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探究】森林分布及生态环境效益,附那些不想死的树

2022-08-28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原标题:【地理探究】森林分布及生态环境效益,附那些不想死的树

森林是陆地上分布面积最大、组成结构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节器和“地球之肺”,维持着全球的生态平衡。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抵御灾害、吸尘杀菌、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气候、保护物种、保存基因、固碳释氧等多种生态功能,是维护地球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科学家断言,如果森林从地球上消失,全球 90%以上的生物将灭绝,人类将无法生存1年。

森林与环境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没有枝繁叶茂的森林,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下森林的六大主要生态功能:

提供屏障

如沿海防护林、三北地区防护林的防风固沙作用。森林是沙漠克星,只有森林才能使沙退人进。

一条疏透结构的防护林带,迎风面防风范围可达林带高度的3-5倍,背风面可达林带高度的25倍。农田防护林可降低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在林网保护下的农田比无林网农田,小麦平均产量可以提高15%-20%。

涵养水源

指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的保水固土作用。大的指黄河、长江中上游的水源涵养林,小的指水库上游及小溪小河的水保林。水土乃生存根基,治水必先治山,这是根本。

森林是土壤的绿色保护伞。茂密的枝叶能够截留降水,减弱水流对土壤的冲刷,林下的草本植物和枯枝落叶层,既能吸水又能固定土壤,森林对降水的拦蓄系数一般为35%。

森林是巨大的隐形水库。每亩有林地可比无林地多蓄水20立方米。100平方公里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300万立方米水库的容量。

调节温度

全球范围气温抬升,气候异常,城市尤为严重。解决办法是有效增加森林、绿地,利用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以减缓温室效应。

城市绿化覆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在夏季最高温季节可降温0.1℃。在片林和林荫道下,夏季能降低气温3℃左右、降低路面温度7℃。森林内的地表蒸发比无林地的显著减小,一般只相当于无林地的2/5至4/5。森林上空的相对湿度比无林地的高38%,公园的相对湿度比城市其它地方高27%。

净化空气

森林具有阻挡、过滤和吸附灰尘的作用。森林能降低风速,减少风的携带能力,叶片表面具有绒毛和刺,可吸附灰尘,森林通过树木叶片的气孔,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降低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森林还能挥发化学物质,杀灭细菌。

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厂。1亩阔叶林一天可以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10平方米森林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

森林是绿色的吸尘器。其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大75倍,1亩松树林一般每年可滞留粉尘0.24吨,绿化树木可以使降尘减少20%-50%。

森林可降低PM2.5危害。森林对PM2.5有很好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并能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形成PM2.5主要成分硫酸盐,法桐、国槐、桑树、泡桐、紫穗槐、垂柳、大叶黄杨、柏树等对二氧化硫的吸收能力较强。通过一条高15米、宽15米的法桐林带,二氧化硫浓度可降低25%左右。

森林释放的负氧离子是“空气中的维生素”。负氧离子能有效起到降尘、灭菌的作用,当森林覆盖率达到35%-60%时,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较高。

森林是天然的杀菌剂。树木散发的芳香物质能杀死空气中和水中的多种细菌,1亩的松柏林1天能分泌2.4-4千克的杀菌素,并能扩散到周围2000米的地区。

消除噪音

林带和片林具有隔离和消除噪音的作用。据实验,覆盖道路的乔灌木林带达到12米宽时一般可降低噪音3-5分贝,30米宽时可以降低噪音5-8分贝,40米宽时可以降低噪音10-15分贝。

改善景观

森林、树木、花草、绿地能有效改善城市景观,提供活动空间。工矿企业、商店机关几乎为物质所充填,只有森林花草所在,才给人们以休闲和散心的可能。

如今,许多城市正在向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目标推进。花园城市,通过花坛、草坪、行道树,城市公园的布局和建设,以改善景观和居民的环境状况。森林城市,在花园城市基础上,在城市的郊区和周边,建立森林隔离带,营造城市片林,有效增加森林面积,并把郊外的森林引入城市,建立森林公园和森林自然保护区,以供居民户外娱乐、踏青;同时,促进园林下乡,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把整个城市置于森林之中。

被砍伐的树居然又长出新的树干。

棕榈树和橡树缠绕在一起相亲相爱的在风云中长大。

这棵棕榈树长在一棵橡树中间。

如果没有了人类,大自然会将一切重新回收,其中就包括这个消防栓。

坚硬的岩石也阻挡不了树木的生长。

生长在钢琴里的大树。

即使被头盔盖住,也无法阻挡它的生长!

孤悬于岩石上的树,由于养分不足,它的根居然横跨到了悬崖的对面!

长期停车,车没把树干死,树把车干死了。

大火中,这棵树被烧穿了大部分树干,仍从灰烬中重生。

从烟囱里长出大树,曾阻碍它成长的东西,现在变成了它最坚硬的"盔甲"。

废弃仓井里的一棵参天大树,太美了!

树干虽倒下了,但树枝仍奋力向上生长!

即使只有一点点支撑,也不能放弃希望!

骨骼清奇,生命顽强指的 就是这种。

城堡门口长出的树。

生命力超强,请看这棵树怎样强行穿过一堵石墙生长的。

树为了活着,给人让出了一条路。

橡树的树干成为松树的一部分。

两棵树都活着,共同生存了一个多世纪(松树130年,橡树250年)。

这是一棵古樟树,直径达到了3米多,遭到了雷击火烧,如今只剩下两片树皮,但是它依旧是枝繁叶茂。

一片荒芜的土地,没有一点生命气息,在岩石坑里这棵树把这里当做了家,顽强的存活着。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一棵树钻过石头,这么大的磨难,它仍然开出了最鲜艳的花朵。

这个树为了能享受到阳光,把长长的根暴露在岩石之外。

盘根错节扎进水泥砖缝隙里,它在向世人宣告生命的霸道与坚强。

不小心的跌倒并不是失败,蜿蜒曲折树冠也要朝着阳光生长。

这棵树几乎悬空生长,大部分树根都暴露在外面,只有少数几根依附在坚硬的悬崖岩石上顽强的维持生命。

一棵周围水土流失严重的树,依然坚强地生长着。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夹缝求生吧!只要它想要生长,哪怕是坚硬的岩石也无法阻挡它的脚步。

穿墙而过的树,不是所有的树都能生活在适宜的田野上,但有生命,一切都有希望。

有时候只看到了它表面的弱小,但只要有它的落脚之处,它便可生长,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泥土。

硕大的邮箱被树吞没了。

这颗棕榈树的枝干在地上绕了个弯,又继续顽强向上生长。

一战时,一个男孩离开了家乡去战场打仗,当时他把自行车锁在了一棵小树旁边,

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自行车长进了树里。

这棵树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树枝上又长出了新的小树,生命在不断延续。

很多年前,人们在这棵树下放了两块石头,目的是为了防止这棵树横向生长,很多年以后,这两块石头已经成为这棵大树的一部分。

悬崖峭壁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雄壮,这棵树迎风悬空生长。

为了生存,你几乎无法想象这颗树究竟做了怎样的努力?

也许有一天,这把椅子会被整个吞掉。

大自然和文明之间的较量,纵然人类以自己文明为傲,却抵不过大树的力量,树把路牌裹进身体里生长。

这棵树名叫六朝松,学名桧柏,在南京东南大学校园内,种植于1500多年前,是六朝时期梁武帝亲手种植。

2012年初的一场大雪,压折了六朝松仅存的树冠,枝叶连筋带骨耷拉了下来,但它仍然顽强的活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6eb9c918711123b0c185a4014c58b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