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和孩子之间的 差距那么大?
有些孩子能上 清华北大,有些孩子却连 学都没得上。
有些孩子 边玩边学照样成绩拔尖,有些孩子天天 学到半夜成绩还是垫底。
有些孩子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些孩子却 什么特长都学不会。
这其中的差别是智商?勤奋?还是天赋?
都不是,一众学者给出的答案只有三个字: 专注力!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注意力就是那扇门,一切进入心灵的东西都必须通过这扇门。
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西塞罗说过:任凭怎么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有所成就。
其独创教育法 培养出比尔盖茨和克林顿,世界杰出的幼儿教育家 蒙台梭利也说: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的去学习的方法。
这么多顶尖学者的答案出奇地一致,可见专注力的重要性。
我们中国的书圣,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 王羲之,就是一位专注力极强的人。
他从四岁开始写字,当他一拿起笔,就进入了全然忘我的境界,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据说,王羲之写坏的笔足够累成一座 “笔山”,他洗笔的池子也被染成了乌黑的 “墨池”。
直到王羲之长大,这份专注依然不减。
有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练字,练得忘记了吃饭。
即使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馒头,一直催着他吃,他却还是像没有听见一样埋头写字。
后来丫环没有办法,把夫人叫了过来,却发现王羲之正 拿着馒头蘸着墨汁往嘴里送!
原来,是他写字太专注,错把墨汁当蒜泥蘸了,王羲之 “吃墨”,也就成为了专注的代名词。
可大多数孩子并没有王羲之这样的专注力,要么上课走神,开小差,要么做作业拖拖拉拉,边做边玩,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而那些又能学好,又能玩好的孩子,无一不是能做到上课时间极其专注,下课时间随意放松的孩子。
充分的专注带来强大的学习效率,强大的学习效率胜过漫长的学习时间。
从前一直有人声称,哈佛的图书馆,直到 凌晨四点依然座无虚席,可见哈佛学生的努力。
可事实上,这件事情根本不存在!
甚至哈佛80所图书馆,其中73所 晚上十二点就关门了,根本不让你在那通宵!
被采访的哈佛学生疑惑地表示:我们平时都是 晚上十一点就回宿舍了,如果平时都有好好学,何必期末再去熬夜复习?
可见,能够做到在正常学习时间里 专注地学习,远比强忍困意 打持久战,感动自己来的有效。
那么,学霸们强大的专注力又是从何而来呢?这离不开父母 从小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发现,专注力训练的最佳时期是 5—12 岁,错过了关键期,培养效果将锐减。
那么如何抓住关键时期,让孩子养成专注的好习惯?父母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不随意打扰孩子
所谓专注,就是聚精会神只做一件事,如果孩子的专注状态经常被打断,那么不专注就会成为他的习惯。
想要让孩子学会专注,首先家长就不能做“罪魁祸首”。
许多家长会陷入一个 误区,那就是只有学习时间是不能被打扰的,其他时候都无所谓。
所以在孩子专心玩玩具的时候,妈妈可能会让孩子吃点水果;在孩子专心看电视的时候,父亲会让孩子出去散步;在孩子专心看风景的时候,爷爷奶奶要带孩子出去串门。
可是你想想, 如果孩子连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不能专注,你又怎能指望他能够对枯燥的学习变得专注?
专注是一种能力,孩子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在默默地锻炼这种能力。
所以只要孩子专心了,就算不是在学习,家长都不应该去打扰他。
二、为孩子创造无干扰的学习环境,建立专注的“仪式感”。
在餐厅,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吃东西;在网吧,人会不由自主地想玩游戏;在图书馆,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学习。
因为我们心里默认, 在这个地方,就该干这样的事。
所以,我们也要让孩子形成一种认知: 在书房(或是书桌上),就是要专注学习的地方。
在这个地方,家长要阻隔一切噪音,要隔绝手机电脑等诱惑,放上书本,让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完了,就到外面去玩,不要破坏书房的“仪式感”,这样每当孩子到了学习时间,就能很好地专注于课业了。
三、巧用“番茄工作法”
孩子的专注时间是有限的,孩子不专注,未必是态度不好,而是 能力所限。
幼儿心理学证明,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2 岁宝宝的平均注意力集中时长大约为7分钟,3 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
所以,父母无需强求学习时间,专注学习的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番茄工作法”,就充分利用专注时间的工作方法。
先让孩子规划好今天要完成的每一项任务,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 时间表,例如每20分钟完成一部分作业。
那么在这部分时间里,父母要求孩子不能做与任务无关的任何事情,等到了20分钟后,就可以休息5分钟,继续完成下一个任务。
通过把大目标切分成小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搭配一段时间的休息,重置专注时间,不仅有利于孩子 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同时也不会感到太过疲劳。
至于每一段专注时间和休息时间的设定,是因人而异的,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观察,调整至最佳状态。
以上就是全部关于关注力的培养方法了,学会专注,才能让学习事半功倍,让孩子爱上学习!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收获的话,就点个赞、评论或转发吧!
我是 学榜君,做有温度,有态度的育儿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