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故事、多元互动,《经典咏流传·正青春》如何创新不断?

2023-05-01   影视前哨

原标题:丰富故事、多元互动,《经典咏流传·正青春》如何创新不断?

导读:既有对青春的热切展望,又有对青年的热血寄语。

文|黎河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当王蒙《青春万岁》中这首著名的序诗回荡在悠扬的音乐旋律中,这部曾点燃无数青年人岁月的书,又释放出一如从前的力量,鼓舞激励着每一个有志青年,投入到人生的奋斗中。大型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正青春》日前播出,在延续了“和诗以歌”的原创模式上全新升级。

在“正青春”的大主题下,这档节目不仅唱响多首具有青春意涵的经典诗词,联动多个专业院团让专业性和艺术性突显;在传播上也大小屏联动,通过“致敬经典 共唱青春”等合唱互动展现全民风采,在共鸣中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在节目开播前发起的#全网共创心有所向MV#活动中,青年网友们积极参与彰显青春风貌。在节目播出后,有观众发表感言,“歌剧演员四重唱一开口就是青春的模样,看了好几遍,一起感受充满热血的青春。高歌一曲以慰青春,振臂一呼继往开来。”还有观众表示,“有一种清新脱俗的隽永,励志也因此从形式走向内核,让人听这样的歌曲时,不仅仅只是被震动,而是真正心灵上的触动。”

经典中的正青春故事,

都是时间的丰富答案

当经典传唱人张英席、王凯、洪之光、马佳演唱完后,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一起再度朗诵了这首《青春万岁》。

尤其当现场的观众都齐声地喊出“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时,青春的脸庞映照出青春的力量,节目从第一集就把观众带入青春的浪潮当中。经典文本在舞台上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演绎出来,让生命的呐喊和宣言超过了时间的界限,而变成一种普遍“正青春”的心态。

男高音歌手王凯表示,“我们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去尊重各种困惑,更要去冲破各种束缚,这首《青春万岁》更像是一种生命的呼唤”;康震老师口中八十多岁的王蒙依然像十九岁的少年,年过七十的原中央歌剧院副院长黄小曼说自己“还有青春,永远不放弃,永远还在往前走”,节目从一开始就把“正青春”的主题鲜明展露。

《经典咏流传·正青春》通过进一步挖掘诗词中的青春故事,使我们的创作在紧贴当下的同时,朝着更有底蕴、更有文化的方向升华。

这档节目里从经典诗词释出的故事也异常丰富。“莫问逢春能几回,能歌能笑是多才”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美好的时光;“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里保持的童真童趣感染更多人,这种呈现更像是献与所有初入社会的青年人的热血寄语。

基于诗词,更多经典传唱人多元的理解也让这些故事有了更多鲜活的细节和不同时代遥远的回应。比如在年龄上正青春的希林娜依·高就从自己的经历中分享到,“我正青春,正忙碌,在追寻自己道路上目标的时候,要多陪伴家人”,经历过更多人生阶段的石倚洁又表示,“最重要的是,我们做了一件能够让我们沉浸进去的事情。在投入的时候是一种燃烧的感觉。”

《经典咏流传·正青春》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相似故事去激发共鸣,让经典传唱又回到当下,从而产生新知识、新情感和新格调,这又何尝不是“正青春”的题中之义?

提供对话空间,

正能量召唤青年“心有所向”

两首《浣溪沙》放在一起传唱会有怎样的效果?

当 “无可奈何花落去”与“露花犹有好枝开”相对应,“似曾相识燕归”与“红梁新燕又归来”成为演唱的互文,晏殊和晏几道之间的隔空对话在《经典咏流传·正青春》中再现。一个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一个又是对当下生活的抒怀,这种对话感不仅延续到了节目现场,也让更多节目外的观众有了更多对于时间和青春的理解。

当吴纯的演奏与希林娜依·高的演唱美妙地配合在一起,钢琴的述说、低声的吟唱和节奏的留白,把这次经典传唱变成了一幅关于青春的中国水墨画。不仅完成了传统文化内容的时尚化、年轻化转译,更以音乐之意境唤醒观众对于青春的更深理解。

“青春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度过青春”这或许是困扰当下一部分年轻人的苦恼,而《经典咏流传·正青春》不宣讲,只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经典的传唱。正如许嵩说,“青春就是心里还有向往、有憧憬、有希望、有目标”。

进一步地,这档节目更加引发观众思考诗词与现实的关系。《沁园春·长沙》有了对当下更紧密的解读,比如“竞自由”更多呼吁青年朋友在国家强大的背景下,更自由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节目展现了不同时代的青年循着理想路径前行的稳定轨迹,并站在各有差异的抉择点上对未来展开瞭望、瞄准方向,鼓励更多青年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如果说每一首歌是一种青春力量,那么《经典咏流传·正青春》中这些对话就可以视为整个社会青年精神的缩影,那些发生在经典诗词中的故事,也格外鼓舞人心。

传统文化如何“正青春”?

多元互动创新表达

与青年的对话,从节目中延续到了节目外。

4月25日,《经典咏流传·正青春》看片会在中传讲堂举办。制作人田梅在分享时也把许渊冲的一句话送给在场学子:“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经典咏流传·正青春》举办了进高校活动,真实的互动传达了最鲜活的青春态度。包括不同专业的学生与节目组之间关于学习工作、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交流,都让人们看到了当代青年对未来的渴望。

除了进高校活动,《经典咏流传·正青春》还通过新闻发布会、线上#全网共创心有所向MV#征集活动等,进一步强化了线上线下的互动,让正在校园里发生的思考和对青春的理解有机会呈现,让青年们能够与节目产生正向化学效应。正因为记录他们之间相互探讨、共同进步的过程,这种“正青春”精神的正向引导力才得以最大化。

对一档文化类节目而言,观众的接受度往往决定了文化的传播力度。《经典咏流传》此次以“正青春”为核心,深耕观众体验,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的互动真正让观众进来,在独一无二的丰富体验中感受到传统文化与青春的碰撞。这也让这个IP在观众心中形成了更多独特的理解,建构起与更广阔观众的强关联。在新闻发布会上,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召集人张国飞介绍称:“《经典咏流传·正青春》的全新推出,是总台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的又一精品力作。节目必将成为传统文化与当代表达创新融合的又一范例。”

丰富多元的传播特点、积极向上的温暖表达、大视角的宏观呈现、小切口的亲和之力,让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看后有了青春的对照物或人生的榜样,在多种精神力量中汲取营养。从每一代人的青春故事,看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承,也让《经典咏流传·正青春》成为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又一力作。

对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持续挖掘,让这个IP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主题高度契合。《经典咏流传·正青春》“从诗词的经典中汇聚青春力量,在音乐创作中彰显青春活力,赋予传统经典生命力和传播力”的尝试也给了更多创作者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