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知识小科普——乙肝阳性女性生的新生儿该如何接种疫苗?

2019-11-29     健客新健康

乙肝病毒主要有三种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在这三种传播途径中,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如果母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新生儿出生后不及时接种乙肝疫苗,40%-90%的新生儿将会感染HBV。所以,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尤为重要。

(图源:全景网)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新生儿疫苗接种方式和一般人群略有不同,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第一针免疫球蛋白,但是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应该在12小时内,最好6小时内注射第一针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能够直接中和乙肝病毒抗体,遇到乙肝病毒直接结合形成抗原抗体,然后被吞噬,病毒就不会进入肝细胞里面。

分娩过程中,母体的乙肝病毒可能会感染孩子,此时小孩体内会存在少量的乙肝病毒,出生后最短时间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直接把游离病毒中和,避免病毒进入到肝细胞里面。

因此,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越早注射免疫球蛋白越好,注射时间越晚,病毒进入肝细胞中的几率就越大。

乙肝病毒一旦进入肝细胞就可以稳定存在,难以清除。所以,注射第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时间十分关键。

一般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第一针免疫球蛋白,分别于第1和第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但是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在出生后6-12小时内注射第一针免疫球蛋白的同时,需要在另一个胳膊上注射乙肝疫苗,获得主动免疫,建立自己的免疫反应,促使抗体产生,同时对少量病毒也有一定的中和作用。

所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孩子出生以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会大大降低乙肝病毒传播给孩子的几率,这对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降低乙肝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十分重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iqbv24BMH2_cNUg8zJ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