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妈宝男"不仅在生活上十分依赖母亲,也在心理上十分依赖,导致他们在与他人建立另一段亲密关系时屡屡受到阻碍。那么,"妈宝男"是怎样形成的呢?作为生养孩子的母亲,要怎样避免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人受唾的"妈宝男"呢?
日本有一位33岁的男子,叫做Nauta,他在校东京大学毕业,按理来说有着光明辉煌的人生,从学校毕业后成为东京都商业圈的精英一员。但是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作为东大的高材生,他毕业后却一直从事着家教的工作,领着微薄的每日折合四千元人民币的月薪。他至今和父母一起生活,考虑到去外边工作的房租,这或许没有什么。但让人惊讶的是,他至今为止的生活仍事事让母亲包办,衣食住行,服装开销无一不依赖母亲。母子之间非常亲密,33岁的他每周还要至少和妈妈共浴一次。
而男子却认为没有什么不妥,同时不愿意从家庭走向社会,其家庭也纵容男子的想法。这种没有界限的母爱,让他变成了一个"妈宝男",更让他不愿意在社会上独自生活。
明明拥有着高学历,却无法离开家庭生活,日常的一切也都依赖母亲照料。可以说,母亲长期纵容孩子依赖自己,以至于形成习惯,让他无法独立生活是根本原因。同时,家庭里过分亲密的母子关系,也让他对与社会上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产生了排他性。所以造就了他对母亲,生活和心理上的双重依赖。
1、无法独立生活
如果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乃至到足够自理的年纪,都由母亲一手包办打造。那么显然,家庭并没有足够训练他独立生活的能力,还可能反过来对独立生活感到畏惧,对走向社会感到不安。这对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十分不利的。
2、无法适应其他亲密关系
孩子与母亲建立紧密的联系固然是可喜的,但超过必要限度的爱与依赖,会让孩子无法适应与社会上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过分亲密的关系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这会导致难以与社会上其他人共处。
1、培养孩子独立自主
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切忌因溺爱孩子而事事包办。比如从他幼年时候开始就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让孩子独自去买东西等等自理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主见,阐述自己的想法。这些都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
2、鼓励同性亲子亲密关系
在家庭扶育中,很多时候母亲对孩子的关注与付出要远大于父亲。但是在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参与也十分重要。尤其对于有男孩的家庭来说,随着孩子的成长发育,儿子与母亲隐私界限的形成,父亲的存在与参与就变得愈发重要。同理女儿与母亲亦然。同性亲子的亲密关系能够让同性的父母对同性的孩子成长有更多的建设性指导。
3、主张隐私和界限
对于异性亲子来说,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第二性征的发育,家长对孩子要逐渐主张彼此的隐私和界限。一方面是为了培育孩子的独立意识,另一方面也是建立孩子的隐私观念。家长和孩子需要适当地避嫌。
我们能理解孩子与母亲的联系是十分强大的,想想看,自己的孩子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看着他一天天长大,母亲既欣慰又满足。可是孩子总是要长大的,父母无法替孩子事事包办一切,有时放手让他自行前走,是对孩子的锻炼,更是为了孩子长远发展的考虑。所以,希望我们的家长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主张必要的隐私界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好好地走向社会,与他人共处,迎接自己的人生挑战。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