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家里常见的东西,一旦误吞会非常危险,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远离

2019-08-11   乐陪娃

1~3岁的宝宝,喜欢不停地用嘴去探索,无论抓起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吃东西要时刻提防,尤其是一些危险物品,一定要让孩子远离。

某医院一个玻璃展柜中陈列着纽扣、硬币、玩具零件等五花八门的小物品近百件。

你能想象下面这些物品都是被孩子误吞的吗?

除了这些物品,有很多孩子经常玩的东西被孩子放入口中,不小心吞下去,也可能引发危险。

1. 纽扣电池

纽扣电池存在于玩具,遥控器,钥匙扣,唱歌贺卡和手表等日常用品中,可以说它们无处不在,所以也是非常危险的。

去年,在广东有一个小孩误吞了纽扣电池,妈妈赶紧带去就诊,孩子的主治医生通过胃镜在孩子胃窦的入口处,找到了即将进入十二指肠的电池。

看看取出来的电池,却让人害怕,电池表面已经发黑,失去了金属的光泽。

幸好妈妈及时发现,送去就医,否则一旦纽扣电池破裂,释放腐蚀性化学物质,孩子的风险就越高,甚至危及到孩子的生命。

网上一搜,会出现很多孩子因误吞电池引发的事件。

南卡罗来纳州儿童医院消化系统健康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兼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学研究员拉查·卡拉夫(Racha Khalaf)说:“即使没有任何症状,我们也知道纽扣电池可能会受伤。胃中的电池会造成损伤,包括胃壁穿孔,所以医生应该考虑尽快取出电池,不要让它们通过消化道。”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在分析了今年一名儿童吞入纽扣电池后死亡的病例后,“医疗安全调查处”发布了警告,告诫家长们妥善保管纽扣电池,以免儿童不慎吞入,造成严重甚至致命伤害。

纽扣电池接触到潮湿的人体组织或器官,如口腔、喉咙、鼻腔、耳道,就会变得危险,因为潮湿接触面会令电池释放电荷,引起化学反应,致活组织严重灼伤;如果纽扣电池被吞入体内,会在数小时内造成体内烧伤。

莱斯特医院雷切尔·罗兰兹医生说,即便电池电量已经耗尽、完全无法使用,吞入体内仍然可能引起致命伤害。父母们如果怀疑孩子吞入纽扣电池,应立即就诊。

所以家长们提高警惕,妥善保管危险物品,这类纽扣电池随处可见,从玩具到遥控器等小设备,从电子秤到车钥匙,保护孩子最好的办法是把这些东西放置在他们接触不到的地方。

2. 石灰干燥剂

现在超市卖的大多数零食中都会有一个小袋子,叫做干燥剂。它可以将食物中多余的水分去除,使食物的保质期变长,不易腐坏。这对于喜欢吃零食的孩子来说,也是一大危险品。

尤其是食品石灰干燥剂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家长常嘱咐孩子不能误食干燥剂,却不知其与水混合后还能爆炸。

曾有孩子吃完零食后,因为好奇把包装袋里的小包放进了有水的饮料瓶里,没想到刚放进去竟然爆炸了,一瞬间可可觉得有东西进了右眼,烧得特别疼,然后眼睛就看不见了。

孩子放入饮料中的,正是遇水就会产生剧烈反应的石灰干燥剂,检查发现:孩子的右眼由于被碱性液体侵蚀,整个眼球被溶,造成终生失明,任何医疗手段都已无力回天。

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在密闭空间内,遇水发生急剧化学反应,瞬间释放出大量热量,使瓶中水变成水蒸气并急剧膨胀,爆炸溅出的碱液对人体有腐蚀作用。

所以当孩子吃零食时,我们一定要及时将干燥剂扔掉,不要让孩子误食或玩耍。

3. 各种珠子

一个女孩在玩磁力珠时,想尝尝看磁力珠的味道,就连续吞了20多颗,原本以为这些珠子会排出来,不曾想这些珠子却因为磁力吸在一起,变成长长的一串。

这些珠子随着肠胃的蠕动,刺穿了结肠、小肠,引发腹痛,在肠胃蠕动过程中,它们又分散在大肠和小肠的各部位。

最后22颗磁力珠足足花了5小时手术才全部取出来,有的珠子表面已经被腐蚀发黑了!

还有一种很多孩子喜欢玩的吸水珠,它是一种胶丸大小的彩色小珠子,放在水里浸泡后,能很快变成大珠子,甚至还能生出小“珠子”,这么神奇、好玩的玩具自然吸引了不少儿童,但这个好玩的玩意儿却可能暗藏“杀机”。

江苏淮安一男孩,几天一直在呕吐,精神萎靡,全面检查后医生发现,孩子肠道有异物,而且已经形成了肠梗阻,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通过急诊剖腹探查手术,医生在孩子肠腔发现一异物,导致这个小孩出现机械性的梗阻。取出时有一个乒乓球大小,质地也比较硬,有一定的弹性。

家长说,前两天孩子的奶奶在一个小卖部了买了一包吸水珠给孙子玩,孩子可能把吸水珠当成糖果吞了下去。

吸水珠一旦误服,家长又着急,让孩子喝大量水,就可能引发危险。

吸水珠一般是用淀粉混合丙烯腈或丙烯酸酯制成的,有一定的毒性,家长要十分留心,切忌让年龄小的儿童玩耍,以免误食,发生危险。

小儿气道异物种类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是花生、瓜子、豆类,纽扣、硬币、玩具零件等体积小的东西也很容易误食,而最危险的就是纽扣电池,它们是孩子身边意料之外的“杀手”。

来自人民网的数据,我国每年有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其中因气管异物堵塞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有近3000名。

医生介绍,对于1~3岁刚会走路的宝宝来说,误吸和误服极易发生。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没有任何安全意识,有些东西还不知道是什么,拿起来就吃,却不知十分危险。

对于家长来说,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却有很容易发生危险的物品,一定要注意。

  • 各种容易引发危险的物品,一定要放在远离孩子的地方,比如药品、各种液体、尖锐物品、硬币等。
  • 孩子玩具上的零件,各种物品上的零件也要仔细检查,一旦松动,赶紧修理,避免孩子吞食。
  • 不要给孩子吃不易咀嚼的事物,比如坚果,曾经有孩子被喂食坚果引发危险。
  • 如遇孩子吞食异物,一定要赶紧就医,由专业的医生处理,以免自己处理不当造成孩子的二次伤害。

每个孩子的安全事件背后,都伴随着惋惜以及留给父母和家庭的深深悲痛。

对于父母和家庭而言,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孩子的安全是大事,不能放松警惕。

时刻注意,让孩子远离一切潜在危险的物品,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航。

乐陪娃,家有小学生,分享育儿心得,家庭教育经验。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抱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