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关注守望新教育,一起守望真善美】
阅读是所有学科的基础
作者|佚名
芬兰是北欧的一个“小国”,人口只有500多万,但芬兰的教育体系屡屡高踞国际教育体系排名榜首。这种现象,让许多芬兰人自己包括拥护它的教育家们也始料不及。
在PISA(国际组织举办的对15岁学生能力评估测验)的调研中,芬兰青少年在阅读与科学两项评比中多次称霸,解决问题和数学能力则位居第二。于是,芬兰教育有了“世界第一”的名号。
究竟为何芬兰人如此重视阅读的力量呢?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芬兰|给孩子发现自己潜能的机会,让他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
芬兰落实艺术教育的五大路径——芬兰的艺术教育为什么能让学生受益终身?
几年前,芬兰孩子的阅读能力在PISA 测验中常居世界之冠,虽然近年来芬兰风光不再,我仍常从生活中感受到,芬兰人重视阅读的力量。
我的孩子阿雷正处于学龄前年纪,在养育他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学龄前就有很多为孩子阅读能力扎根的“关键”。
0岁的歌谣绘本和几乎无所不在的图书馆
芬兰社会福利局会发给每个准妈妈一个“妈妈盒”,里头装满各式各样的婴儿衣物用品,还有一本由政府赠送给每个孩子的“诗歌绘本”。
绘本用厚纸板作成,色彩鲜艳,很容易吸引婴儿,鼓励爸妈们常对孩子念歌谣,健康中心的护士也强调,多让孩子听爸妈念谣唱歌,孩子会在无形中吸收语言韵律节奏,对将来语言学习很有帮助。
此外,芬兰是全世界图书馆最密集的国家,我常看芬兰爸妈推着推车或背着孩儿,在图书馆的儿童区里尽情玩耍阅读,图书馆每周也有固定的说故事时间,邀请爸妈带着孩童来听故事。
芬兰人从孩子出生前就开始,在软硬件条件上用心培养孩子乐于阅读的环境,原以为这就是关键了,直到我的孩子阿雷上了幼儿园一年后,我又有了新发现!
4岁的孩子,竟然还有个“阅读预备能力”评量?!
在我家阿雷满4岁的前后,我们收到来自市政府的一封信,告诉我们,将有一位特殊教育的老师,到幼儿园与他做一对一的“阅读预备能力”评量!
芬兰的幼儿园,一向没有任何正式的“学习科目”,孩子们的主要活动就是玩,包括老师带领的团体游戏和自由游戏时光,幼儿园里甚至没有给孩子很正式的评量。然而,政府居然要派专门的老师来“评量阅读”?
这个评量并不是测验阿雷认得多少字母或单字 , 而是用两分钟的时间,评量孩子“阅读的预备能力”,是否已有同年纪孩子的平均水平。家长也需要填写资料,包括家族或自己是否曾有阅读障碍等,作为参考。
测验的那两分钟,只有特教老师和孩子单独在场,因此我们并不知道测验实际上的内容,只知道大致上是测试孩子对于芬兰文音节、听音的分辨能力,以及是否有兴趣了解和辨识字母之间的不同。因此,孩子不需要有关于字母或单字的“知识”。
这个由芬兰研究机构在2011年发明的“阅读预备能力”新评量,芬兰文名为LUKIVA,是为3岁半到5岁半的孩子所设计,一般在4岁前后举办。
虽然芬兰孩子正式上小学的时间是7岁,但是根据芬兰研究指出,在那之前的一到三年,已经是学前孩子在生活中累积“阅读预备能力”的关键期,由于阅读能力会影响将来所有学科的学习,因此特别用这个评量,以“早期评估”孩子在阅读能力的“准备”上,是否需要可能的协助。
芬兰专门派特教老师去每一间幼儿园,一对一的评量每个孩子,要找出“可能需要帮助的孩子”,及时提供协助,这反映了芬兰人“把资源留给需要帮助的小孩”的教育观。
同时,也反映出他们的学前教育理念:小孩不见得需要学认字,但是一定要及早了解发现,孩子有没有阅读的预备能力和兴趣,因为这样的能力,才会真正影响孩子的一生。
没通过怎么办?不“死背”,从游戏中学习
有趣的是,我家阿雷去年在这个评量中居然“没通过”,把我吓了一跳,因为他在家里芬兰文和中文都说得挺溜的,又爱听故事,每年跟幼儿园老师会谈时,老师甚至曾说他似乎颇有语言天分,怎么会没过呢?
后来我巧遇这位特教老师,她告诉我,“不要太在意评量的结果”!
“很多没通过的孩子,其实一点问题也没有,影响评量的因素太多了,也有可能是因为他那天第一次见到我这个陌生老师,虽然听得懂但是还不太愿意自然回应,而且双语家庭的小孩,没通过甚至是正常的,因为他们同时要学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啊,通常之后就会赶上啦!”
根据过往经验,60%评量没通过的孩子,三年后上小学时,都已经在不同语言游戏的辅助下,赶上同年纪孩子的“阅读预备能力”,也显示了这样的“学前阅读预备能力评量”,确实有其道理。
针对评量没通过的孩子,他们鼓励老师和家长,不要叫孩子死背任何字母或单字,而是要用“孩子有兴趣的游戏,带入丰富的语言字汇”,每天10-15分钟,自然地增进孩子学习阅读的“预备能力”,因为:只有当孩子觉得好玩时,学习的效果才好。
政府提供网上资源,全方位帮助弱势和移民孩子
我们家孩子因为评量“没通过”,于是我们被鼓励使用一个名为LUKIMAT的芬兰教育网站资源来帮助孩子。
这个教育网站从2007年起就由芬兰教育文化部补助,专门帮助“在阅读能力和数理能力上有困难的孩子”,提供适合不同年纪的网上游戏来帮助孩子“从游戏中学习”。
根据新闻指出,其中一个特别受小学生欢迎的认字和数理游戏,甚至已有将近十万个使用者。
学习网站还针对来自不同语系的移民孩子,调整游戏里的认字内容,因为不同语系的孩子,学习芬兰字母时会有不同的可能混肴或困扰。
比方针对使用俄文、英文、阿拉伯文、库德文的移民孩子,游戏中还有专门的版本辅助他们学习,这些做法,让我看到他们对于“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孩子”,也投入特别多的资源与用心。
因为这些孩子,将来都是芬兰社会的一分子啊!这“关注弱势、每个孩子都不放弃”的理念,原来从学龄前的评量与辅助中,就已经开始。
几百年前的芬兰路德教会曾经规定,人们一定要先能识字,才能结婚,这样的历史背景无形中已经在人们的价值观与生活经验中,扎下鼓励识字与阅读的根。
如今,芬兰人先用从0岁的歌谣本到遍布全国大城小镇的图书馆,创造鼓励阅读的家庭与社会大环境,再用4岁阅读预备能力评量,找出需要帮助的孩子,在孩子7岁上小学之前予以协助鼓励。
更重要的是,强调要用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此全方位的、以孩子的兴趣和出发点为考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不仅让人看见他们的对阅读的重视,也反映了背后的教育价值观啊。
文字来源|生本教育。插图编辑:守望新教育。
“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为什么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报:“新教育实验”给教师带来了什么?——给教师有迹可循的成长路径,让教师的成长清晰可见!
如何营造书香校园?——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程介明:从朱永新“新教育”看到的——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长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帮助师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