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都不敢面对,你活该是韭菜

2020-05-14     鲸看

原标题:《后浪》都不敢面对,你活该是韭菜

现实中的“后浪”都是什么样子的?

刚刚结束的这个假期,我的朋友圈一半是各种带着口罩的风景照,一半都是“后浪”。

而当在“朋友圈里分享《后浪》的都是前浪”这个论点被提出之后,我又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好几个分享了这段视频的朋友,默默地把这个分享删除了。

差点笑出声,还好忍住了。

一部《后浪》,让“前浪们”不敢轻易分享,让“后浪们”也意见颇多,两边不讨巧,这想必是B站起初未曾意料到的吧。

伴着这股浪,很多“X后”又被惨的被拉出来溜了,这其中最惨的当属90后。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带着一脸关心又夹杂着调侃的问到:

2020年,第一批奔三的90后们,你们买房了吗?买车了吗?成家了吗?存款有多少?

三十岁的你,过得怎么样?

早就过了三十的我记不太清当年的情况了。

于是乎,带着这个问题,我跟几个刚满三十岁的朋友聊了聊,听了听他们的想法。

“日子嘛,过就得了,还能怎么样?”

@夏不凉冬不暖

三十岁,坐标蓉城,公司小职员,传说中万年不能升职加薪的那种。

我不否认,现在生活压力的确很大,但这也没耽误我吃喝玩乐混日子。

身材走样、皮肤松弛、睡眠质量也不如以前,经常要大半夜才能睡着。以前还会想着保持身材,现在坐下来哪怕肚子上一圈的肉。

不过,也没啥大惊小怪的,该吃的火锅一顿没减,该喝的奶茶一杯没少。

有时候,也会和孩子撒娇卖萌,但偶尔遇到停电电梯停运,一手抱上孩子,一手提上妈咪包,也能爬上七楼,不会再跟刚结婚那会似的,不停给老公打电话。

既矫情又没出息。

记得刚刚开始工作那会儿,说话做事都小心翼翼,生怕得罪别人。现在我完全不在乎这些了,自己的感受最重要。

别人提出一堆不切实际的建议时或者老板再一次画起大饼时,脸上笑嘻嘻,心里一万句MMP。

遇上特别不着四六的事情,也不憋着,直接怼回去,自己爽了再说。

什么前浪后浪的,都有浪不起来的那一天。

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生一天闷气还不如脱口而出的一个“滚”来的有用。

我一直没想通,为什么一定要去做“浪”呢?

不累吗?做粒沙子不也挺好的吗?

前浪后浪随你怎么浪,把我卷到哪,我就在哪躺会儿,多舒服啊。

偶尔也会把孩子丢给爸妈,和老公去烛光晚餐小资一把,只不过会在结账时要求服务员打包剩下的食物,回家热热,又是一顿。

别人爱咋看咋看,我碗里的肥牛进了我的嘴就成。

大目标我没有,这样就挺好的。三十也好,四十也罢,没什么区别。日子嘛,过就得了。

自己觉得舒服不就得了吗?

“大部分人,就曾经做过‘韭菜’”

@巴扎黑是只猫

90年,女,双子一枚,2010年6月底毕业,彻底搬离学校,开始了社大之旅。

老家是个重男轻女很严重的地方。因为从小受到的“歧视”,一毕业我就给自己立了个flag,再苦再累再穷我也不找家里要一分钱,我要靠自己在这座城市活下来,而且要拥有自己的一套小房子!

