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
阅读,才是最好的“补课”
作者|王瑞芳
今天很多家长都习惯了孩子成绩不好时,想办法给他补课。无论是家长每天早早下班给孩子开小灶,还是请家教送补习班,这些方式可能像方便面一样,能解决短时间的饥饿问题,但是却给不了孩子足够的营养,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后继有力。
这篇文章带给圈友们另外一个视角: 当孩子学习困难时——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孩子数学成绩不好,
根源在于读书太少?
前几天,朋友给女儿推荐了一位数学辅导老师。
“您孩子数学学习是什么情况?”在电话里简单交流了几句后,老师问我。
“如果题不难,成绩还不错。但是一遇到难题,就好像深入不进去,也不愿意思考。”提起女儿的数学,我还真有点头疼。
“那她平时喜欢读书吗?”老师的问题让我一愣,读书不都是语文老师的事吗?难道跟数学还有什么直接关系?
“不是特别喜欢,但也不是一点不读。平时喜欢看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还有一些校园小说。但是经典读得并不多。”我想了想说。
“哦,那《水浒》、《三国演义》还有《十万个为什么》等一些科普读物读过吗?”老师接着问。“没有,她对历史、科普类的书都不太感兴趣。”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要想提高孩子数学成绩,
必须养成读书习惯。
“是有些问题。”老师顿了顿说,“孩子到了初中要想学好数理化,必须得多读书,特别是一些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类的书。多读书的孩子思维活跃,视野也开阔,到了初二更能明显地显示出优势。如果您想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必须让她现在就养成读书的习惯。否则,我再怎么辅导,孩子的数学成绩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听他这么一说,我忽然想起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经说过: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
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阅读不仅能使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还会发展学生的智力。
‘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当时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观点,我很认同,但总觉得读书所带来的改变是一件很缓慢的事情,而考试就摆在面前,所以还是觉得不如补课来得直接,效果更显著。
当孩子学习困难时,
不要靠补课,而要靠阅读。
今天,经这位年轻的数学老师一提醒,我忽然有种顿悟的感觉。阅读的功效绝不仅仅是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是帮助点燃思维的火花,发展学生的智力。
所以,阅读不仅仅是语文的事情,它对于任何一个学科来说,都是必要的。同样,阅读也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需要各科老师都重视起来。一旦学生的思维版图被打开,那么它就会很自然地建构起事物、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这远远要比最简单最直接的教育方式——“补课”更能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所以,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当孩子学习困难时——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从儿童开始——儿童阅读决定人类未来
朱永新和新教育人的阅读观——阅读推广实践创新,我们一直在行动
阅读是最好的成长礼物
作者|苏墨
来源|书香中国
阅读是家庭给予孩子成长的最好礼物,而假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阅读。通过读书,学童们不仅体会到了阅读的意义和力量,同时为自己点亮了一盏灯,种下一颗苗。
“出了地铁就到,有空调,都是好书,不但可以在现场看,还可以借阅。比在家里看电视对孩子好。”楼佳音的奶奶每天都带着他来北京图书大厦“打卡”。又凉快舒服又增长见识,奶奶说,孩子的爸妈也十分支持她这种带娃方式。
同样是三年级,张新蕊的假期读书生活虽然在网上,但关联的是听故事、看直播、加入阅读小组。她和妈妈还在准备参加月底举行的“妈妈导读师”活动。她所在的社区将邀请《故宫大怪兽》的主创做讲座,她也早早惦记上了。
这个假期,各地图书馆、书店都迎来了增量客流,而“搬到”线上的活动,也收获巨大流量。
从补课班到图书馆
