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食材君
食材君小时候就爱吃高糖、高油的广式月饼,尤其是莲蓉双黄的。但现如今,一脸油腻的传统“黄脸婆”月饼受到鄙视,肤白貌美、冰清玉洁的冰皮月饼却广受爱怜。这个自诩为月饼界的颜值代表的“小妖精”,到底是个啥来头呢?
01
冰皮月饼
我不是网红,我是白莲花
冰皮月饼清凉似雪,晶莹如玉,其实,无论从食材到制作工艺并无神奇之处。
冰皮月饼和普通月饼最主要的区别就在饼皮上。冰皮主要是用糯米粉,配合适量的粘米粉、澄粉,糖、牛奶、奶粉、食用油为辅料制作成面糊,再放入锅中隔水蒸煮成糕状,出锅冷却后揉成表面光滑的面团,包入各色馅料,再经压模而成。
正式叫做“冰皮月饼”售卖,最初出现在1989年的香港,但在中秋节吃糯米制品的传统习惯,却不是中国特有。周边的国家如日、韩、泰国和越南都过中秋节,如日本吃的月见团子、韩国吃的松饼,都是糯米做的小食。而据说是冰皮月饼之源的越南糯米月饼(越南语:bánh dẻo/饼),确实像极了冰皮月饼。
越南的糯米月饼
普遍的说法是当时的越南华侨把糯米月饼带到了香港,因而从80年代开始,有了冰皮月饼。其实,任何食物的形成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冰皮月饼从出现到爆红,也不是一个偶然,它也是大环境和大时代催生出来的。
比如,早在60年代,香港湾仔有间叫“东方小祇园”素菜馆,老板彭润均已经开始售卖豆沙馅的糯米皮月饼,只是当时不叫冰皮月饼。
真正载入史册的,是1989年大班面包西饼推出冰皮月饼,当时,这家才成立5年的新公司,敢于为天下先,率先推出了这种不经烤制,但需冷藏的糯米皮月饼。
但大班冰皮月饼推出伊始,市场反应却很冷淡。随着时间的推演,冰皮月饼的销量才得以逐年成倍增加,最终成为香港的销量之王。冰皮月饼在香港的成功,很快波及大陆,在推崇健康饮食的近十年,冰皮月饼也成了月饼节的新晋红人。
素面的冰皮月饼需要有颗淡雅清新的内心,冰皮月饼最基础的口味是莲蓉和绿豆蓉,除此之外,还有芝麻果仁、奶黄和蛋黄等传统口味。融入水果的馅料和冰皮很搭,无论是热捧的榴莲,芒果,还是荔枝,水蜜桃,甚至连栗子、蓝莓、菠萝、苹果、梨等等,都毫不逊色;另外,日式的抹茶红豆,以及西式的以芝士为基底的巧克力、咖啡、焦糖等,都受普遍欢迎。
这朵来自香港的白莲花,肤白皮软,浑身还自带奶香味!不仅颜值清新,口味不油腻,还包容了各种千奇百怪的馅料, 说它不被人怜爱,才怪!
霸气的麻将冰皮月饼
不过,为了避免冰皮的口感变软糯,以及月饼的腐败变质,冰皮月饼必须全程冷链。即使买回家后,也得放在冰箱里低温保存。
港府食品安全中心把冰皮月饼作为重点监控食品,要求冷藏必须控制在4℃以下,冷冻在-18℃以下。
香港“月饼会”
分期付款的买月饼
香港好面子,也坚守节庆礼仪,因此,月饼文化异常浓厚,1950年代,香港还未从二战中回复过来,虽然手上没几个钱,但过中秋,走亲访友,不拎几盒月饼怎么行!
