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与胶片的情缘,用“一秒钟”来说太短​

2020-11-29     文娱头版

原标题:张艺谋与胶片的情缘,用“一秒钟”来说太短​

“电影可以放啦”!

“总有一部电影会让你铭记一辈子,铭记的也许不仅仅是电影本身,而是那种仰望星空的企盼和憧憬。”《一秒钟》定档之际,张艺谋写了一封深情款款的亲笔信,温暖又感人。

如今,灯光暗下,大幕徐徐拉开,一场关于放电影的电影,正式开演。

劳改犯张九声(张译 饰),从劳改农场出逃,横穿沙漠只为看一场电影,刘闺女(刘浩存 饰),想偷一盒胶片回家做“胶片灯罩”,两人与放映员范电影(范伟 饰)相遇,结下不解之缘。

简单的故事,满怀一个老导演对电影的热爱和胶片时代的怀念。

胶片·情

在黄沙漫天的西北小镇,两个月一次的电影放映宛如过年。

电影没开始放映前,人们就开始奔走相告,电影放映员会得到民众的格外优待。夜幕降临,银幕亮起,整个小镇便沸腾起来。大礼堂里,大人小孩都挤在一起,连窗户上都坐满了人。

当机器运行、胶片转动,所有人立刻鸦雀无声,目不转睛地盯着银幕,生怕错过一个镜头。电影里耳熟能详的歌曲,大家会集体合唱,仿佛一场集体狂欢。

《一秒钟》寥寥数笔,就把观众带回了那个对电影极度渴求的年代。

身处当下,可能很难想像人们对一场电影的极端狂热。要知道上个世纪70年代精神生活极度匮乏,人们不多的集体娱乐就是两个月一次的电影放映。那年头,电影是绝对的奢侈品。因为稀有,它自带仪式感。影片中胶卷修复的桥段,更助推了这种仪式感。

因意外而搅成一团的电影胶卷,在放映员的指导下,经床单托运、筷子挑头、蒸馏水冲、扇子徐徐吹干等一列流程,终于抢救成功。最后,范电影站在台上大喊:“抢救工作成功啦!电影可以放啦!”,换来了满堂的掌声与欢呼,构成了影片最华彩的篇章。

这是独属那个时代电影的魅力和集体记忆,留心观察会发现整部影片都是张艺谋根据自己过往经历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

漫天风沙的西北小镇恰似张艺谋的故土,人们口中的羊肉泡馍是他童年期盼的珍馐美食,坐在礼堂目不转睛看电影的孩童像极了他自己。然而胶片电影于张艺谋而言不仅是一份珍贵的集体记忆,更在无意中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78年张艺谋因对影像的痴迷,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学。1987年执导了第一部影片《红高粱》,略显粗粝的胶片影像表现了最原始、旺盛的生命力,展现了黄土地上人们的朴实和野性,“张艺谋”三个字开始被更多人熟知,并出现在国际影人的视野中。而后,张艺谋先后执导《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秋菊打官司》《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胶片电影贯穿了他一大半的创作生涯。

电影《红高粱》剧照

张艺谋钟情于胶片电影的种种,在他听来,放映机发出的声音几乎是最动听的音乐。“胶片哗啦啦转动的声音,带出一种久违的味道和情感,让人感动。”,拍“胶片电影”题材的想法,十几年来一直萦绕在心头。

2016年国内最后一条胶片生产线关闭,正式宣告胶片电影时代的结束,张艺谋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他对于电影的热爱与狂喜都镌刻在《一秒钟》的影像里。

奔跑·情

《一秒钟》是张艺谋时隔多年再次回归现实题材的作品,影片放弃了张艺谋以往浓墨重彩的摄影风格、整齐划一的大场面,不再追求华丽的镜头语言,荒凉的沙漠,破落的礼堂、寒酸的穿着……满是贫瘠与萧条的画面,都在努力向故事发生的年代靠近。

故事的雏形来自小说《陆犯焉识》的片段:陆焉识为了看到银幕上的女儿,逃出劳改农所。同样的孤注一掷与执拗延续到了张九声身上,他冒着罪罚更严重的风险横穿沙漠,只为了看电影中出现“一秒钟”的女儿,可在这个过程中张九声遇到想要偷胶片做灯罩的刘闺女。

一个要偷,一个要护,两个抱着不同目的而来的人,因为“互斗”产生了深深的羁绊。

原来刘闺女母亲早亡、被生父抛弃,与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费尽心思想要一个胶片灯罩,是为保护弟弟不再受他人的欺辱。一个对女儿满怀爱意却被无处表达的成年人,一个被父亲抛弃伤害却仍然渴望被爱的小姑娘,他们通过胶片电影相遇、相知,互生怜悯。

在娓娓道来的剧情中,电影是两人情感沟通的媒介,而情感才是故事的永动机。那些温暖、爱、与救赎,都隐藏在了影片的细节中,最能表现炙热情感的便是奔跑。

影片一开场,张九声在万里黄沙中一路小跑,对女儿的思念驱使他一路向前。

天色已完,刘闺女在一分厂偷胶片拔腿就跑,是为了年幼的弟弟不受欺凌。

此后,狭路相逢的两人在沙漠里一个跑、一个追随,是同样的情感驱动。

直到末尾,两人不打不相识,建立了类似父女的情感,刘闺女在茫茫沙漠中奔跑相送,是想为张九声留下女儿的影像。

一直以来,张艺谋很喜欢拍主角的跑,他认为在人海之中奔跑相迎,是非常浪漫的一幕,其间蕴藏朴实的、积蓄的、热烈的情感,带着长久的期盼和追寻的诗意。

《红高粱》中“我奶奶”在高粱地里的一路狂奔,《菊豆》中杨天白穿梭于小巷中对说母亲闲话之人的愤恨追赶,《秋菊打官司》中秋菊对呼啸而去的警车的茫然追逐,《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水生为救小金宝的拼命奔跑,《一个都不能少》中魏敏芝为追回特长女生的奔跑,《我的父亲母亲》中招娣在山坡上的忘情奔跑……无数经典的场景,镌刻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从上到下依次为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剧照

《一秒钟》最后一幕,刘闺女的造型、最后奔跑的姿势、摔跤的场景,颇有导演自我致敬的味道。一袭红衣在山间奔跑的女孩,有着世间最朴素、真挚的情感,时隔多年,张艺谋来了一次深情回望,重新回归艺术的纯粹,把一生挚爱都定格在了关于光影的故事和人的情感羁绊里。

上:《一秒钟》刘闺女, 下:《我的父亲母亲》招娣

只可惜,“一秒钟”太短,人生很长。

-END-

主编:依梧

作者:奕秋

编辑:园园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Z9JFXYB2uKmW_kOFIQ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