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个小故事:
两位爸爸带着孩子出门,在路上偶遇乞丐。
一位爸爸对他的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要不然你以后也像这样子没出息。”
另外一位爸爸说:“你要好好学习,以后让这些人都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虽然没有对错之分,但前者的教育是只考虑孩子自身的发展,带有很重的功利心,而后者是多了一份社会责任心,高下立判。
我们总是强调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重要性,爸妈们也在努力做到不包办代劳,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不过,只是教会孩子对自己负责,够吗?
我们看到,很多孩子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但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漠不关心,不会主动搭把手帮助人,也不懂得顾及别人的心情,更不愿意为他人做出一点牺牲。
一句“跟我无关”成了他们的行为准则。
说小点是自私自利,说大点就是没有社会责任感。
这样的孩子,走不远。
02
我们的孩子迟早要走入社会,而且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
我们都在谈下一代的家庭教育,给孩子报各种提升班,要把孩子培养成社会精英。
但要让孩子真正成为社会精英,他需要具备什么?
如果只有个好成绩,高智商,恐怕还远远不够。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精英,他必须要有够强的社会责任感。
只关注个人智力培养,没有社会品德教育,无论多聪明,这个孩子难以成为精英。
邻居的侄子小远,从小就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爸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银行高管。
这对父母自己本身很优秀,因此对孩子的期望也更高。
他们经常对小远说的一句话就是:“除了学习,你什么都不用管,不要浪费时间在别的事情上。”
学校的社团活动,不参加;
学校节庆表演节目,不报名;
学校组织的公益实践,不要去。
学校和家里,每天两点一线,小远甚至不知道自家小区后门出去200米就有一个游乐场。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在小远身上得到了很大的体现。
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一路顺风顺水,妥妥“别人家的孩子”。
“学霸”光环下的小远,走到哪里,都被说“这孩子真优秀啊,长大后肯定更有出息”。
在小远大三的时候,一家很有名的全国百强企业来学校特招,这家公司正是小远的职业目标。
因为专业成绩优异,学校老师给小远写了推荐信,这家企业的人事就优先面试了小远。
面试的过程很愉快,在最后,人事问了小远一个问题:“有所希望小学遭遇山洪冲垮了,要重建,你觉得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捐款多少合适?”
小远想都不想,脱口而出:“我们一定要捐款吗?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面试官们愣了一下,彼此对视,纷纷摇头后起身离席。
留下小远一个人坐在原位,不知所以。
后来从学校老师那里知道,面试官给的评语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不适合待在我们的企业。”
胜券在握的小远被拒之门外,为此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听邻居说,小远毕业后面试过很多大公司,但没有一家录用他,有录用的也很快辞退了他。
邻居和我聊这件事的时候,很是纳闷:“这么优秀的孩子,怎么会找不到好工作呢?”
因为在小远的“优秀”里,少了一种足以影响他一生的特质——社会责任感。
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孩子,难以有光明的未来。
03
享誉全世界的的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有一个他称之为“14天治愈计划”的方案。
他宣称,如果这个人完全按照他的计划去做,可以在14天内治愈任何心理疾病。
一天,一个极度抑郁的女人来找阿德勒,问他可以如何治愈抑郁。
阿德勒说,你按照我说的做就可以治愈抑郁。
女人就问:“你要我做什么?”
阿德勒回答:“如果你每天为别人做一件事,坚持14天,到时候你的抑郁症就会治好了。”
女人反对道:“为什么是我为别人做事?为什么别人不为我做事呢?”
阿德勒听完就说:“你这个病恐怕需要21天才能好。”
他接着补充说:“如果你实在想不出愿意为别人做的事,那就想想看,假如你想主动去做一些事的话,可以做些什么吧。”
阿德勒知道,当这个女人开始考虑为别人做什么的时候,就是改善的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是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
如果能站在更大的格局里去做事和看问题,当你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会收获比只考虑自己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阿德勒提出过“社会利益”这个概念,也有人翻译成“社会情怀”或者“社会情感”,也就是社会责任感。
它是指一个人真心关心他人,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美国畅销育儿书《正面管教》中强调了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感的培养对孩子的重要性,孩子是一个社会人,需要把孩子放在社会中去养育,而不是脱离社会。
正面管教的核心理论就是基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有社会情怀的孩子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04
培根曾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他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责任感是一种特殊的营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品质,能够帮助孩子成长。
现在很多学校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在学校里,孩子们除了每天的正常值日外,还要负责打扫教学楼走廊、草坪等公共区域的卫生,厕所也要负责轮值清洗。
学校还会在周末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性活动,比如慰问敬老院,捡垃圾等等。
但这还不够,还需要父母的重视。
很多时候,学校在尽力去做,但很多父母却不领情,认为“又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还不如多给孩子教一些课本知识”。还总以各种理解给孩子请假,不参加这些活动。
给孩子“拖后腿”的行为,我们真的不能做。
有一天,我开车上班,停在一个路口等红灯,看见不远处一辆公共自行车就倒在行人等候区的垃圾桶边,人们要么匆匆过马路,要么就是站在一旁刷手机,没有人理会。
这时候,一个背着书包的孩子被一个女人牵着也要过马路,孩子看见了那辆自行车,想要过去扶。
牵着他的女人,或许是她妈妈,嘴里一边说着“别管了别管了,跟我们没有关系,快过马路,要黄灯了”,一边拉着孩子快步走开。
“别管了”
“和我们没关系”
“你顾好自己就行”
……
这样的话是不是很耳熟?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自己经常说,还会对他们的孩子说。
如果每个人都只顾着自己,不想着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那么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在今年教师节卸任阿里巴巴CEO一职的马云曾说:
“如果世界不够好,你即使过得再好都没有意义。”
如果你从来没有帮助过别人,等你有困难的时候,就不会有人愿意对你伸出援助之手。
如果你心里只有你自己,对这个社会没有贡献,社会也不会给你以庇护。
05
我们总会问孩子: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多数孩子会给出标准答案: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什么是对社会有用?社会责任感一定少不了。
怎么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先从培养他的服务意识开始。
当然,不仅仅是为家人和亲戚朋友服务,更需要有为陌生人服务的意识。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帮助孤寡老人、残障人士做点事,带孩子参加社区的卫生、绿化劳动,鼓励孩子在学校做好值日工作等等。
在社会活动的实际锻炼中,孩子能逐渐感受到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助人者自助,当孩子被父母、被身边的人、被陌生人需要时,他会很乐于扮演一个“能力者”的角色。
自己小小的力量可以照顾到很多人,对孩子来说一定是件快乐又了不起的事。
这些为他人服务的点滴,就是他的社会责任感不断累积的过程。
你可能现在觉得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还不能让你看到眼下的好处,当你的孩子具有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意识时,他的人生也会越来越好,离社会精英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
要知道,那些能保持成功的人,不是先成功才有社会责任感,而是先有社会责任感而一再成功。
本文原创首发于公众号:画荻教子(hoedu03),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