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11周产检,医生说胎儿已经停育了,孕妇:我每天都孕吐

2020-08-31     育儿小叶

原标题:怀孕11周产检,医生说胎儿已经停育了,孕妇:我每天都孕吐

怀孕以后,你最怕什么?

有位网友说,她最害怕孕吐突然消失!第一次怀孕的时候,她孕吐非常厉害,每天都祈祷孕吐可以早点消失;怀孕8个周的时候,孕吐突然消失了,她特别开心,心想肚子里的孩子太乖了,知道心疼妈妈了。谁知孕10周去医院产检的时候发现,胎儿已经停育了!医生说,她之前孕吐消失正是因为胎儿停育,体内的HCG值恢复正常导致的。

听到这里,很多孕妇可能会认为,既然胎儿停育孕吐会消失,那么孕吐没有消失是不是代表胎儿没有停育呢?事实上,胎儿停育跟孕吐是否消失是没有绝对关系的。

李女士怀孕11周,孕吐一直非常厉害,本来以为胎儿非常健康,但是前几天去医院检查,医生竟然说胎儿在孕7周的时候已经停育了。对此她特别疑惑,明明孕吐还非常厉害,为什么胎儿会停育呢?

孕吐跟胎儿停育有什么关系?

女性怀孕以后,体内会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同时HCG值也会升高,大约孕6-8周的时候,HCG会达到高峰。由于孕激素以及HCG值的影响,孕妇会出现一系列早孕反应,比如恶心孕吐、疲倦嗜睡、食欲不振、胸部胀痛、畏寒等等。直到孕3-4个月,孕妇体内的HCG值趋近稳定,早孕反应才会慢慢消失。

可以说,早孕反应消失的前提是HCG值下降。

但是胎儿停育后,孕妇体内的HCG值一般不会立即下降的,它们会继续上升一段时间,然后再下降维持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这就导致虽然胎儿停育了,但是早孕反应可能还会继续存在。

注意,HCG值下降的时间因人而异,有的孕妇可能胎儿停育两三天以后,HCG值就下降了,然后早孕反应消失;有的孕妇可能胎儿停育两三周以后,HCG值才会下降,直到孕中期产检才发现胎儿已经停育了。所以说,孕妇孕吐厉害不代表胎儿没有停育,具体还得通过孕期检查才能确认!

孕早期如何确认胎儿是否健康?

孕早期最常遇到的异常,除了胎儿停育就是先兆流产和宫外孕,不过先兆流产和宫外孕都是有前兆的,比如见红和腹痛,一般来说孕妇出现见红和腹痛,很可能是先兆流产和宫外孕导致的,必须及时就医检查。但是胎儿停育一般是没有前兆的,经常在孕妇无意间胎儿已经停育,想要完全确认,只能去医院做检查。

B

超检查:

如果孕周超过6周,仍然没有孕囊,或者孕囊变形皱缩的话,代表胎儿已经停育;如果孕囊超过4厘米,但是看不到胎芽,或者胎芽的头臂长超过1.5厘米却没有胎心搏动的话,也代表胎儿已经停育了。

血β-hcG值测试:

如果孕周超过5周,血β-hcG值低于100IU/L或者孕周超过6周,血β-hcG值低于2000IU/L的话,都代表胎儿发育异常,可能是停育了。

为了胎儿的健康,建议每位孕妇孕早期都做至少一次B超检查,以此确定胎儿宫内正常发育,排出先兆流产、宫外孕以及胎儿停育!

孕早期如何预防胎儿停育?

孕早期的胎儿停育大部分是“优胜劣汰”导致的,少部分跟孕妇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关,想要预防胎儿停育,具体可以注意这几点:

1.

孕前检查:

建议夫妻俩备孕期间都做一下检查,身体没有问题以后再怀孕;如果身体出现异常的话,需要先治疗,等完全康复3个月后再考虑怀孕。注意,备孕期间饮食健康营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也不要抽烟酗酒。

2.

远离高温:

备孕期间以及怀孕初期尽量远离高温,因为受精卵特别害怕高温,如果待在高温环境的话,很可能会无法顺利着床,即使着床也容易出现问题,不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

3.

放松心情:

孕妇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心情抑郁紧张,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不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

4.

充足休息:

怀孕后,孕妇需要充足的休息,尽量不要熬夜,工作不要太累,还得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否则很可能会增加早产、流产的几率。

5.

按时产检:

虽然孕早期是胎儿停育的高峰期,但是孕8-12周发生的几率是最高的。孕8周的时候,胎儿的孕囊、胎芽和胎心都已经出现,建议孕妇做一次B超检查,确认胎儿和胎盘的发育情况。如果能够看到胎心的话,孕妇大致就可以放心了。

6.

注意预防感冒:

怀孕以后,孕妇的抵抗力比较差,容易感冒生病,普通的感冒一般没事,如果是一些传染性疾病,可能会导致胎儿停育,或者留下比较严重的后遗症,不利于胎儿的健康。所以孕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尽量不要被传染疾病。

综上所述:大部分孕妇在胎儿停育以后,孕吐反应仍然存在,想要确认胎儿健康发育,没有停育的话,还得通过产检来确认,所以建议各位孕妇孕8周左右,都去医院做一次B超检查,确认胎儿健康发育!

大家好,我是育儿,经验丰富的育儿达人,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孕育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P5OQ3QBeElxlkkaPLv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