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关注守望新教育,一起守望真善美】
“最美教师”董艳——扎根乡村教育与农村孩子共谱诗意之歌
来源|大皖新闻
安徽《新安晚报》
大皖新闻讯: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的一个普通乡村小学里,有一群爱写诗的孩子,他们每天诵诗、写诗,在广袤的乡土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而带领他们走上“诗歌之路”的,正是霍邱县户胡镇中心学校小学教师董艳。她以“一辈子学做乡村教师,一辈子甘做乡村教师”的理想信念,扎根农村教育18年,提出“田园诗意教育观”,师生累计创作3000余首儿童诗,写下1000余篇文章,30多个孩子的诗歌、文章发表在刊物上。
闪亮的名字——新教育榜样教师:董艳 荣获2023全国“最美教师”
探索以诗人的情怀做教育
2006年,刚毕业的董艳走上农村小学教师岗位。在偏远的乡村小学任教,交通不便,没有任何娱乐设施,读书成了她唯一的爱好,也排解了她在异乡的孤独。初为教师的她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中外名著、教育专著,教育家们扎根一线的教育情怀,感染了也坚定了她一颗坚守农村的心。
凭着一股子韧劲,入职一年的董艳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县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打破了获奖教师的教龄纪录。然而,教育成绩显著的她依然感到困惑:乡村孩子该拥有什么样的教育?2007年,她一次外出学习时,被城市孩子丰富的阅读环境所吸引,她决定要带班上的孩子“读起来”,用故事填满乡村孩子的童年。
董艳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课堂,让学生讲故事,写作文时配上图画,把古诗改写成小故事等。孩子们积极性被激发,学习热情高涨。4年时间,董艳与学生一起坚持共读,孩子们在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方面收获很大,整体表现突出。
孩子们创作的诗集
2011年,在异乡从事了5年农村教学工作的董艳,回到了家乡的户胡镇中心小学。她发现,乡村里很多留守儿童都不善言辞,怎么才能更好地和孩子们沟通呢?直到一次公开课上,董艳带着孩子们吟诵《清明》,看着孩子们沉浸在诗歌中如痴如醉,她突然发现了和孩子们心灵对话的方式。
“那就是诗歌。”董艳说,她所执教的学校地处大别山外围,内有河道、山峦,田野肥沃广阔,完全可以就此取材。自此,她探索“田园诗意教育观”,开启了抒写“乡土人生”、深埋“乡土情怀”的“乡土乐”诗意课程体系。“通过乡土诗歌的吟诵,进一步锤炼孩子的语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并帮助他们形成合作意识。”
诗歌带给孩子神奇的变化
从一年级起,为了把阅读浸入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董艳开设了“那诗意在乡土的歌”课程。每个乡村的黎明,在董艳和孩子们读诗、写诗中开启。她带着孩子们用诗歌对话,孩子们也因诗歌发生着改变。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通过诵读小古文《放风筝》,董艳惊喜地发现,午餐时,孩子们不再你争我抢,而是按秩序安静地排着队下楼。盛汤的时候,很多孩子都自愿让更小的孩子先来。
更让她记忆深刻的是2016年的一天,孩子们冲进她的办公室,高兴地喊:“董老师,小楠写诗了!”“大姐(街)上/人多少了/我就只到(知道)是新年来了/没(梅)花开了/一文(闻)/我就只到(知道)是新年来了……”小楠是一个智力有缺陷的孩子,这些蹩脚又费力辨认的文字正是她写的第一首“诗”《新年》。
董艳老师在课堂上
董艳清楚地记得,入学前小楠的父母令人心疼地央求她能教教孩子。从那以后,董艳每天单独教小楠读诗,虽然她的朗读十分吃力,但她的表情告诉董艳,她很喜欢。董艳更没想到,两年来的坚持,竟开启了一个不会计算、不能阅读的孩子久封在生命深处的智慧,让她提起笔来写自己的生命之诗。
董艳觉得,这就是阅读的力量,诗歌的力量。“文字的精髓悄悄影响了孩子,这种无痕教育就是孩子需要的教育。”她告诉记者,这些年的教学中,有太多感人的瞬间,孩子们第一次写诗、第一次给在外务工的父母写信、第一次在省级读书创作比赛中获奖、第一次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这一切的变化,她都看在眼中,喜在心里。
在《夏洛的网》共读中,学生刘岚潇写下这样的文字:“以前,我为自己是农村孩子而自卑。后来,董老师带着我们读了那么多书,领着我们和高尚的人对话。我会写诗了,也会写文章了。董老师用文字为我们织网,我相信我这个农村孩子也会长成一个美好的人,也能为他人织网……”
放弃高薪一辈子扎根农村
扎根乡村教育18年来,董艳写下500多万字的教育随笔,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主持的课题接连结题,出版了个人专著,省内外做了100多场的讲座交流……她也获得了六安市道德模范、六安好人、安徽省最美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全国新教育十大榜样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董艳老师给孩子们讲诗