flag这东西立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消音)难。

毕业后,我待过好几家公司,但从事的岗位从未变过,哪怕诱惑再多。

这样的坚持现在看来是对的,薪水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也慢慢的越来越高。

现在的我,竟也变成了别人眼中的独立女性了,啧啧。

但光鲜都是给别人看了,苦和累只有自己知道啊啊啊(假装抹泪.gif)。

记得有一段时间,交完一个季度的房租,付完水电气费后,我真的穷到地铁都坐不起,只能每天起很早走很远的路上班。

下了班也留在公司加班到十点,只为了打免费车回去。

好啦,认真点说,倒没觉得多惨,甚至还觉得自己像极了小说里的富二代女主,正在民间体验人生疾苦。

2014年秋天那会,我开始一边着手看房子,一边算着自己手里的钱够不够首付的。

2015年年初,我终于买下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

那时候家里一片反对的声音,我妈说,女孩子买什么房子,结了婚就不是自己的了。

我没说话,他们说什么我都听着,还一直很懂事的点着头,反正打小就这样,不过是左耳听右耳出。他们说着说着看我态度如此之端正,也就不说了。

说实话,我也不恨我妈,虽然没多给我吃一口肉,但也没少给我吃一口菜。

现在很多电视剧里演的都是什么呀,什么《安家》什么《都挺好》的,我觉得里面的女主角都是个傻子,动不动就跟老人家吵吵,你说你把他们气到了气病了,是不是还得自己掏钱?多不划算?

没必要跟他们争,反倒让自己扣上个不孝的名声。

买完房之后手里就没多少钱了。我盘算着扣完房租和月供,工资也基本上没有多少了,本以为自己会开始吃土的日子,但是生活好像没太大改变,该吃吃该喝喝,不过是吃的喝的相对差了一点罢了。

所以,那些口口声声说不想因为买房影响自己生活品质的人,在我看来都是借口罢了。

说大的变化,也有。

买房之后半年多的样子吧,我感觉家里人的态度有点转向了。

好像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评价我和弟弟的标准从男孩女孩变成了这个孩子的能力,再直白一点,就是这个孩子能不能自己买房。

买房之后,我每次过年回家的时候,都感觉自己的腰杆都直了很多。

说来好笑,我我妈没到我的房子里住过一天,但看我的眼里都闪着光,满脸写着:啊,女儿,我的骄傲...

你说的那个《后浪》我也看了,怎么说呢?

如果放在以前,我可能也跟很多人一样,觉得这都是啥呀,这哪是后浪,这都是精英吧,站着说话不腰疼一群人。

像我等这群“韭菜”哪能算得上是后浪啊,顶多是一把“韭浪”。

但有了房子之后,好像真的觉得自己有了底气。

其实我买房的时候,房价已经很高了,但我还是给自己做个“五年规划”,算了下通货膨胀,然后把每个月要存的钱,一分不少的存了下来,哪怕一天少吃一顿,哪怕一年不买一件新衣服。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每一个都是从“韭菜”过来的。

做韭菜没什么大不了的,十几岁的时候你是韭菜,二十多的时候你就是韭菜花,到了三十四十,如果你还把自己当韭菜,那你真的就只能是棵韭菜了。

话难听,但道理我觉得就是这么个道理。

就跟很多人自称老阿姨一样,我从不自称老阿姨,我觉得人生都才刚刚开始。

谁要敢叫我一声老阿姨,我会当面怼回去:请叫我小姐姐,谢谢!

@林先生爱吃鸡

先说个发小的事吧。

小时候,他家很有钱,算起来也是个富二代了。

我记得初中那会,他一天的零花钱就好几百,那时候我们一般的小孩一个星期也就十多二十块,真是羡慕死他了。

后来他初中读完就辍学了,每天就跟上夜班一样,下午睡醒了就跑到网吧打游戏,渴了饿了也在网吧解决,玩了个通宵第二天回家睡觉,下午睡醒了继续打游戏。

家里也不怎么管他,每个月给他2万块钱。

我们读高中读大学的几年里,他都是这么过来的,二十出头就早早的结了婚,家里给介绍的,然后马上又生了孩子。

生完孩子之后,好像他的历史使命就此完结了,家里人更加不管不问了,爱干啥干啥。

如果日子一直这样下去倒还好。

但前两年,他家家道中落,开的厂子倒闭了,一下子变得紧紧巴巴起来,父母都老了,也没了再次创业的激情和本钱了,过一天算一天。

老婆也跟他离婚了,孩子不要留给他。

他现在没文凭,没工作经验,也没了生活斗志。

前段时间我碰到他,他说他甚至想过自杀,感觉自己一无所有,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是啃爸妈的,房子全部抵押给银行了,完全看不到希望。

想找个工作吧,看得上的他干不了,干得了的她看不上;碍于面子不想做体力活,但除了体力活几乎没人要他。

所以当有人说“看啊,那些二代们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一出生就是‘前浪’”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个发小。

