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当代鸡娃老母:三个月的工资撑不起一个孩子的假期

2019-12-23   知音真实故事


01.“三万起步、上不封顶”

又到一年寒假时,对于不少孩子来说,假期已经变成了“第三学期”。

对于家长而言,寒假的到来,意味着新一轮补习班“烧钱”的开始。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已然成为了孩子的“第二课堂”。

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期间主要是以各类兴趣班为主;小学高年级段和初高中阶段以文化辅导课为主。

就算是孩子没有开始上幼儿园,各类“早教班”收费也是动辄过万。

零零碎碎算下来,几乎都是“三万起步,上不封顶”。

此外,除了补习班外,寒暑假的“研学游”也成为花费的大头,近年来兴起的“海外高校研学游”,动辄收费过3万。

有家长坦言,“三个月工资撑不起孩子的一个假期”。

孩子堪比吞金兽、碎钞机,为了报班,家长也面临着啃老局势。

繁重的课程,高额的培训费,孩子被掏空,家长的心态也变得愈发焦虑。

怎样的假期才是既有意义又适合孩子已成了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02.感受传统文化,让寒假生活透出“原色调”

近日,一个叫“李子柒”的姑娘爆红海内外,还被央视点名表扬!

作为一个“美食博主”,她所有的视频都是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展开。

从取材、制作过程、再到完成,每个细节无不透露着生活的原生态。

她的每一个视频,播放量几乎都在500万以上。

她是一个大厨、园艺家、艺术家,她更是中国文化、艺术和智慧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她的成功源于爱生活,爱文化,爱家乡。

李子柒拍摄地田园般的视频里可以看到:从造面包窑、做竹子家具、文房四宝、做衣服,到烤全羊、酿酒、酿造黄豆酱油……

总之,正如网友所言,没有李子柒做不出来的东西。

为了酿造传统黄豆酱油,她从种黄豆开始。为了做蛋黄酱,她从养小鸭子开始。为了给年迈的奶奶做一床蚕丝被过冬,她从养蚕开始,展现了手工蚕丝被制作全过程。

这个穿着粗布汉服干农活的姑娘,执着于回归万物本质,用中国传统技艺展现美食、器物从无到有的制作过程。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纺纱织锦烹茶煮酒……整个安安静静的过程就足以圈粉千万。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更能体会亲情间的真挚情感。

懂得享受传统文化的人,有着回归自然和心灵的本真。

正如蒋佩蓉曾说过,她至今仍记得小时候怎样和妈妈、两个妹妹一起在端午节一起包粽子、在春节前夕做香肠。

她的童年总是按照传统习俗,把材料全部备齐再动手做,然后把他们整整齐齐地晾在门外。

这种传统习俗让人心里舒服安稳,因为这一切都在按部就班、不紧不慢地进行。

家庭传统将日常生活有条不紊地纳入框架,同时也构成一个人童年回忆中最牢固的部分。

如今,很多城里的孩子,不知道大米是长在树上,还是地里;不知道饺子里是否蕴藏着祖祖辈辈血脉里传承下来的文化基因。

所以,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我们除了可以给孩子挑选培优班,还可以带孩子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给我的乐趣。

因为不管是从祖辈那里继承的传统,还是她自己创造的新传统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最美好的记忆。

故事:当代鸡娃老母:三个月的工资撑不起一个孩子的假期

03.阅读,打开与智慧头脑对话的大门

相信你一定听说,詹青云火了。

哈佛毕业的她,虽谈不上漂亮,却让人如沐春风。尤其是她的辩论,只要你能听进去10秒,便会对她再也挪不开眼。

倒不是她巧舌如簧,而是因为她那被知识武装的大脑,实在太性感了!

记得有一场辩题是“忘情水该不该喝?”詹青云从《西线无战事》说到《霍乱时期的爱情》再到《美丽新世界》,旁征博引,行云流水。

别人望而生畏的名著经典,都被她烂熟于心,成了武装自己的铠甲。

网友们纷纷感叹:读书多的人,真是太“可怕”了!

的确,就像有句话说的:

“我害怕阅读的人,当他们阅读时,脸就藏匿在书后面。书一放下,就以贵族王者的形象闪耀在我面前。”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坦言,假期,正悄悄拉开孩子间的差距。

如果稍作留意,你就会发现,每次假期过后,孩子之间的差距,确实是被悄悄拉大了:

有些孩子,短短一个假期的时间,思维越来越灵活、写作能力突飞猛进,让人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感觉;

是的,当孩子能把阅读当做日常的习惯,把所读内容与你侃侃而谈时,这种将知识内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最好的思维训练和学习过程。

有的父母因怕孩子“看闲书、看坏书”就时时监察、限制。

事实上,那些阅读量大的孩子,即使他们从小表现一般,但由于蓄积了巨大而深厚的潜在力量,因此在以后的学业中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爆发力,成为后起之秀。

所以,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都藏在那每个日夜的阅读积累中。

故事:当代鸡娃老母:三个月的工资撑不起一个孩子的假期

04.让高科技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在新华社,一篇新闻的采、编、写、播可以由AI技术介入完成。实现人工智能的全过程。

同样AI技术也广泛运用于医疗手术中,为提高当代医学水平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生活中也不例外,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扫地机器人,智能手机中的Siri语音助手等。

信息化社会,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

如今,科学信息课逐渐走进校园,慢慢进入了孩子们的视野。

参观科技馆,各式各样的博物馆也成了很多家长的首选游玩之地。

人工智能时代,无论什么样的智能设备,其实都是程序的运行。因此对孩子来说,学习手机编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新知识能拓宽孩子的视野,激发孩子的求知,求新的欲望。

创新能力也将成为这个社会的主导力量。

从小在孩子心中埋下一个探索新事物的种子,日后更有机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源泉。

所以,家长们要活在当下,不要让盲从把焦虑传递给孩子,弄清楚孩子在当下适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关键。

--------------------------

作者 | kitty 刘

编辑 | 刁小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