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痛风一个肾结石,关于结石你该知道的6件事

2019-06-07     储护士来了

不少痛风病友在体检时会发现自己有肾脏结石或“小结晶”,在开始降尿酸治疗前,医生也会开肾脏 B 超来明确是否有肾结石。那么结石到底和痛风有什么关系呢?

五个痛风就有一个患肾结石

有统计发现,约 20% 的原发性痛风同时存在肾结石,而这肾结石的主要成分就是尿酸结晶。体内的尿酸约 70% 通过肾脏排泄,即使是不患痛风的人,肾脏(肾小管)内尿酸的浓度也比较高。

而痛风、高尿酸病友肾脏内尿酸浓度往往比一般人更高,尿酸浓度过高就容易形成尿酸结晶,进而形成尿酸性肾结石。同时,尿酸还会增加草酸钙等结石的生成,因此,痛风、高尿酸病友的肾结石往往可能是混合性的,尿酸、草酸钙等都有。

尿酸结石的形成的三要素

持续性酸性尿,尿pH多低于6.0,常固定在5.0。高尿酸尿,如摄入嘌呤前体过多、内源性尿酸合成增加及肾脏重吸收减少等。尿量不足,或因胃肠丢失而慢性脱水,或因职业原因而高温作业,或居住地气候炎热等。

胆结石和痛风、高尿酸关系不大

有不少病友会问“我的胆结石和高尿酸有关吗”?

人体产生的尿酸主要经肾脏排泄,另外一部分通过肠道排泄。经胆道排泄的尿酸非常少,胆结石的主要成分一般为胆固醇或胆色素,很少有尿酸性胆结石,因此胆结石与高尿酸的关系不大。

有肾结石通常不用苯溴马隆

降尿酸药物主要包括增加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和减少尿酸生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有一个主要的禁忌症就是肾结石,其降尿酸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加肾脏对尿酸的排泄来实现,因此会增加肾脏结石产生的可能,如果已经有肾结石了,苯溴马隆一般不适用。

有的病友可能会问了“如果不是尿酸性肾结石,能不能用苯溴马隆呢”?

其实,靠一般的影像学检查是不容易判断肾结石成分的,并且尿液里的尿酸也会促进其他类型结石的产生。因此,不论是否是尿酸性的肾结石,如果有肾结石,就不会优先考虑用苯溴马隆来降尿酸。

已有肾结石?医生这样处理

结石的治疗方法与其部位,性质,大小以及并发症有关。

对于处于肾绞痛,尿路感染或尿路梗阻等急性期的患者,需要立即给予相应的治疗。对于肾绞痛,可以给予布洛芬等止痛药治疗,若不能控制疼痛,需要使用杜冷丁,吗啡等强效止痛药。对于尿路感染,则需要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

平时的治疗包括排石和溶石药物的使用。排石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扩张输尿管,以利于结石自动排除,可以使尿路结石排出的机率增加65%。常用的排石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整体而言,硝苯地平的作用稍逊于坦索罗辛,而且降压的副作用稍明显,如果患者本身也合并高血压,选择硝苯地平可以达到双重效果。

排石药物可以和止痛药联用,进一步增加结石排出机率,减少手术机会,疗程一般为4周。用药后结石能否排除,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位置。结石直径越小,越处于输尿管远端,越容易排出。直径不大于4mm的结石可以自发排出,直径大于6mm的结石,不大可能自发排出,需要手术治疗,根据结石的大小以及部位,可分别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经皮肾镜取石等手术方式。

尿酸结石的溶石效果理想,成功率接近80%~90%。尿酸结石的十年复发率约为50~65%。确实,对于没有疼痛、感染和尿路梗阻的尿酸结石,可以通过药物碱化尿液来溶解结石。对于尿酸结石,尿PH值要保持在6.5-7.0之间,常用的药物有碳酸氢钠(小苏打)和枸橼酸钾。

预防尿酸结石,就这样做

1、大量饮水:每日多饮水,也不宜过多,喝到尿液颜色为浅黄色也就差不多了;

2、适度运动:有利于微小的结石排出,但应防止过度运动导致脱水造成尿液浓缩;

3、控制体重:肥胖易导致结石形成,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4、限食嘌呤:嘌呤是尿酸的前体物质,因此,应严格限食肉、鱼、虾类等富含嘌呤的食品,每日总量少于150克;忌食动物内脏;少食豆制品、蘑菇;

5、首选食品:宜食用低嘌呤食品,如米、面、蛋、奶、蔬菜、水果等;

6、碱化尿液:尿酸结石易在酸性尿液中形成,碱化尿液有利于结石自行溶解;

7、严格戒酒:不宜饮酒,酒精可增加尿中乳酸排泄而造成尿液酸化,此外,饮用啤酒可在尿中产生大量尿酸,进而导致结石复发;

8、定期体检:每隔半年应常规复查泌尿系B超、血尿酸和尿尿酸。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vbQ4WwBJleJMoPMADQ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