再说说我自己吧。说实话,我也没比发小好太多。

今年三十的我,去年刚刚研究生毕业。没错,“大龄研究生”说的就是我。

小时候家里没他家有钱,倒是读了大学,但也只是个普通的大学,一抓一大把那种。但我爸一直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别指望我能帮你什么,我没权也没钱。

本科毕业后,我先工作了几年,一直没什么大发展,在普通的公司干着普通的工作,在朋友圈里点着普通的赞,就是最普通的普通青年一个。

也想过就这样下去,但还是觉得不甘,考虑了很久之后,决定读研。

辞了职开始复习,努力了大半年,最终运气也不错,压线过了。

研究生期间在一群小弟弟妹妹之间,他们都是二十出头,我比他们大了四五岁,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也就习惯了。

不得不承认:无论在哪个时代,排除个别极端的例子,个人想实现阶层跃迁都非常难。

我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于那些起点超高的富二代,高智商,好运气,或者是超努力的人,我也没想过要赶超他们,我就是个普通人。

但,再普通不也可以试试吗?试试又不会怎么样。

我庆幸,自己在几年前走了考研这条路,在三十岁之前毕了业,然后重新走上了社会,参加了校招,用一个大龄应届生的身份轻松拿到了原本拿不到的offer,算不上特别好,但目前来说已经很满意了。

阿Q一点,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会变的。

即使你现在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体面的收入,你能保证可以一直干到退休么?

这30年又会发生多少变化,这个社会和你周围的环境又会变成什么样子,谁敢说自己对未来是非常有底气的呢?

都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你怎么就知道不是“海阔凭鱼呛,天高任鸟摔”呢?

年满三十,无房无车,存款为零,那又怎么样呢?不是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吗?

更何况,天天念叨着“我已经三十了,一事无成”又有什么用呢?

你可能觉得我说的都是鸡汤,但别人喝不喝我管不着,我喝着暖和就够了。

做不了兔子,或者追不上兔子,那就做乌龟里跑的最快的那个,至少比缩头乌龟强点不是?

写在最后的话

这几年,因为李笑来、罗永浩等人身体力行的科普,成功的让很多人知道了“韭菜”这个词。

同时,也给了很多人一种错觉:好像任何东西只要跟钱沾上了边,那就是在收割自己,就是在割韭菜,就是“全世界都在害我”。

但,到底什么是“割韭菜”?

如果卖方提供的东西是假的,是完全不足以匹配价格的,是欺骗了买方的,这叫割韭菜。

但如果对方付出了服务与商品,并得到双方都默认同意的回报,这些都属于正常的交易关系,你情我愿而已。

多大的付出,就有多大的回报,一物换一物,这是商业社会的本质。你可以能不接受不认可,但这就是现实。

而且,我很认同@巴扎黑是只猫 的观点,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曾经做过“韭菜”,也都做过“后浪”。

一个人是后浪时,混得不好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怕是到了不是后浪的年纪后,还把自己当后浪,并且像个祥林嫂一样一直念叨:我是个后浪,我能怎么样?谁让我没含着金汤勺出生呢?

我不是说每个人都一定要努力向上,拼了命的往前冲,就像上面的三位90后,他们的选择都没有问题,只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怎么样就好了。

要么,放低你的人生欲望,找个普通的工作,平平淡淡在小城市过好过完一生,这同样值得尊重;

要么,在你改变不了现实的时候先接受它,然后修炼自己,把自己变成镰刀,去“收割”别人。

每种选择都有代价,也都有优势,如何选择只是因人而异。

但只是抱怨和吐槽没用。

重要的是,不要老是想着好处全占、代价全免。一边想享受普通人“活在当下”的简单生活,一边又想着做出一番事业实现阶级跃升,最后都没实现不了,就开始怪环境。

那恕我直言:可能你连韭菜都算不上,顶多算棵胡乱攀爬的野草,被晒死在夏天后腐烂成泥。

一个人一辈子会长大三次。

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并非世界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是发现再怎么努力,有些事情始终追不上一些人的时候;

而第三次,是在明知道自己可能无能为力,可能一辈子都追不上一些人,但还是尽力争取尽量靠近的时候。

你,长大了吗?

作者:厚朴 来源咪咕阅读 侵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kDXEXIBd4Bm1__Yb6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