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世代!这15年间出生的台湾囝仔 你可能被牺牲了

2020-06-10     udn说台湾

原标题:失落世代!这15年间出生的台湾囝仔 你可能被牺牲了

失落世代!这15年间出生的台湾囝仔 你可能被牺牲了

中研院研究发现,1978至1993年出生世代,薪资成长却总赶不上物价增加速度,可能正是台湾战后史上最失落的一代。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你是生于1978年至1993年间,25至40岁,每天努力工作, 薪资成长却总赶不上物价增加速度,买房、结婚、生子像是难圆的梦?研究指出,你可能正是台湾战后史上最失落的一代。

美国的千禧世代,也就是出生在1981至1996年的人,被认为是“最衰的一代”,他们多半教育程度高、族裔多元,但华盛顿邮报近日报导,这是美国史上运气最差的一代,他们历经2至3次经济崩盘,一辈子可能都得不到财富自由。在全球化的时代下,台湾同样出现类似世代落差。

1978-1993年出生世代 遭遇许多大冲击

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宗弘根据中研院特聘研究员傅仰止主持的台湾社会变迁调查资料库,研究发现1978至1993年出生世代,从2000年左右陆续进入 职场后,连续受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1年网路泡沫化、2003年SARS、2007年全球金融海啸冲击;加上台湾资本2000年起大幅西进下,失业率最高、薪资停滞、实质薪资倒退、购买力最低。

根据劳动部数据,2001年台湾失业率从前一年的2.99%陡增为4.57%,大学生毕业起薪却从2000年的2万8016元(约6500人民币)一路衰退,在26K徘徊十余年;行政院主计总处资料也显示,受雇员工平均实质薪资从2000年起数度衰退。

房价2007年起飙升 成致命一击

林宗弘说,那几年台湾资本外移,又碰上全球大衰退,此时进职场者在劳动需求少、供给者多下,整条薪资曲线都被压低,成了最糟世代。偏偏,房价还从2007年起飙升,成为致命一击。

“他们是被牺牲的一代”林宗弘说,房价在2003年SARS跌到谷底时,买房的大约是1980至90年代入社会者,“买到都赚到”。“失落世代”则因工作不久又低薪,购买力平均较前一世代少近二成,根本买不起房,各种财富累积就这样都输上世代一大截。

“失落世代”因工作不久又低薪,根本买不起房,各种财富累积就这样都输上世代一大截。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1994年后一扫15年阴霾 情况又转好

而晚于失落世代的1994年后出生世代,林宗弘指出,在平均入职年龄22岁的2016年时,台湾劳动力已转为供不应求、起薪不得不提高,情况又转好。根据劳动部数据,2016年大学生起薪一扫15年阴霾,首度重回28K,甚至超越2000年,来到2万8116元台币。

政大台湾研究中心主任连贤明率领的财税研究团队,创台湾首次引用政府长期财产登录资料,纳入房屋、土地、股票、存款等数据,非仅用薪资所得来研究台湾财富不均,也有类似发现。

年龄层组别 30至39岁财富成长最慢

根据该研究,台湾在2004年至2014年间,7个年龄层组别中以30至39岁财富成长率6%最低。在他们之上的40至49岁,财富成长率因正付房贷、养孩子,为17%;但50岁以上财富成长率就都逐增,70岁以上甚至都超过60%。

另一方面,20至29岁平均财富成长率也有29%,甚至高于50至59岁的26%。连贤明表示,这个年龄层财富成长,大多来自父母移转,尤其有些父母会每年赠与,财富成长就很惊人。不过整体说来,全台财富仍稳定往50岁以上人口集中,未满50岁者财富占比持续减少。

1984年生、2010进职场 她薪水3年没涨

1984年生、36岁的郑小姐,正是“失落世代”一员。她2010年进入职场,碰上全台薪资停滞期,薪水3年没涨,2014年起才微调。任职媒体的她,原本就忙得天昏地暗,婚后连生两个小孩,加上每月得给妈妈1万元台币,和老公每月所赚都用到精光,存款至今为零。

“我付出更多工时,却买不起房子!”郑小姐说,她妈妈白手起家,当年靠着开小型补习班,就拼到200万元台币买房子,公婆家也是白手起家买房。然而现在她和老公总薪资不低,但在物价、房价飙涨下,养一家三代都不容易,根本没法买房。

1984年生的中研院经济学研究所助研究员表示,这个世代大家收入差不多,差异最大在于父母。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除了世代间剥夺感 贫富差距也出现在同代

在世代间的剥夺感外,失落世代还得面对代内的贫富差距。连贤明研究指出,一般用以判断贫富差距的吉尼系数,台湾在2004至2014年间为0.78至0.8(1最高,表示所有财富集中一人),50岁以上由于拥有财富者较多,吉尼系数多低于整体;但30至39岁的吉尼系数显然高于整体系数,显示财富更加不均,20至29岁系数数值甚至超过0.9,远高于整体系数,显示财富不均严重。

郑小姐说,这确实也是她周边常见状况。她有同龄的建商二代朋友,夫妻除承接上一代的生意,也各自被父母受赠一栋房子。最近朋友问她要不要买房“算朋友价”,还说他们自己也会买“用来投资”。

“我们根本买不起,他们却已经是要用来投资!”郑小姐说,大家同龄,工作、薪资也差不多,却因上一代资源差距,现在经济状况截然不同,让她剥夺感更严重。

“这世代收入差不多,差异最大在于父母”

也是1984年生的中研院经济学研究所助研究员杨子霆说,他这代收入确实不如前个世代,但上一代累积的财富,多少会支撑他们这个世代,“有个依靠”。另外,他们出生时台湾已有相当成长,虽然往上不会像以前那么快,但物质生活也不会差。

但杨子霆也说,有些没有父母资源这一代,财富分配确实可能比较恶化。这个世代大家收入差不多,差异最大在于父母,许多人的创业机会也来自父母。一旦缺乏,就可能造成较大的财富差距。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1W8nHIBd4Bm1__YE6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