为提升青少年阅读感触,北京图书大厦三层的童书借阅&小布阅读儿童沉浸式体验中心经过改造升级在这个假期和小读者见面了。这里提供3万本图书,包括儿童绘本、科普读物、课外阅读等各类别童书。小读者可以在这里看书,或者将自己喜欢的书借回家慢慢阅读。
“在小布阅读儿童体验中心,小朋友还可以观看由绘本改编的裸眼3D儿童电影。还有专业绘本老师进行角色扮演,与人偶共同演绎绘本故事,带领儿童进入故事,体会情节,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 北京图书大厦的一位管理员说。
不仅在北京,读书场馆热也在今年高温的夏天里席卷全国。来自重庆图书馆的最新数据显示,该馆7月到馆人数超过2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到馆较平日明显增多;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也掀起阅读“热”,7月接待人数超过1万人次。石家庄市图书馆新、老两馆日均接待少儿读者2000人次,少儿图书的借阅量也达到日均3000册次,人流量也比平日成倍增长……
“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暑假,不再奔波于补课班的孩子和家长,在阅读中找到了更有益于成长的新方式。
“她在这儿经常一天看完两三本书,前两天和我聊‘孔门十哲’,还给他们分成了三类,是从一本漫画国学的图书上学到的。以前是逼着背《论语》,现在每晚都要和我讲孔子。”王女士说,开学就上初二的女儿往年这个时候都是排满的课,一个假期光补课就要花费上万元,孩子不开心,家长花钱花精力还不讨好。“在图书馆看书,家里连空调钱都省了。而且还有专门的老师筛选书单,互动讲解,孩子主动性特别高。”王女士显然很满意这个不一样的假期。
线上线下阅读活动纷呈
在Z世代(也称为“网生代”,通常是指1995年~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眼中,阅读也是社交的一种。
广东省中山市的王彦淇家庭报名参加过2017中国亲子阅读大赛秋季赛,跨越千里来到北京,在亲子阅读舞台上重现在家中的阅读情景。“以前的她胆子很小,也很少与他人分享阅读的乐趣,但是从北京回到中山后,我看到她明显自信了,也更加热爱阅读了。”王彦淇妈妈介绍,参加阅读比赛后,彦淇身上发生了很多变化。5年时间,她已经慢慢长大,亲子阅读也慢慢过渡到了自主阅读。阅读不仅丰富了她的知识,开拓了她的视野,还培养了她的品格。这个暑假,她们准备再参加一次。
作为承接中小学生课外生活的另一主力,街道社区也在提升活动质量。“我们与中国大百科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多家机构合作,研发了一系列少儿阅读课程,知名作家、领域专家、阅读达人等都将走进社区,与小朋友们面对面。不能到现场的,也可通过小程序回看活动内容。”绿色社区专委会主任王文涛说,暑假期间他们将在北京市朝阳区展开试点。
张新蕊在社区门口的大屏幕上看到这个消息后惊叹道:“没想过在家门口就能和大咖们见面。”
而在线上,各种读书类的公众号、视频号,也将焦点对准了孩子们,视听产品一应俱全。“我‘听’完了四大名著。”只有三年级的晴晴说,因为上学期网课太多,她的视力有些下降,假期家长给她安排了更多户外体育活动,但她的读书生活并没有拉下,“只是不是自己读,而是听别人读,还听各种讲解,感觉网上有才的人真多。”
“读起来,怎么读,比读什么更重要”
“相比平时上学,假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阅读,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平时想看但却没有时间看的大部头名著来读。边读边写一些读书笔记,记录下阅读感受。另外,借助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媒体,广泛了解时事新闻和社会生活,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阅读。当然,将阅读书本获得的经验和感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走名山大川,探风土人情,相信会收获的更多。”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那妮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涉猎书籍种类。“读起来,怎么读,比读什么更重要。”
“阅读是持续不断的阳光和营养。父母一起上阵,陪伴孩子阅读,可以培养兴趣、增进感情、激发创造力。”在现代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春霞看来,阅读是家庭给予孩子成长的最好礼物。
“亲子阅读是一种最有效的形式,也最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不仅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也让他们认识到阅读的意义和力量,为自己在幼年点亮一盏灯,种下一颗苗,在人生的某个未知阶段发光、成长。”王春霞说。
来源:《工人日报》、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 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