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客厅变书房的活动,很有感触,觉得这个活动特别好,让孩子远离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让客厅里有随处可看的书。
给孩子建一个“家庭图书馆”,让孩子有随手可拿的书是我曾经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已实现,虽然这个“图书馆”不大,不过已经发挥了它的作用,它让孩子爱上了阅读,阅读也成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吃饭一样自然。
阅读究竟能给一个人带来什么好处?《阅读手册》一书中把它归纳为一个简单的两个层次的公式: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英国作家艾登·钱伯斯提出了“阅读循环圈”。
一个完整的阅读的活动,从选书,安排阅读,阅读后的讨论,再引发新一轮的选书,阅读,讨论。这样的循环需要一个有能力的成人阅读者在推动,才能使她循环起来。
钱伯斯说:“每次阅读,我们都在经历一定的循环。其间的每一个环节都牵动着一个结果,这并不是由A到Z的直线关系,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是螺旋向上的循环。”
所以,开始正是结果,而结果又是另一个开端。正如这个图所显示的一样。比如说我家孩子现在的阅读偏好是历史类,她的循环圈是怎样形成的呢?
开始我选择了《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我读给她听,我们讨论它,孩子被一代女皇武则天所吸引,扩展看同类的书籍,我们又开始看《穿越报—武则天》、《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等,虽然不同书中的故事有很多重复,孩子还是愿意再看一次。一本书中的一个因素就这样吸引着她一路阅读,螺旋向上。
在阅读学习方面,有些孩子学得比别人更快,有些孩子学得比别人更好。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孩子“如何”阅读的,而是教孩子“渴望”阅读。
诚如一句教育格言所说:“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的,远比我们要求孩子去学会的有价值得多。”
而孩子的阅读习惯,是需要从小开始培养的。
《朗读手册》一书中说,阅读兴趣取决于6岁之前的阅读习惯,这个习惯可能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而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未来更容易脱颖而出。
当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他为了喜欢而读,他的早期阅读经历不痛苦,那他就会愉快地来阅读,但是如果孩子的阅读充满着家长的逼迫和不情愿的因素,孩子的阅读经历充满着痛苦,那孩子以后可能只会因为应付而阅读,而不是真正地享受阅读。他可能只是学校阅读者,而不是终身阅读者。
6岁之前阅读兴趣的培养主要是在家里,为了让孩子喜欢读书,首先要让孩子有伸手能拿到的书,而“家庭图书馆”正是这样一个作用。
早在孩子能接触到公立图书馆前,书本就应该成为他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孩子越早习惯看到书本,就能越早形成书本是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概念。
对于不同的年龄段,孩子有不同的阅读特点,选择书籍也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择。
0~2岁
对于1岁以下的小宝宝来说,需要有色彩鲜艳的图案,图片多文字少。
1-2岁的宝宝更偏爱翻翻书,洞洞书和机关书之类可以玩的书,以及一些有简单情节,贴近生活的书。
2岁以上的宝宝则可以引进一些科普书,情节更复杂一些的书,也可以让他们自己选择一些感兴趣的书。
在孩子2岁之前,启发阅读兴趣的较好方式,是让他常看到、常听到几本书,而不是在他面前堆上很多他从未接触过的不熟悉的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让妈妈一本书讲无数遍,听无数遍,也不会嫌烦。
这个年龄段你的孩子要以大人说话的速度去学习一种复杂的语言,他们只能凭借反复地听,才能自己分辨出之前不太了解的部分。
虽然大人重复读相同的故事会感到乏味,但对孩子而言,他们能借此机会获益良多。一开始,孩子通过一遍遍地听而学到语言技巧——这叫浸入式学习,而重复听故事就是浸入式学习的过程。
2~4岁
孩子渐渐长大,他对周遭很多事物感到新奇,比如猫、狗、雨、飞机等。这个时候是孩子认识各种事物的阶段。
绘本是这个时期最好的阅读书籍,我们可以指着书上各种图画,并一一说出它们的名字,再让孩子一同说出来,并鼓励孩子自己说。
