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上百万吨核污水经过滤并稀释后排入大海
排放将于2023年后开始
如此大量的核废水从何而来?
日本具体打算如何排放?
因何而来?
受2011年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影响
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
事故发生后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
持续向1至3号机组安全壳内注水
以冷却堆芯并回收废水
加之地下水和雨水的不断汇入
其现有储水罐的容量上限约为140万吨
从卫星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到
上千个密密麻麻的圆形核废水储水罐
在厂区内摆放着
(下图横屏查看)
通过遥感算法识别到
厂区存在40多种不同直径和高度的储存罐
储存罐累计总数量约为1000多个
东京电力公司2021年5月27日宣布
将增设23座储水罐(总容量共约3万吨)
用于存放不断增加的核污染水
但除了核电站东北角处
增加了23座储水罐以外
中间另有一些储水罐被移除了
消失的罐子哪里去了?
如何排放?
自2013年以来
日本政府对蒸发释放、电解排放、
稀释入海、地下掩埋和注入地层
五种处理后废水处置方案进行评估
在这5种方案中
将核废水的处理水排入海里是成本最低的
预估需要17亿到34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1.02亿到2.03亿元
2021年4月9日
日本政府基本决定将核电站污水排入大海
影响如何?
2022年5月开始
日本在核电站近海1公里、水深约12米处
挖掘该“排放口”
力争在2023年左右开始排放核处理水
目前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隧道竣工
该隧道全长约1030米
待处理核污水已累积133万吨
日本若排放核污水
57天可扩散太平洋
10年后蔓延全球
(下图横屏查看)
是否想了解日本及周边国家地理位置?
点击“阅读原文”
深度体验日本福岛核废水储罐识别
早些时候,日本已经就福岛核电站的污水排放问题,向外界发布了一份议案。尽管受到了许多国家的谴责,但日本仍是一意孤行,丝毫不顾及污水排放到海里会对全世界的人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现在日本终于动真格了,正式将核废水全部排放到海洋中,政府已经决定,将这四个省——浙江、广东、安徽、福建大力发展渔业。
【日本核泄漏灾难】
福岛核电站,在3.11大地震的时候,因为海啸而发生了防护墙倒塌,这对核电站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第一、第二二两座核电站发生连续爆炸,造成了严重的核泄露事故,影响十分巨大。据联合国核事故调查小组统计,福岛核电站发生的此次事故,甚至比切尔诺贝利还要严重许多,危害难以计量。这也给日本带来了压力,它必须想办法制止这次事故的衍生伤害,并尽量减少其带来的冲击。
如今,住在核电站周围的居民,癌症发病率大大增加,很多人都被辐射所感染。但日本在这件事上,一直讳莫如深,不肯公开,这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打算。在发生核泄露的危机后,日本已经在周边地区建立了数个贮存核废水的水库。然而时至今日,这些水库已经被核废料填满。对于这种局面,日本不得不想出新的方法去解决。
【污水排放计划】
事实上,将污水排放到海洋中并不是最近才被人提出来的,早在核泄露之后,日本就已经提议将污水排放到海洋中,以此减轻自己的负担。但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对下,日本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但现在,贮存核废料的水库满溢,就算日本没有向海洋排放的想法,也得为它们寻找一个新的归宿。为此,日本内阁专门就核污水的处置问题举行了一次会议。
最后,在内阁的商议下,决定将核污水排入大海,日本方面也向外界宣布了这一方案。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开始大力支持日本将污水排放到海洋中,但是,与此同时亚洲很多国家,对日本进行了强烈的抗议。就在不久前,在世界卫生组织会议上,日本甚至公然将这一问题提了出来,受到中国代表的强烈反对与谴责。本来还想着,这次日本能学乖,谁知道,日本这次来真的了。
【日本正式向海洋排放核废水】
日本官方宣布,将其核污水倾倒入海。据说这次是在日本进行的一次试验,试验期为两个星期。然后,他们就会开始向海洋正式排放污水,将这场核爆炸的余波传遍整个界。在日本的有关规划下,每天有300吨的核废料被倾倒入海。而且,他们还给出一份声明,说明这片区域不会被影响。但是日本的实际排放要比这多得多。
如果日本的核污水排入海洋,那么中国和韩国,以及与日本相邻的几个临海城市,将会被污染。再通过循环水,以及其它的渠道,流入大陆各大城池,造成的影响极其惊人。但日本无视了各国的抗议,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着不合理的污水处理方案。为了不让日本的举动影响我国,中国不得不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包括如下几点。
