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的海水顶托与海水倒灌,为什么沙漠地区多油田?

2023-05-14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原标题:高考地理中的海水顶托与海水倒灌,为什么沙漠地区多油田?

海水顶托和海水倒灌是地理里面经常会出现的名词。两者之间又存在哪些区别?

概念

顶托是一种地理现象。指支流水流被干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在黄河下游汇入的支流,如沁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大清河等,因干流河床淤高,遇黄河涨水,支流来水就受到顶托。海水涨潮或河、湖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不易下泄。

海水顶托指河流水位低,被海水的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很明显,海水倒灌使得海水到了陆地上,而海水顶托并没有。

海水顶托作用, 首先发生在入海口,由于海岸地势低河流入海水位与海洋水位差距小,在这种情况下当发生潮汐海水水位上升从入海口灌入河道内,由于海水密度不同,河水在上,在顶托作用下水位会上升易发生洪涝灾害,典型就是湄公河。

海水倒灌指的是海水经地表到达陆地;海水入侵,指的是海水经地下到达陆地。

海水倒灌,这是我国沿海地区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的问题。其成因主要取决于地质结构、岩层密度和取水量。地下水的过分开采,也是引发海水倒灌的重要因素。

(一)出现海水倒灌的原因可能是:

1. 地势低平地区遇到潮汐、巨浪时

2. 地下水的过分开采

3. 中游、上游农业、生产用水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水位下降。

4. 过度采沙,河床下降,导致海水倒灌.

5. 出现有固定时间的天文大潮。

(二)出现海水倒灌的地点

1. 季风气候内河流的入海口:夏季河水海水水位相等,冬季,河水水位下降,导致海水倒灌。

2. 喇叭型河口处。(钱塘江大潮)

3. 沿海地区地势低洼处。

(三)解决措施:

首先,最关键的是要严控地下水开采量。制定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的保护规划,以恢复地下水的良性循环。

其次,要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工业用水提倡循环利用,农业要加大节水型新技术灌溉设施建设。

再者,要支持截流、截潜和集雨工程,增加地表水蓄水量,增强地下水补给量,让淡水资源最大程度在内陆消化。

二 、 顶托与倒灌的区别

(一)海水流向不同

1. 海水倒灌指的是海水经地表到达陆地。

2. 海水顶托是涨潮时,海水水位高于河道出口水位,形成海水往内河倒灌的现象。

(二)发生原因不同

1. 海水倒灌的形成原因有地势低平地区遇到潮汐、巨浪时;地下水的过分开采;中游、上游农业、生产用水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水位下降;过度采沙,河床下降,导致海水倒灌;出现有固定时间的天文大潮。

2. 海水顶托是一种地理现象,河流水位低,被海水的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

(三)危害不同

1. 海水倒灌使得陆地上的水混了海水,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植物生存,也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 海水顶托容易引发洪涝灾害,或者泥沙沉积、淤积在河道中,使河床抬高,如果海水顶托作用强,致使海水进入河道,沿河上溯,会造成咸潮,河水和地下水盐度增加,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三、顶托—海水顶托、河流顶托

河流的顶托是支流水流被干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

(一)发生位置:干支流交汇处

在黄河下游汇入的支流,如沁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大清河等,因干流河床淤高,遇黄河涨水,支流来水就受到顶托。

(二)影响

河流发生顶托作用时海水涨潮或河、湖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不易下泄,继而形成洪水。

地质学家通过艰苦的勘探发现,在世界上许多大沙漠底下,蕴藏着储量惊人的石油气资源,而且名列前茅的几个世界级大油田都在沙漠区。

沙漠地区为什么多油田呢?

相对来说,沙漠的形成较晚,大约在110万年以内,油气田的形成则较早,一般在2500万年以上。

由此看来,大油气田与沙漠似乎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但是,随着近年来探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现油气田的地表处,在遥感图像上出现油气晕、烃类云雾。

对油气田的“生命”研究也发现,油气田是动态平衡的产物,即一边是向地下的油气源补给,另一边是向地表的油气扩散,当补给大于散失,就形成油气田;而补给小于散失,油气田就会消亡。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大油气田的油气源丰富,散失量相对较大, 从油气田扩散到地表的烃类分子,不适于生物生存从而使土壤沙漠化。所以说,并不是沙漠区有利于油气田的形成,而是由于油气田的存在才使地表形成了不长植物的沙漠。

让我们再来看看石油是如何在中东波斯湾地区形成的。就形成时间而言,至少需要200多万年才能形成。当时,全球地理环境不是今天的样子。大约2.5亿年前,地球的土地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劳亚古陆地位于北半球,而南半球的冈瓦纳陆地隔着特提斯海彼此面对。特提斯海是今天地中海的“前身”。

当时,全球气候潮湿,特提斯海位于赤道附近。它热量资源丰富,特别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后来,由于冈瓦纳大陆的解体,板块开始漂移。最后,特提斯海被非洲、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包围,它们向北移动,并慢慢关闭。海水开始变浅。非洲、阿拉伯半岛等地成为浅海环境。海洋动物和藻类激增。他们死后,这些有机物质与淤泥混合在一起,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高温高压后变成油。

在第四纪(约200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开始时,全球气候发生了变化,中东和北非的撒哈拉地区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变成了干旱的沙漠气候。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中东沙漠地区富含石油,这是很久以前形成的。石油首先出现,后来变成沙漠。因此给我们的感觉时,总是沙漠地区产石油。

不仅如此,世界上许多地方不是沙漠环境,而且石油储量丰富。例如,在中国东北大庆油田的地质历史上,由于东北地区的沉降和海水入侵,东北地区没有今天那么冷,但是气候湿热,海洋生物大量繁殖,为石油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类似的苏联秋明油田和北美油田也是如此。

除了浅海环境,有时湖相沉积物也产油。我国四川盆地在古代地质历史时期曾是一个湖泊盆地。石油生产有许多有机体和条件。到目前为止,四川也是我国油气资源丰富的省份。据最近媒体报道,鄂尔多斯还发现了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山西和黄河中游有许多湖泊沉积,有石油条件,但只存在多油少油的问题。

在地质历史时期,浅海或湖泊相沉积环境是特别好的成油条件,这与我们今天是否看到沙漠几乎没有关系。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fc07e2a21e972ac444fe2a53cbe52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