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贴近生活的绘本,有趣的简单的又色彩鲜艳的绘本,可以是讲故事的,也可以是培养孩子生活习惯的。
4~6岁
6岁前是大量喂食绘本的最佳时期?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意识的发展会逐渐转向由文字塑造的想象世界。
除了大量阅读经典绘本,同时增加一些其它种类的书籍,比如科普类、艺术类、历史类等,一开始从短篇的绘本着手,慢慢地增加难度,逐渐过渡到桥梁书。
6~7岁
6岁之后,逐步转向其他类别童书,科普书,章回小说,漫画等等。
尝试一些100以内的章节数,一旦孩子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就可以开始轻松地为他朗读长篇故事。对于这类书,没有必要在一天就把一本全读完。可以把书分割成合适的“章节”,分成几天来读。这个时候也尝试从亲子阅读过渡到自主阅读,让孩子慢慢适应自己阅读。
建立一个“家庭图书馆”,不一定要几百本,几十本,也许十几本就可以,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建议。
1.随手可拿到书的书架
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关键是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可以准备一些低矮书架,腾出足够的空间让书本露脸,可以让孩子随时注意到,有益于引起孩子对于书本的注意,更有利于孩子随时随地进行阅读。
2.图书种类多样化
很多父母喜欢按照孩子的要求买“有用的书”,对学习没有直接作用的绝不买。这样功利地买书,不仅无益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更让孩子觉得阅读就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无法点燃孩子的热情。
我为孩子储备的书籍,有中文绘本、中文桥梁书、中文章节书、文学、科普、历史地理、艺术哲学、数学思维、英文绘本、英文分级、英文桥梁书等。买书杂一点,才能让孩子感受更多样的文化,获取更多样的营养。
每个种类列一些书单,抛砖引玉。
好书是读不完的,只要我们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我们认为值得的书上,那就够了。
让我们来温习《朗读手册》上的一句话,继续愉快地在买书剁手路上渐行渐远:
当成人给孩子朗读时,他们也是在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火焰(阅读的火焰)。
3.挑合适的书
一般我会根据出版社、作者或者一些获奖作品来挑选。
根据出版社:
像蒲蒲兰,中信出版社,启发,信谊,蒲公英,爱心树,海豚传媒,外研社出版的书,质量都非常过关,尤其是启发和信谊的书我买的最多。
根据作者:
这些响当当的名字一定没让你失望吧。
有个公益广告这样说:让我们少抽一包烟,就能多给孩子买一本书。
我们没有条件一下子就购买那么多的书籍,完全可以一点点提前为孩子储备,持之以恒,家庭“图书馆”慢慢就会成型。
有了“家庭图书馆”,需要好好利用。
1.给孩子读书
委员会耗时两年,详读了过去25年间成千上万份研究报告,于1985年发布了一项名为《成为阅读大国》的报告。研究表明:
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唯一且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为孩子大声朗读。
给这些孩子朗读,最好从婴幼儿时期开始,这也是给孩子播种渴望阅读的种子。
为孩子读书的同时,也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每一个孩子,无论是幼儿,还是其他年龄段的,都像一块海绵,吸收着周围其他人的行为,尤其是父母。
美国综合排名第一的威廉姆斯学院前招生主任汤姆·帕克告诉焦虑的家长:“世上最棒的SAT辅导课程就是在核子们还小的时候,为他们进行睡前朗读。”
2.建立孩子的有声读物
孩子一般都喜欢爸爸妈妈给自己读书,但是大人不在身边或很忙时 ,有声书就能填补这个空白。虽然有声书不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可以随时给孩子一个拥抱并回答他的问题。
按照孩子的兴趣,可以收集一些歌曲、故事、诗歌等,建立自己的有声读物库,可以作为孩子玩耍时的背景音乐,也可以作为孩子的睡前音乐。
3. 让书流动起来
让书流动起来,就要定期整理。期对所有图书进行整理,把一些看过的、低幼的,不适合认知水平的清理出书架,把在看的、近期要看的书摆放在最适合孩子拿取的位置,把暂时不符合孩子看的摆放在书架高处,已经看过的娃还舍不得下架的书放在最下方。
希望我们可以给孩子洒下渴望阅读的种子,终有一天,这粒种子会生根、发芽、长成苍天大树。
乐陪娃,家有小学生,分享育儿心得,家庭教育经验。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抱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