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食品安全 线上平台外卖不能只靠“一关了之”

随着网络外卖食品普及,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断增多,诸如虚假地址、脏乱差、黑作坊等,给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令公众为之担忧。近日,记者就亲历了一次“外卖藏食品安全隐患”的真实案例。


外卖小票

3月25日,中国食品安全报记者通过某外卖平台预定一家名为“壹食一焖锅(南中环店)”的5份午餐。由于商家疏忽,餐食应到5份实到4份,因此另一位同事改定别家套餐。


外卖中“问题”米饭(左)与正常米饭(右)


外卖中配送菜品

随后,4位就餐者同时发现套餐中的米饭存在色发红、口感粘、味酸腐的情况,与正常米饭对比,有明显差别。同时,配送菜品也存在色暗黄、味干涩的现象。

记者电话询问商家,商家表示,大米通过“快鱼”网购,菜品为自己切配,酱料则由“壹食一焖锅”中央厨房配送。商家解释,由于米饭是早上蒸制完成,可能由于保存不当导致变质,并愿意全额退款。但从菜品和米饭的“状态”来看,商家的解释难以成立。而且,其中一位进食外卖较多的就餐者在第二天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腹泻现象。

随后记者向某团外卖平台投诉,客服表示,将对该商家予以“永久下架”,并愿意协助消费者索赔餐费、医药费等。

在维权过程,商家态度尚可,美团客服处理也较为及时,但双方均以息事宁人为目的,令消费者对外卖平台食品安全的“顽疾”更加忧虑。

就在不久前,中国食品安全网食安山西记者也接到网友举报,“饿了呢”外卖平台上的一些商家,藏身太原市万柏林区前进路的“下元花鸟鱼农贸市场”与和平北路的“创优客市场”,卫生条件堪忧。

得到线索后,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商家实际经营场所与平台显示的店面大堂实景不一致,经营环境差、食品加工及储藏卫生条件差,绝大部分店铺拒绝堂食,也不接受消费者到店取餐等问题。

疫情期间,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同时,消费者出于健康考量,选择网络订餐。可以说,“外卖”是特殊时期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重要关口。这就要求网络订餐平台更加严格地履行平台责任,对商家进行更严格的事前审核、事中监督和事后处置,而不只是审查资质证照和出问题后“一关了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送到消费者手上的每一份食物都是安全的,毕竟食品安全才是外卖的生命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MYHT3EBiuFnsJQVJJ_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