随着董艳先进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人关注,来自于大城市教育界的橄榄枝纷纷向她抛来。面对发达的城市、先进的教育水平、丰厚的薪资待遇,董艳心动过,也犹豫过,但她看到那群可爱的孩子们,她又坚定了自己的初心。
2015年愚人节,董艳曾试探过孩子们。“我告诉孩子们我可能要离开这里了,不再教他们了,没想到很多孩子都哭着跑上来,围住我、抱住我。他们一声声质问我:董老师,您不是说俺们农村好,一直在农村教书吗?您不要我们了吗?您要我们长大了建设家乡,为什么您要离开?……”董艳回忆当时的情景,忍不住红了眼眶,“我欣慰地发现孩子们胆子大了,敢于质疑了,也心疼他们对我的依恋,更加坚定了一辈子做乡村教师的决心。”
“孩子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从那以后,董艳婉拒了更多更诱人的邀请,她要把自己的毕生心血都留在霍邱这片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她有一个梦:在农村教育的蓝天下,和孩子们共读共思共写共同生活;做教师,也做诗人,用朴素的心编织乡村教育的诗意生活。
“刚开始并不理解她的选择。”董艳的爱人魏楠如是说。在他的心中,妻子是个十足的工作狂,就连闲暇出门都不忘带电脑随时准备工作,由于胆子小,还经常拉着他一起去学校加班到深夜。“后来我看到孩子们脸上幸福的笑容,我也就渐渐明白了她的心思,想着跟她一起扎根农村,为她做好后勤保障。”魏楠笑着说。
让乡村儿童拥抱“诗与远方”
“花花绿绿的/田野/要沉睡了/愤怒的/犁田机/挥舞着大大的手/跑过来/五颜六色的/草儿和花儿/一个连一个/被赶进了泥土里/哗哗的/小河/唱着歌儿/花花绿绿的/田野/要沉睡了……”这是董艳的学生陈荣浩写的一首小诗,字里行间都是孩子对乡村生活的经历和体验。这样的诗歌,在班级里、校园中随处可见。
董艳和学生们在一起。
董艳开启“品味乡土生活”课程,带领孩子们走向晒谷场、走进田间地头,用手中的笔描摹农村生活。她还以留守儿童群体为突破口,研发读写课程“远方的诗”,鼓励孩子与父母每周一封信的书写,让留守孩子和父母的心距离更近了。
就这样,师生共读了600多首童诗,她写了600多首诗送给孩子们,集结了诗集《为你写诗》。孩子们集体创作3000多首儿童诗,集结了诗集《那诗意在乡土的歌》,30多个学生的儿童诗先后发表在《少年诗刊》等杂志上。他们参加各类各级比赛,屡屡获奖。在一次安徽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中,四人参赛,捧回了三个省级一等奖,一个省级二等奖,用实力证明了“乡村娃”不一般。
董艳的努力感染了身边人。在同事眼里,她就像一座灯塔,照亮身边人前行。她要把新的教育理念推广下去,给更多的孩子带来学习的快乐。2016年,在全国新教育研究院及霍邱县教育部门的支持下,董艳申请成立了新教育萤火虫六安分站,她带领义工教师进行线上、线下阅读及教育交流,教育服务覆盖了10多个县市的60多个乡镇,惠及8000多名师生。
2019年,在董艳的倡议下,一群乡村教师成立了“燎原”成长团队。疫情期间,他们以“抗击疫情,守护希望”为主题开展线上公益课程“晨诵 共读 说写”推送,惠及六安市2000多名学生,深受大家喜欢。董艳还兼职户胡镇妇联副主席,心系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先后从微博工资中拿出10000多元资助农村孩子阅读。
董艳把诗意乡土的种子埋在乡村孩子们心灵的深处,她期待孩子们能够走出乡村,有一天回到乡村,建设乡村。董艳说,在农村,和学生们一起“读写思行研”,守望新教育,筑梦新生活,是她永不放弃的旅程,也是她的幸福归宿。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摄影报道。
新教育基金明师班学员风采系列——
黄华斌:走向明师——我是谁?我想成为谁?如何遇见更好的自己?
闪亮的名字——新教育榜样教师:董艳 荣获2023全国“最美教师”
张建文:阅读如呼吸自然,教育如春雨润心——我的阅读简史
赵文:邂逅旺苍,致敬新教育
“苹果谷”课程向未来——乡村学校教育乡土化的探索
陶武花:用行动追随梦想,以专注缔结硕果
王辉霞:如何更好地完成年度生命叙事?——用心讲好自己的生命故事
赵文:做明师,向未来
于红澎:在阅读与未来之间架起桥梁——校长的书柜里藏着学校的未来
陈厚喜——被阅读点亮的“侠客”校长
张建文:读懂新教育实验的九个关键词
......
“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为什么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报:“新教育实验”给教师带来了什么?——给教师有迹可循的成长路径,让教师的成长清晰可见!
如何营造书香校园?——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程介明:从朱永新“新教育”看到的——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长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帮助师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