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的高考可能会
延后很久
,但这也并不会
打消
掉
芊芊学子们的心
,大多数的人都不仅想要问,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家里呆着,那都应该是
平等
的,而那些即将成为
高考状元
的人,依旧会成为
高考状元
,因为他们大多数人的
智商都很高
。
但其实那些高考状元和学霸们学习好并非是智商高。
曾有调查研究表明:良好的习惯是上清华、北大这种国内顶级名校最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培养综合素质与品质以及学习刻苦”也同样各占据了近四分之一。
那些靠着
90%的聪明
+
10%的努力
的人,一般都不会有什么
好成绩
,而学习
拔尖
的人绝对是那种学习
习惯
特别好的人。
曾有一位带毕业班的特级教师说道:“不读死书,保持良好习惯,心态平稳的人,也是众多高考状元所共有的特点。”
其实不管是
高考状元
,还是
学霸们
,他们能够拿到
高分
、
学习好
的秘诀都很
相似
,而大部分学习好的人都提到了要从小
培养这4大习惯
。
经常“缠”着老师问问题
几乎所有的高考状元都会有一个
“毛病”
,那就是一下课便
“缠”着老师问问题
,还有的人会将
课堂上的问题
和
不会做的习题
拿给老师,让老师帮着
解答
,孩子学习如果
一知半解
,那么这样做会让知识点在脑中更加
牢固
。
贵州的理科状元李旭杨曾说过:“对于知识点上的漏洞,千万不能够小视,因为它们会像臭氧层空洞一样,如果不及时补足,那么将来就会越来越大,最后变得无从补起。”
还有的学霸会将老师当作
学习阶段的人生导师
,福建的一位
文科状元温晋
就是这样的人,在每次的大考后,他都会与老师
面对面交流
,并
分析错误
,最后再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中的
重点和策略
。
但现在很多的学生,从小就会很
害怕或不屑
和老师交流,总是会把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的老师
拒之门外
,最后导致了自己学习变得
越来越差
。
坚持做目标规划和时间管理
每个高中生的学业都非常紧张,只有能够
高效运用时间
的人,才能够跑在前面,而很多高考状元,他们几乎都是
时间管理的高手
,而这种时间管理的习惯,是
从小就要养成
的。
四川的
理科状元黎雨佳
同学,她每个星期都会制定一个
详细的学习计划
,
精确到每一个小时
;而且她每周都会一篇周记,她会将一周中,在学习上遇到的
问题和心情
记录下来,黎雨佳说:
“有时候状态不好,写周记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所以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而文科状元
温晋
,他每次都会把周末过得像正常上学一样,每天都会
7点钟起床
,跟着上课的时间一样,
看书、写作业
。
河南的高考文科状元
吴峥
也是如此,他坚持每天都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从来都不会
拖
到第二天。
而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多半会有
拖延症
的情况,而这些高考状元的
目标规划
以及
时间管理
的方法是很值得
学习
的,但孩子这种
自我管理的习惯
,并不是一天就形成的,而是要
从小开始培养
。
从小就会独立思考
曾有人对高考状元们进行了调查,其中报告显示出:86%的父母不会干预孩子的学习,而99%高考状元的父母在孩子选择学校和专业方面,都尊重孩子的意愿。
很多的高考状元都非常的
感谢
父母
“放羊式”的管教模式
,在学习当中,他们的父母采取的态度是
关心、不强压
,
关注、不干预
。
理科状元李旭杨也说:“学习就像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赛跑,如果需要别人在背后推着,甚至用鞭子赶着自己往前跑,肯定是到不了重点的!”
其实这种
“放羊式”管教
并不是说对孩子
放任不管
,而是为孩子创造一个
独立思考的环境
,只有一个人拥有了
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才能够寻找到生活当中的
原动力
,学习重不重要,并不是父母说了算的,而是需要孩子去
思考
的。
曾有研究表明:想要让孩子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父母不妨让孩子玩一玩数独类的游戏,因为数独能够帮助孩子提升逻辑思维及排列思维的能力。
孩子在玩数独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
提高计算能力
,还能够
激发孩子的智商
,在与孩子玩数独的过程当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
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升很多,而且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自己先
独立解决
,实在
解决不了
在找父母。
每天都会坚持阅读课外读物
虽然每个高考状元的
爱好
都不大一样,但还是有90%的高考状元很
喜欢阅读
,而且从小便坚持着
阅读的习惯
。
浙江高考状元王雷捷:“阅读是我们家传承下来的宝贵家规,虽然妈妈的学历不高,但非常喜欢读书,小时候就记得妈妈织布之余就是捧着书。”
所以王雷捷和姐姐从小就是
“书虫”
,他们的童年就是在
“书香”
当中度过的,每次在学习累的时候,都会看一下,而睡前读书的习惯也从来
没有改变
过,就算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也要
抓紧读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