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江南 诗画伊犁
伊犁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而察布查尔又是伊犁河谷一颗璀璨的明珠。乌孙山气势如虹,其主峰-白石峰,海拔3475米,犹如巨柱擎天,高耸入云。乌孙山下的琼博拉森林公园集林海、草场、高峡、奇峰、雪原、垂岩、小溪于一园,既与华山竞险,又同黄山争奇。万亩河谷次生林环绕伊犁河绵延数十里,冬季冰雪覆盖,银装素裹,夏季林密树茂,郁郁葱葱。
这里有雄壮的乌孙山白石峰、灵秀的伊犁河清水湾、生机勃勃的国家一类口岸、全国唯一的锡伯民族博物院(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首家弓箭文化博物馆、国家薰衣草主题文化公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贝伦舞、锡伯刺绣,更有靖远寺、海努克古城、银顶寺遗址等名胜古迹,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这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屯垦戍边西迁精神世代相传。
1764年,奉清朝乾隆皇帝诏命,4000多名锡伯军民从东北跋山涉水,饱经艰辛与磨难,历时一年零三个月西迁抵达伊犁,屯垦戍边,保家卫国,造就了伟大的“西迁”精神,为祖国的统一、边疆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图伯特开挖大渠和喀尔莽阿抵抗沙俄侵略的英雄故事仍广为流传。
“察布查尔”在锡伯语中即“粮仓”之意,察布查尔大米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已有二百多年,素有“贡米”“军粮”之称。据《锡伯族百科全书》记载,明末清初,锡伯族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生产的“锡伯米”名扬四海。
清嘉庆七年(1802年)起,锡伯族领袖图伯特为巩固边防、发展生产,带领锡伯族官兵兴修水利。经过六年的辛勤劳动,挖出了深一丈,渠底宽一丈二寸,渠面宽三丈,东西长达二百余里“察布查尔布哈”(“布哈”在锡伯语中意为“大渠”)。 大渠的建成使当地生产水源得到解决,促进了水稻种植的发展。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图伯特进京朝觐,特意带去察布查尔生产的“察布查尔大米”作为礼物,得到嘉庆皇帝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