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外打拼多年,觉得自己离家最远的时候,便是看到车票已售罄的时候。
12月出头,春运的预热前戏便已经打响起跑枪,襄阳要开始经历一年中最庞大的一次人口迁徙。
但今年,似乎有些不同。
号称“湖北最美高铁”的汉十高铁,在12月1日正式开通,襄阳迈入了高铁新时代。
作为一个襄阳人可能多次从外地回来,但这次,将会是第一次乘高铁回来。
你可能去过很多次古隆中,但这次,在回襄阳的高铁上就能看到。
你可能对东津新区的变化略有耳闻,但这次,一回到襄阳便落地于此。
不用担心距离太远不方便回家,9条公交线路,5种方式,通往全市各个地方的高铁公交专线还设有免费wifi。
包括襄阳周边城市也有到襄阳东高铁(东津)直达的客车,从早上7点开始运行,不间断的循环发车,与高铁无缝衔接。
这座城市总有无数温暖熟悉的瞬间,敞开怀抱,迎接从五湖四海归家的游子,而高铁的诞生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除了高铁开通,爸妈灌好的香肠,爷爷奶奶炸好的圆子,童年熟悉的街道,高中暗恋的爱情萌芽,热火朝天的宵夜大排档,都在触碰着游子柔软的心。
2020年春运首日火车票从12月12日便开抢,而我们也努力的搜集了这些街头巷尾的细小片段,给将要踏上归程的你一个襄阳的热切拥抱。
离家万里,水土变换,只有深夜饥肠辘辘时,最谗的那一口滋味,在提醒着你该回家了,肠胃的牵挂比心来的更踏实。
#01
六十年的老襄阳味
-
陈家面馆
地点 | 樊城区一桥头北东路
营业时间 | 05:30-14:00
牛肉面作为襄阳的“市面”,必须先安排一碗。
襄阳的早晨是从一桥头开始苏醒的,开了六十多年的一桥头陈家面馆,是老襄阳人最爱的味道。
陈家面馆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鲜,今天宰明天吃,原滋原味的牛骨汤,吃的最是放心。
对于这家牛肉面,我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确实对我的胃口,恨的是实在是太远,上班的早晨根本没法去买上一碗。
这家店附近的店也都郎瑟的很,招牌都不太显眼可每一家都排着长龙,排的最长的那家就是陈家。
不过因为老板手脚麻利,经验老道,再长的队伍都是纸老虎,不用担心会等太久。
陈家如今已经是第二代接手面馆,最初的陈家老板,是在桥口的回民馆里当厨师的,所以陈家的牛肉面,既有着回民的风味,也有老襄阳的特色。
#02
一家店带起一条街
-
老奶奶粉条汤
地点 | 樊城区东风路
营业时间 | 17:00-02:00
“奶奶”二字本身就是美味的代名词,而老奶奶粉条汤更是用平凡的味道填满了许多襄阳人的四季。
创世人是老板娘的母亲,从小就跟着其父学做熟食生意,后来和丈夫一起在鹿角门一带出摊卖粉条汤,至今已经过去近30年了。
现在的门店虽然是新址,却是王奶奶最早出摊的地方,用老板娘的话来说就是“有了新门店也不能离开这条街”。
粉条汤和炒面是熟客最常点的。将腌制好的猪肉放入油锅快炒,制成鲜嫩味浓的酱肉丝,装盘备用。
清水烧烤放入泡好的红薯粉,入味后盛出,淋上一勺刚炒好的酱肉丝,香味四溢,让人忍不住的吞口水。
夹一筷粉条哧溜一大口吸进去,软滑的口感充盈口腔,无需费力咀嚼,下一秒就能和汤汁一起在口中融化。
粉条汤的香味飘散在东风路上,一条整街上有无数家老奶奶的粉条汤,到底哪一家最正宗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只有记忆里的那家最正宗..
#03
属于襄阳人的豆皮
-
夏记快餐
地点 | 襄城区东街襄阳四中正对面
营业时间 | 06:00-20:00
豆皮,是武汉人过早必不可少的食物。
毗邻的襄阳,也对这种油润厚实的美味,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在每一个吃不下油辣牛肉面的早晨,豆皮,就成了不二之选。
六点左右,夏记的第一锅豆皮赶在学生们上学之前就已经做好,时间来得及的就坐在店内,再点上一杯蛋酒慢悠悠的吃完,快迟到的了的就火急火燎的打包带走。
一上午的时间可以卖上二三十锅,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师傅手上的动作飞快,一锅豆皮最快两分钟便可以做好,所以等待的时间也并不长。
被炕的金黄的蛋皮散发出诱人的色泽,软糯的糯米饭晶莹油亮,入口软糯黏糊,味道咸鲜适中。
香菇、笋丁、猪肉的三鲜臊子给的超多,每一口都能吃到料,过瘾!
