏天的时候天气又热,宝宝一动就容易出汗,家长就会给他们洗澡,但是宝宝出汗之后,
毛孔会舒张
,这个时候洗澡,
体温会快速的下降
,洗澡的时候可能觉得突然的降温很凉快,但
这样很容易受凉,再加上他们抵抗力还很差,很容易感冒
。
3. 打疫苗之后,不能洗澡
给孩子打完疫苗之后,医生大多都会叮嘱不能给宝宝洗澡,以免打湿伤口。那是因为打完疫苗之后,
宝宝的胳膊上会有一个小的针孔伤口
,如果这时候给宝宝洗澡的话,
水里的细菌就会导致伤口感染,针孔周围的皮肤就会红肿变硬
。
小贴士:打完疫苗之后需要密切关注宝宝的情况,以免出现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