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极端强的暴风雪,地理视角重新认识雪

2023-11-11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原标题:【地理课程】极端强的暴风雪,地理视角重新认识雪

极端强的暴风雪

从月初的4日开始,东北多地出现大风和雨雪天气,之前持续偏暖,空气中水汽较多,冷空气南下就变成大规模雨雪;前后反差大,堪称“一键入冬”。这次降雪强度总体非常强,局地有特大暴雪,极端性是相当强的。

冷空气的发展还没有停止,新一轮冷空气又在北方活动,真的是冷空气扎堆了。

然而,更强的冷空气影响也还未结束,新一轮实力较强的冷空气又要来了,从11月10日起,新一轮的冷空气发展就不断进入。

本次暴雪、降温源于东北地区的锋面气旋。由于气旋由于很大一部分位于海面,因此引导较强的暖湿气流携带大量水汽自渤海、黄海一带向东北地区输送,产生较大降水量,伴随温度下降,降水发生雨转雪的相对变化,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雪。

然而,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海区,是很有利于这类强烈锋面气旋发展,它们借助西风带的长河,会向下游的东侧区域更快地传递自己的能量。

于是在11月初吹袭西欧的强烈气旋激发下,一系列新的波动就此形成,并沿着西风带一路向东掠欧亚大陆。首先,它在乌拉尔山的东侧率先形成新的高空暖高压脊。在这个新的高压脊东侧的偏北气流影响下,盘踞多时的中西伯利亚低涡被向东向南推移,在11月4日进入我国新疆北部一带。

低涡本身是一个深厚的高空低压,它会吸引地面和低空的气流显著上升,这是从大气运动与动力角度上,导致地面气压快速下降并直接形成气旋的最直接原因。

在11月5日到7日期间,有一道南支槽自西向东移动掠过我国江南地区,正好处在低涡的正南侧而相互叠加。于是,南支槽前(东侧)的西南风得以将大量水汽从南海、东海等地向东北方输送汇入气旋,成为了强降雪的另一半推手。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随着本次东北气旋进一步东移减弱,东北强降雪的主体已经趋于结束。众多地区气温将创下下半年新低,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11月6日,话题“东北的雪快扫不过来了”“东北大雪中太平鸟美成国画”“不少东北老铁喜提雪休”相继登上微博热搜,与此同时,不少南方网友表示“我在南方穿短袖你在北方玩雪”,南北气温差异显著。而东北老铁喜提“雪休”,也让南方朋友发出灵魂拷问:什么是雪休?放假玩雪?

东北强降雪进入最强时段

中央气象台11月6日6时继续发布暴雪橙色预警、寒潮蓝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

受强冷空气影响,11月5日至6日,东北地区迎来下半年首场大范围强雨雪天气。今天将是东北强降雪的最强时段,内蒙古东南部、黑龙江东北部和南部、吉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雪,局地特大暴雪。

具体来看,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内蒙古东南部、东北地区大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或雨夹雪,其中,内蒙古东南部、黑龙江中东部、吉林中西部、辽宁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雪或大暴雪,黑龙江东北部和南部、吉林中西部局地有特大暴雪(30~4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新增积雪深度10~20厘米,局地可达30厘米以上。黑龙江南部、吉林中北部部分地区有冻雨。黑龙江东部、贵州东南部、云南南部、广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云南南部局地暴雨(50~60毫米)。

图/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

红色预警!多地停课、停运、机场关闭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2023年11月06日07时30分发布暴雪红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赤峰市东南部偏东、通辽市西南部和中部偏西部分地区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准备。

内蒙古赤峰市气象台2023年11月06日07时31分发布暴雪红色预警信号:目前,敖汉旗牛古吐站、新惠站、长胜站降雪量已达15毫米以上,预计6小时内敖汉旗北部降雪量仍将达15毫米以上,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受降雪影响,11月6日起锡林浩特长途汽车站所有班次停运,已购票旅客请持本人身份证件、车票办理退票,具体恢复营运时间待定。

赤峰市教育局紧急通知:因天气原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幼儿园11月6日放假一天,高中阶段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

赤峰机场跑道道面积雪,跑道关闭至6日10:00,赤峰机场临时关闭。

受降雪等恶劣天气影响,长春站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多趟旅客列车停运或晚点。截至6日11时,吉林省59个高速公路入口关闭,29个收费站采取限三型(八座及以上客车、大件车、危化品车)交通管制措施。

不少东北老铁喜提雪休

6日上午,不少东北网友喜提“雪休”,“东北孩子有个特殊的休假叫‘雪休’”。

南方网友好奇了,雪休!什么是雪休?穿短袖的广东人发出灵魂拷问:

对此,中央气象台“强行”解释了一波:就像台风有台风假,其实大雪也有雪休,都是不能出门在家学习那种。

你在北方玩雪我在南方穿短袖

看着北方的漫天大雪,南方孩子纷纷发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叹,不少南方网友晒出自己的短袖照片:

雪是什么?气象学上讲雪是降水形式的一种,是从云中降落的结晶状固体冰,常以雪花的形式存在。

最近几年,雪在高考中的考查频率越来越高,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而降水是气候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所以区域降雪丰富程度受到各种地理要素的影响,如“大湖效应”的形成。

一个地区如果降雪丰富,气温较低,坡度和风力较小雪能够不断累积,形成厚厚的积雪,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瑞雪兆丰年”——春季积雪融化缓解华北地区春季旱情,融雪里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同时,积雪还有保温作用,积雪好像一条奇妙的地毯,铺盖在大地上,使地面温度不致因冬季的严寒而降得太低。

除了保温,积雪还能给人类带来欢乐,如滑雪场地,堆雪人,冰雕等,这是自然界给予我们的馈赠,当然下雪对人类生产生活也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农作物的冻害,堵塞道路等等。

为了更好的了解雪,这一期重新带大家进入微专题——雪。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65f6384f7391df3f8ccc3e719ed15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