【国家公布的4个省份名单】
日本的核污水排放到海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海水中的海鲜造成污染。中国在日本许多受核辐射影响的区域,也早就禁止了食物的进口。这样,就不会让日本的核污染食物,成为中国人民的食物了。中国十一部委共同发表声明,指出浙江,广东,安徽,福建等4个省将加强水产养殖。
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很多鱼类,而现在,中国必须要自己解决水产类短缺的问题。在未来,浙江,广东,安徽,福建等地,都将是中国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而在这一方面,也将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这样,不仅可以增加鱼类的产量,而且可以确保食物的安全。
尽管日本的污水排放到海里,对海鲜的进口会有很大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餐桌上的海鲜食品也许会越来越少。但随着我国渔业的发展,这个问题很快就会迎刃而解。
试题链接
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中国、韩国等强烈反对。图为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处洋流,描述正确的是()
A.处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B.处洋流对沿岸有增温减湿作用
C.处浮游生物丰富.容易形成大渔场 D.处容易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
2.国际社会反对日本排放核废水的主要原因是()
A.含有核废水的洋流会阻碍海洋运输
B.含有核废水的洋流会改变流向
C.洋流会扩大核废水的污染范围
D.含有核废水的洋流会改变洋流性质
【答案】1.D 2.C
【解析】1.处洋流为日本暖流,该洋流流向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A错误。读图可知,处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B错误。处受单一洋流控制,渔业资源较少,不具备形成大渔场的条件,C错误。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D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日本附近海域有多条洋流流经,核废水入海,必然会导致污染范围在洋流等作用下不断扩散,无法控制,C正确。核废水与海洋运输、洋流流向、洋流性质没有直接关系,ABD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海雾的形成比较复杂,但其形成与洋流具有密切的关系,判断海雾的成因大致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看有无寒、暖流交汇。在寒、暖流交汇处,寒流为冷源,暖流为热源,会形成局部热力环流,暖流上空的空气上升并向寒流上空流动,由于冷却作用,下部温度降低,形成雾。(2)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看有无寒流流经。中低纬度海区水温高,海水蒸发量大,大气中水汽丰富,有寒流流经海区,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水汽易凝结形成雾。(3)在中高纬度沿海地区,看有无暖流流经。中高纬度海区,特别是冬季,空气温度低,暖流蒸发的暖而湿的空气降温凝结形成雾。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022年3月21日,围绕福岛第一核电站不断积累的核污染水处理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一行到访日本,并与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就审查东京电力公司的排海计划交换了意见。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持续积聚的核污染水,日本政府计划将其稀释至低于标准浓度后,从2023年春天开始将其排放入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日本政府将核废水排放到海洋的行为,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的()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阶段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4.核废水排放到海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破坏海洋环境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威胁人类健康短期没有危害