于是,精明的香港商人发明了“月饼会”。所谓“月饼会”,就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月饼,从农历六月底至下一年的七月初一,月供12个月,在中秋就可以取得月饼。“月饼会”鼎盛时期,甚至月饼卖到断货。
时至今日,香港依旧有月饼会售卖。
以奇华饼家50年代推出的“月饼会”为例,可以选择供全份或半份月饼会。全份“月饼会:月供5港元,供12个月共60港元,就可得5款月饼,每款2盒,共10盒。而当时一盒双黄莲蓉便要8.4港元,月饼会就是变相有8折不到的优惠。
月光饼
穷人的月饼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客家人自古就将月亮称为“月光”。
月光饼于1840年代在粤港出现,由于当时物质缺乏,穷人买不起昂贵的广式月饼,便以月光饼代替。
月光饼做法简单,将几种材料混在一起炒熟,然后加糖加油搅拌匀,最后放入模具中压实即可。
即使到了现在,对客家人而言,过中秋节,柚子、月饼、菱角和月光饼都不可或缺。
“月光饼”首先出现在客家人的祭祀台上,用以供奉给“月光娘娘”来品尝。
作家琦君曾在《烟愁》〈月光饼〉一文中描述过月光饼:“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夹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著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扳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
客家人制作的分量比较大,一个就有2斤多重,吃的时候要切块。
月光饼质感入口即化,味道似云片糕,有人也把月光饼称为云片饼。
最初的月光饼,只是采用了糯米粉和白糖两种配料,后来增加了用黑芝麻来点缀,瓜子仁、核桃仁、花生仁、冬瓜丁这些作为搭配的方式。
02
越南月饼
吃的不是糯米月饼,是冰皮月饼的爸爸
越南的月饼分广式月饼和糯米月饼两种
在越南,“中秋节”(tết Trung Thu)还被称为“儿童节”(tết Nhi Đồng)。中秋节这天,父母要给小孩买了灯笼玩。
越南也吃月饼,月饼分两种,广式月饼和糯米月饼。其中,糯米月饼是越南自己的传统月饼,馅料以莲蓉和绿豆蓉为主。
越南的中秋也非常红火,每到月饼季,街头都会排起购买月饼的长龙。河内还有一个专门制作月饼模具的贸易村,设计和制作各式各样的月饼模具,不仅有传统的圆形,还有方形、椭圆形、鲤鱼形、动物形等。
03
日本月见团子
吃的不是馅料,是意境
月见团子
日本的中秋叫“月见节”,在中秋节晚上的“十五夜”,日本人不吃月饼,而吃小巧的“月见团子”。
月见团子用糯米制作,传统做法是没有馅料的,吃时配搭豆粉,也可串成小串吃。
关西风格的月见团子,红豆包裹在团子外,美其名曰“云遮月”
在日本人眼中,白水摊的鸡蛋或煎鸡蛋,蛋黄是满月,蛋白似白云,所以,日本把这种鸡蛋叫“月见”。在平时,日本也有很多有“月见”的食物,如“月见乌冬面”、“月见荞麦面”等。
麦当劳跟风从不落空,从1991年开始,日本的麦当劳在每年的9-10月的中秋期间,推出有煎鸡蛋的“月见汉堡包”。
日本的推出的“月见汉堡包”
04
朝鲜松片
吃的不是团子,是另一半
朝鲜把中秋节叫“秋夕”(추석),朝鲜过中秋吃松片(或称松饼)。松片也是用糯米做的,但有趣的是,松片呈半月的半圆形,而不是满月的圆形。
这是为啥?因为,依据传统习俗,朝鲜人认为半月是由亏转盈的开始,半月形代表着进步和发展,而满月则是开始从盈转亏。
半月形的朝鲜松片
松片通常是用芝麻、栗子泥或豆茸作馅料,放在一层松针上蒸熟,带有松香味,“松片”也因此得名。
因为松片最早用于祭祖,所以,朝鲜的传统习俗上需要很强的仪式感,不仅要选秋收最好的米,还要全家人一起制作,一面做一面还得“德谈”,“德谈”就是说吉利话。朝鲜人相信,未婚嫁的人来说,谁要是把松片做得漂亮,就一定能找到最称心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