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装监控看着儿子学习遭报警:父母的信任,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2019-08-21   画荻教子

监控的背后是不信任

电视剧《小欢喜》里的宋倩为了监督女儿英子学习,给女儿房间安装面向客厅的透明玻璃窗。

而现实生活中,就有一位父亲为了监督儿子学习,要在儿子的房间装监控。

孩子反抗无效,就报了警。



而父亲却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他认为:

儿子沉迷游戏,成绩下滑,装监控是为了督促他学习;

他,一个孩子,能有多少隐私。

我是他的父亲,为什么不可以监控他。

这样的做法和态度遭到了网友们的谴责:

做父母的要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装监控就是侵犯隐私权!就是违法!

家长用这种方式,孩子只会越来越叛逆。



父亲这样做,不仅是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更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其潜台词就是:我不相信你能自觉做好,不管着你,你就会越变越差!

想起了综艺《少年说》中的男孩李锦沅,他曾经痛苦地控诉自己家有一个“天惊眼”。

李锦沅的妈妈趁孩子不在家时,悄悄把门锁抠掉,经常透过门上的窟窿,监视他学习。

男孩说,常常自己一回头,就会突然发现门洞外那只可怕的眼睛。



面对孩子的委屈,母亲对此的回应则是:妈妈是关心你,为你好才这样的。

父母的这种监控行为,表面是为了孩子好,实则是对孩子极度地不信任。

十几岁的孩子,早已不是那个需要父母时刻关注与保护的小宝宝。他需要的是父母充分的信任与尊重。

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

父母对孩子不信任,实际是对孩子能力与人格的贬低,不仅会吞噬孩子的自信心,而且容易致孩子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不信任,伤孩子最深

孩子还没长大,自我意识很薄弱,很容易内化来自父母的言语暗示。

如果父母不相信孩子能够做好,孩子就真的会对自己丧失信心,从而表现得很糟糕。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过:投射是有能量的,如果父母坚持不懈地把负面的担心和评判投射给孩子,就等于在给孩子创造一个负面的现实。再好的孩子,也会被父母长期的负面催眠搞砸。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父母对孩子不信任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一位网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让人心疼不已:

从小到大做任何事情,都被妈妈说不好。很多事情还没开始做,妈妈就说这不行那不行,你不是那块料……考公务员失败,她不但不安慰我,还嘲笑说:就知道你不行。现在一把年纪了,我还是一名普通的职员,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常有种想回家的感觉,与父母十多年来都没有实质上的交流。

看完之后,不禁泪目。

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不仅容易自卑,而且常常会觉得内心很孤独无助,不愿和父母沟通,遇到困难也不敢向父母求助。

因为即使孩子告诉父母自己的困境,父母也会用质疑的眼光来否定孩子的感受与想法,给孩子带来二次伤害。



有时,这种不信任,甚至会让处在困境中的孩子,变得孤立无援,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新闻:

北京一个父亲花16万高薪请一个名师,到家里给读高中的女儿补习功课。没想到引狼入室,这位禽兽老师竟然猥亵孩子一年多。

期间,女儿多次暗示父母,说不想继续补习了。父亲却以为是女儿抵触学习,没有在意。

这就纵容了老师从最初的小动作,变得胆大妄为。最终猥亵女儿,毁了她的人生。

这一切本可以避免,无奈父亲宁愿相信老师,也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最终伤害孩子一辈子。



信任,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父母对孩子的信任,能够唤起孩子内心的自尊感和责任感,从而使孩子变得更加自觉。

有个女孩丢了50元钱,她知道是班上一个同学拿的。她回家问爸爸,要不要告诉老师。

爸爸告诉孩子,如果这样做了,拿钱的女孩以后会抬不起头来的,“所以,你要信任她,她会把钱还给你的。”

第二天,老师问起这件事,女孩大方地说:“老师,我的钱找到了,是我不小心放错地方了。”

结果,下课后,拿钱的同学悄悄把钱还给了她,并且十分感激她,对她说:“谢谢你这样做。”

正是父亲教导女儿要信任,才保护了这位同学的自尊心,唤醒了她的良知。

美国教育家丽塔·皮尔森曾说:当你在脑海中不断强化一个理念时,慢慢地它就会成为你的一部分。

所以,每个孩子都需要大人从不放弃他们,需要大人们相信他们能做到最好。

当父母相信孩子能够做好时,孩子就会内化你对她的期待,从而自觉地做好。

马伊琍读高中时,老师怀疑她早恋,但是她的父亲相信她不会做这种事,跟老师说“我女儿我最了解”。

马伊琍知道此事后当时就哭了,很感激爸爸的信任,并提醒自己:我要做得更自觉,才可以让父母更信任我。

信任,不仅给孩子以自尊,唤起孩子的自觉性;而且还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次实验:

他与助手来到一所乡村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测试。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发现,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普遍提高,性格更外向,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学生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语言信息,来告知自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人,是老师们通过情绪、态度影响了他们。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人际期望效应。

父母就如同实验中的老师一样,对孩子的信任与期待,会通过情绪,语言和行动传染给孩子。

只有父母相信孩子有潜力,孩子的未来发展才会更广阔。

就像作家陈丹青所说:“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热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马飞从小就是一个公认的“笨蛋” ,但是,他的爸爸马皓文却很坚定地告诉他:“你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

这句话就像一道光,照进了马飞长期被否定与打击的黑暗生活。

从此,他的生命之火被点燃,内驱力被激发。

最终,逆袭成为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正是父亲马皓文的信任,激发了孩子蓬勃的生命力。



最近,有个2岁暖男每天给妈妈做饭的视频上了热搜。

视频里,孩子准备食材,下锅,调味,动作十分熟练。

妈妈表示,孩子焖大米饭和煮小米粥都可以从头到尾自己搞定。复杂一点的菜,在妈妈帮助下,也能完成好。

正是妈妈的信任与鼓励,给了孩子锻炼自己能力,挖掘自己潜力的机会。

给孩子一份信任,孩子就会还你以无数惊喜。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曾说:有了天才的感觉,你就会成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觉,你就会成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

质疑与否定,只会摧毁孩子的信心,让孩子变得自卑而又孤独无助;信任与鼓励才能唤起孩子的自觉性,激发孩子的潜力。

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用足够的信任,去用心浇灌孩子的生命之花,让它绽放出最美的样子。

(文章来源:画荻教子微信公众号,ID:hoedu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