A. B. C. D.
【答案】3.B 4.D
【解析】3.日本如果以海洋排放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污水,严重损害周边国家人民的利益,而且也会对后代人的生存环境甚至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污染物会随洋流流向其他地区,扩大污染范围,强行转嫁污染,该行为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B正确;持续性原则是指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要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以保证可持续发展,A错误;没有体现阶段性,且可持续发展原则中不包括阶段性原则,C错误;共同性原则是强调针对国际问题共同负责,D错误;故选B。
4.结合材料日本决定是将福岛核电站用于冷却堆芯的核废水经稀释后排入海洋,核废水会随洋流扩散到世界各地。破坏海洋环境,海产品安全受到威胁,威胁人类健康,而且这种影响是深远和持久的。据此分析正确,错误,故选D。
【点睛】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指超越主权国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问题。
5.【问题探究】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地震,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导致核泄漏,放射性物质一部分随大气扩散,一部分随水流出,排入大洋(下图)。十年来在关闭的福岛核电站厂区内,储存冷却核房水的部分等体发生轻微位移及泄漏。2021年4月13日上午,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东京电力公司福高第一核电站内储存的120万吨核废水排入太平洋,遭到国内外质疑和反对。日本这种做法极其不负责任,将严重损害国际公共健康安全和周边国家人民切身利益。
(1)分析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辐射范围向东扩展的主要原因。
(2)简述日本福岛核废水的排放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说明沿岸国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答案】(1)地处盛行西风带的控制范围;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海水自西向东流动。
(2)污染海水,水质下降;破坏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污染物质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可能危害人类健康;影响海洋渔业发展,不利于太平洋沿岸国家经济发展。
(3)减少海洋鱼类资源的捕获量;加强海洋鱼类和海水的检测;对捕获的受污染鱼类要及时销毁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水污染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注意材料信息,放射性物质一部分随大气扩散,一部分随水流出,排入大洋。随大气扩散角度,福岛核电站泄漏的辐射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向东扩展。随水流出的角度,图示海域受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海水大致自西向东流动,使得放射性物质向东扩展。
(2)福岛核废水排放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从海水水质、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生态、人类健康等角度分析作答。核废水的排放直接污染海水,导致海水的水质下降,进而破坏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影响海洋渔业发展,从而影响太平洋沿岸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渔民收入,海洋生态的破坏影响了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核废水的污染物质会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部分被污染的海洋生物最终为人类食用,从而危害人类健康。
(3)由于海洋鱼类会被核废水所污染,所以应减少海洋鱼类的捕获量,减少食用海洋鱼类;加强对海洋鱼类和海水的检测,若发现放射性物质超标,则应提前做出预警;若捕获了已经收到污染的海洋鱼类,要及时安全地进行销毁,以避免流向市场和餐桌,从而保护人们的食品及健康安全。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日媒报道,当地时间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福岛核泄漏的123万吨核废水排进太平洋。面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周边各国的谴责,日本前首相菅义伟表示:之所以要把核废水排入太平洋,是被逼无奈的选择。福岛核电站3.11大地震泄漏事故发生后,核反应堆损坏发生熔毁,为了给它们降温,日本采用了水冷却的办法,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核废水。
材料二舟山渔场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的浙江东北部,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渔场,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及台湾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乌贼)四大经济鱼类为主要渔产。
(1)分析洋流对于日本排放核废水产生的影响。
(2)分析我国舟山渔场的形成成因。
【答案】(1)扩大了污染物影响的范围;加速了日本附近海域污染物净化的速度。
(2)台湾暖流与沿岸寒流交汇,海水动荡,养分上浮,为鱼类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及饵料;位于大陆架位置,面积广阔,光照充足,水温适宜;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营养物质聚集。
【分析】本题以日本核废水排放和舟山渔场的相关资料为背景信息,考查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渔场的成因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
洋流对于日本排放核废水产生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影响是洋流使污染核废水的浓度降低,加快净化速度;不利影响是使污染范围扩大。
(2)
渔场的成因可以从饵料、生存空间、水温、光照等方面进行分析。舟山渔场位于台湾暖流与沿岸寒流交汇处,海水动荡,养分上浮,繁殖了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鱼类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及饵料;地处亚热带海区,水温适宜;位于大陆架位置,面积广阔,光照充足;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鱼类的生存。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