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如果血糖降得不好,差不多5~10年就会出现肾损伤,也就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高血糖引起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不管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都可能出现肾损伤。
症状1:腰酸、腰痛
肾脏位于后腰脊柱两旁的浅窝里。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肾脏血流量增加,负担过重,患者会出现腰酸、腰疼的感觉。
症状2:尿液中泡沫增多
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出现障碍,有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而尿蛋白增多时,尿液表面就会漂浮一层细小泡沫,且不易消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泡沫尿。
症状3:下肢、眼睑水肿
肾功能受损,身体里的水、钠无法排出,只好积聚在身体最低部位或组织比较疏松的位置,像下肢、眼睑,造成这些位置出现指压深陷式的浮肿。
症状4:皮肤瘙痒
肾功能下降后,体内堆积的尿素、肝酐等代谢物只好堆积在体表,刺激皮肤,产生瘙痒感。
症状5:血压升高
肾功能受损后,血压会升高,而血压升高也会反过来导致进一步的肾功能损伤,如此恶性循环。
糖尿病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要预防糖尿病肾病,一定要按步骤做好下面3件事:
第一步:血糖、血压、血脂、尿酸都要达标
(1)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可以减轻肾脏压力,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
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6.0~10.0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内。
(2)控制血压
糖友们应该把血压控制在130/80以内。
血压高的糖友降压药首选普利类或沙坦类。这两种药都是针对血管紧张素发挥作用的,能降压、降尿蛋白、延缓肾损害。
(3)控制血脂
高血脂会加重肾脏血管病变。糖友们应该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血脂,重点监测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目标应该是在2.6mmol/L以下,如果合并冠心病,则应该控制在1.8mmol/L以下。
(4)控制尿酸
尿酸高的糖友应该把尿酸降到360µmol/L以下,推荐吃非布司他、苯溴马隆降尿酸,保肾脏。
第二步:选择安全的降糖药
降糖药有很多,肾不好的糖友最好选择不通过肾脏排泄的降糖药,首选二甲双胍。
即使糖尿病人出现了蛋白尿,只要肾小球滤过率>45ml/min,使用二甲双胍也是绝对安全的。
而且,二甲双胍除了能降血糖,还能保护心血管。
另外,胰岛素、格列奈类降糖药(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片)、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对肾脏也是非常安全的,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第三步:养成低糖、低脂、低盐、低蛋白的饮食习惯
(1) 绿叶蔬菜要吃够
绿叶蔬菜碳水含量低,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能够润肠通便,稳定餐后血糖。
(2) 盐要少吃
建议糖友们每日吃盐控制在6克以内,如果已经出现了肾脏功能病变,则食盐量要更加严格,最好控制在3克以内。烹饪时灵活使用葱、姜、蒜、醋等调味品,以减少食盐量。
(3)在保证热量充分的前提下,低蛋白饮食
有肾病的糖友,从出现泡沫尿开始就一定要少吃蛋白质(牛奶、鸡蛋、瘦肉、鱼肉),千万不能大鱼大肉!
推荐蛋白入量为0.8g/(kg·d)。
也就是说,一个60公斤的患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60*0.8=48g左右,大概就是一个鸡蛋所含蛋白质。
(4)水要多喝
喝水能帮助肾脏代谢废物,糖友尤其该多喝些能够养护血管的茶。
民间早有喝茶有益心血管的说法,这正是茶中富含抗氧化成分的功劳。
另外,糖友们一定要定期检查微量蛋白尿,早发现早治疗!
2型糖友在确诊后要立即筛查是否出现肾脏病变,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在确诊5年后筛查。往后为1年1次。
筛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尿和血肌酐。
尿蛋白呈阴性,再测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比尿蛋白更敏感,如果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钟,说明已经出现了早期糖尿病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