在襄阳做豆皮的店面不不少,只有这家能让我从樊城跑到襄城。每个人心中都有喜爱的豆皮,但这家必定留名。
#04
最经典的还是风华路
-
冀家砂锅
地点 | 樊城区风华路和人民路交叉口附近
营业时间 | 10:00-02:00
说起砂锅面,估计大半个襄阳城都尝过冀家砂锅面,一勺独家的秘制调料吃叼了多少襄阳人的嘴。
从2007年在风华路上开了第一家冀家砂锅面到现在,襄阳各个地方,已经开了不下5家。
吃过了几家其他地方的冀家砂锅面后,总是觉得没有风华路的好吃,少了些味道。
大概是秘制底料一样,下面的手法却不同,面的分量和调料多少的比例都有些变化。
入口的那股浓香,看似清寡的汤汁却很浓厚,面条吸收了大量的汤汁满口留香,吃过一次就让人时常想起。
#05
扎根襄阳100年
-
王记清汤
地点 | 樊城区东风路美联超市对面巷子
营业时间 | 07:00-21:00
没有招牌、没有店名,扎根在东风路美联超市对面巷子里,连你爷爷都吃过的百年清汤挑子。
1982年,阿姨从家里接手了这家“挑子”,而她已经是第5代了。正宗的清汤就是像这样的柴火炉,下面烧着火上面煮着汤。
除了阿姨,还有她的家人,阿姨负责下清汤,大叔负责炒薄刀,一个汤锅一个灶,就是这家挑子的全部。
店里其实就是清汤,最多再炒个薄刀,每桌都是一样,但每桌都围的满满的。这里没有丰盛的菜品,也没有什么隐藏菜单,就是这口清汤活了百年。
#05
一年只开6个月
-
安春园回民饭店
地点 | 樊城区中山后街147号回龙寺口
营业时间 | 10:00-21:00
坐落在中山后街的安春园,是以创始人安生云的字号来命名的。鼎盛时期,附近的人们都以能吃到安春园的饭菜为荣。
经过岁月变迁,安春园逐渐没落,现在在操持这家店的,是第二代传人安启斌和他的老伴儿。
两个人年纪加起来都有150岁了,但是身体依旧硬朗,炒起菜来也是亲力亲为,坚持食材要在一年最新鲜最好的时候开门营业。
很多人找到这里,也都是为了这一口“羊肉胡饽”,作为襄阳最传统的一种小吃,现如今它的踪迹已在慢慢消逝。
甚至很多年轻一代连它的名字都没听过,对于它的印象,只能在老襄阳人的记忆深处寻觅到。
#06
沉淀了50年黄酒
-
沈家黄酒
地点 | 樊城区立业路米公派出所斜对面
营业时间 | 24h
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彭记面馆的鱼香面,08年拆迁之后,过了十年又回到这里,和开了50多年的沈家黄酒合为一家。
这鱼香是将鱼肉剃了刺再剁成泥做成的。没有添加其他食材,口感是很绵软的,入口即化,带一点轻微的胡椒辣味。
米粉和鱼香均匀搅拌也是格外吸味,煮的火候刚好,所以顺滑中还保留了一分劲道,“吸溜”嗦一口甚至比面条的口感更让人上瘾。
而沈家黄酒可以说是襄阳最早做大做强的一个了,店里的黄酒分两种,建议喝贵的原液。
酒色橙黄,清亮透明,入口清甜略带一丝酒气,香甜可口,非常好入口,早上吃鱼香面的同时还能喝上一碗醇香微酸的热黄酒,郎瑟的很!
襄阳大概是从近5年来开始疯狂变化的,家门口的马路开始架起了高架直通东津高铁,江边的高楼在夜幕里亮起华灯,有着万家灯火的繁华。
当然,也还是有熟悉的街角刚好安放童年记忆,等你回家找寻。
冬天的午后金色的阳光照在小北门城墙之上,老人在家门口晒着太阳,巷子里的旧楼被岁月磨蚀,北街路上,小吃飘香。
人民广场,拉美步行街上依旧人头涌动,夜生活丰富,新兴的啤酒超市屹立不倒,不知道承载了多少人深夜的泪水。
“狗市”熙熙攘攘,喧嚣叫卖讨价还价,嫂子们呼朋引伴,大叔们手忙脚乱,沸腾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新旧交织,襄阳这座城市总是包含熟悉的温暖,却又经常给人惊喜,离开时嫌弃它喧嚣吵杂,归来时发现它变化万千。
春节回家,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变,也是身心肠胃的归巢。汉十高铁的开通,让物理空间的改变更加快速便捷。
吃着妈妈炒的家常菜,见到阔别已久的发小,踏进熟悉又没能认真体会的襄阳,彻底放松,让故乡温暖把自己包围。
不管走多远,只要故乡的人在,
怀旧与思乡就是我们的镜子。
•END•
出品:襄阳食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编辑:姜饼君 摄影:All of us
由襄阳食记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7tuH28BMH2_cNUg6R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