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慈禧太后的一生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她于公元1835年出生,于公元1908年去世,享年73岁。
慈禧太后在清朝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她在咸丰帝驾崩后,垂帘听政,掌握了清朝的最高权力。在她的掌权期间,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慈禧太后是一个非常有权力欲的人。她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惜牺牲一切。她镇压了戊戌变法,推行洋务运动,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清朝逐渐走向衰落。
慈禧太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她既有残忍的一面,也有慈祥的一面。她对自己的亲人和属下非常关心,但对那些反对她的人却毫不留情。
二、溥仪的童年
溥仪是醇亲王载沣的儿子,光绪帝的侄子。他于公元1906年出生,在公元1908年被慈禧太后指定为皇位继承人。
溥仪的童年并不快乐。他3岁时就被接进宫中,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他没有朋友,没有自由,只能在宫中孤独地成长。
溥仪对于进宫后的生活记忆深刻。他曾回忆,初见慈禧太后时,他被一个瘦弱的老妇人的形象吓得大哭。由于慈禧太后无法忍受孩子的哭闹,溥仪很少得到她的关注,这也让他对慈禧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厌恶。
溥仪对慈禧太后没有什么好感。他认为慈禧太后是一个凶狠的女人,她夺走了他的父亲的权力,也夺走了他的自由。
三、慈禧太后的葬礼
公元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去世。她去世时,溥仪只有3岁。
慈禧太后的葬礼规模浩大,历时77天。在葬礼期间,清朝的王公大臣们都纷纷前来吊唁。他们在灵堂前跪拜,哭丧哀嚎,场面十分悲壮。
然而,溥仪却是其中唯一一个“真哭”的人。他当时年纪还小,不知道慈禧太后去世的意义。他只是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哭,自己也跟着哭了起来。
四、溥仪后来的解释
多年以后,溥仪在回忆慈禧太后的葬礼时说道:“我当时哭是因为吓哭的。”
原来,在清朝的丧葬仪式中,有一个叫做“举哀”的仪式。溥仪当时只有3岁,面对如此震撼的场面,不禁吓得大哭起来。
多年后,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溥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答了这个谜团。原来,在清朝宫廷中,祭奠仪式中有一个名为“举哀”的环节。在举哀仪式中,太监会大声喊叫,悲哀拍腮,并敲响大鼓。
在慈禧太后出殡的那一天,首席太监在太和殿广场上高喊“举哀”,随后拍打三下巴掌,随即整个宫内爆发出震天的哭声。
对于当时年仅3岁的溥仪来说,这样的场面无疑是极为恐怖的。因此,他那天的哭泣,不是因为对慈禧太后的离世感到悲痛,而是因为被突如其来的哀悼场面和声浪所吓哭了。这个“吓哭”的回答,不仅解释了溥仪在葬礼上的反应,也反映了他对慈禧太后复杂的情感。
结语
慈禧太后的葬礼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溥仪在葬礼上“真哭”的事件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话题。
有人认为,溥仪的哭是出于对慈禧太后的尊敬。也有人认为,溥仪的哭是出于对自己命运的悲哀。你呢,是怎么认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