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在观影《少年的你》之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上映两天,就已经压过李安的《双子杀手》,成为一匹黑马,狂揽2亿票房,且看片人数在飞速上涨。
《少年的你》凭什么这么多人想看?
首先,易烊千玺从流量到实力的转化,是绝对亮点。周冬雨演绎出的少女,也令人感慨。
最重要的,仍然是故事。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关于校园,关于青春,关于如何在黑暗中找到光。
其中有一句很感人的台词: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洋溢着青春时光,稍显中二,但令人无比怀念的情感,那是一种朴质的单纯,向往美好。
但同时,青春并不是乌托邦,它没有想象中充满棉花糖一般的香气,没有绝对的纯净无暇。
青春一样充满了泥泞和挣扎——还有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是家长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为此很多人呼吁能对未成年人加强管理,不要让悲剧不断的发生。
校园里为什么会有暴力?
因为只要是人聚集的地方,就会有强弱之分,而有强弱,就会产生欺凌。
有位父亲被上司臭骂一顿,回家之后把孩子打了一顿,孩子当然不开心,来到卧室看到睡在床上的猫,正在起头上的孩子,飞起来就是一脚踹在猫身上。
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踢猫效应。
负能量会从强到弱传递,在踢猫效应中,这种负能量的传递是单线的。
如果放到学校中,很可能偏弱的孩子只有零星几个,而其他孩子,则站在了中段或者强者段。
无论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地位,聚拢小团体,都会将"恶"向弱者释放。
心理学家冈田尊司在《怪癖心理学》中说:
欺辱、家庭暴力和虐待容易上瘾,因为能让人体会支配一切的快感,这种快感一旦产生,并开始蔓延,便很难消失。
常常,欺辱和虐待会成为犯罪的温床。
每次在新闻里看到孩子受到校园霸凌,我都不敢认真看,也不能想象这些半大的孩子,对同龄人,是怎么下得了手。
哪个家长不关心孩子的成长?谁愿意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成为学校里被欺负的对象?
很多家长会认为,自己很难办,鞭长莫及,总不能守在教室里,一直护着孩子吧?
预防校园暴力,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第一,成为孩子的后盾
虽然家长不可能分分秒秒守着孩子,但至少发现孩子有异常,一定要找到原因,或者找老师,或者找对方家长,再不行还能找相关机构,总有说理的地方。
接送孩子放学,让人知道这个孩子是有人管的。
第二,让孩子勤加锻炼
锻炼能强筋健骨,强壮的体魄给孩子们保护自己的手段。
当然,我们并不是教孩子以暴制暴,但至少在孩子受欺负的时候,就算打不过,至少躲得过,最不济能跑得掉。
暴力是辩证的,所以总要让孩子掌握保护自己的基本能力。
第三,武装孩子的思想
通常有想法的孩子,比较容易在遇到困难和麻烦的时候,灵活的处理问题。一旦陷入状况,有一个强壮的大脑,孩子们也更容易找到出路。
现在这个世界,智力通常优于体力,因为思想比起肌肉更加重要。
帮孩子多看看如何面对校园暴力,一旦有这种情况可以怎么办。
再看看《少年的你》,周冬雨饰演的优等生陈念,被卷入校园霸凌,而易烊千玺饰演的小北,在最黑暗的时光里,拉了陈念一把,成为黑暗中的光。
虽然故事非常好看,让人感动,甚至张译都说,演员演得特别好,故事也很棒,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
但如果可以,希望校园里没有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