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光学元组件在下游应用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1、精密光学元组件行业发展态势
伴随着现代信息科技及高端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及检测设备迭代速度加快,各类终端产品日趋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进而对精密光学元组件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不同领域的需求也日趋差异化,对光学企业在产品研发、制造工艺及检测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精密光学产业的主要参与者通常会结合自身的发展,以下游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于优势领域进行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品的研发创新。在精密光学元组件产业中,行业内主要企业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
其一、光学产品向小型、轻便和低成本的规模化、大批量生产方向发展。其发展路径为:上游光学原材料大量使用光学塑料或玻塑混合材质材料,中游光学元件生产加工主要使用一体化压型技术,通过大批量、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下游多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镜头、安防监控等领域。
其二,光学产品向超精密、小批量、定制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半导体、医疗诊断、生命科学、航天航空、工业检测、精密仪器等科学技术领域的技术进步对精密光学产品的性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不同科学领域对精密光学产品的性能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产品的定制化程度高,产品具有高精度要求,难以大批量、规模化生产。
2、行业产业链及影响
(1)精密光学产业上游
精密光学行业的上游为光学原材料、辅料制造业、光学加工设备制造业,其中,光学原材料包括光学玻璃、光学塑料及光学晶体等三类。光学玻璃已处于市场成熟阶段,市场供应充足,目前成都光明、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等系国内领先的光学玻璃供应商,Schott、Ohara、Corning 等系国际领先的光学玻璃供应商。
(2)精密光学产业中游
精密光学行业的中游为光学元组件的研发、生产和制造,是将光学玻璃、光学塑料和光学晶体等光学原材料通过不同的成型工艺加工成光坯后,再经镀膜、组装、调校和测试等生产工艺,加工成光学元件、组件、镜头、模组等产品,不同原材料材质的光学元组件下游应用领域存在差异。
光学玻璃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理化性质和机械性质,并且在光学设计、加工性能和应用领域上具有较好的可选择性和适用性。光学玻璃的光坯成型一般采用古典法精磨抛光、数控研磨抛光和超精密表面修整(如磁流变或离子束修整),加工工艺及装备特征适用于小批量、高精度、快速切换的产品。光学玻璃材质的光学元组件主要应用于医疗与生命科学、工业检测、航空航天和半导体等,该等领域元组件的代表企业包括茂莱光学、丹耀光学等。
光学塑料在光学性能、理化性质与光学玻璃存在差异。光学塑料材质的光学元件可通过精密注塑和精密模压方式获得,具有量产能力高、成本低的特点。光学塑料和光学玻璃混合使用的光学元件,具有重量体积小,结构可塑性强的特点。光学塑料、玻塑混合材质的光学元组件适用于大规模量产的消费电子、车载光学与安防监控等,该等领域元组件的代表企业包括舜宇光学、丘钛微、宇瞳光学、联合光电、中润光学等。
光学晶体在紫外、红外波段具有良好的光谱透过性能,包括锗(Ge)、硅(Si)、硫化硒(ZnS)和硒化锌(ZnSe),以及卤化物晶体和氧化物等。相较于光学玻璃和光学塑料,光学晶体制备工艺复杂、量产能力较低且成本较高,不适合精密模压成型。光学晶体材质的光学元组件适用于紫外、红外激光器和远红外光学系统等,该等领域元组件的代表企业包括福晶科技、福光股份、波长光电等。
(3)精密光学产业下游
精密光学元组件作为精密光学仪器或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品质与性能决定下游终端产品功能的最终实现。作为支撑现代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精密光学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目前,玻璃材质的光学元组件已广泛应用于医疗与生命科学、工业检测、航空航天和半导体等,塑料材质、玻塑混合材质的光学元组件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车载光学与安防监控等。
伴随着工业 4.0 时代的到来,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日渐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光机电相结合的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精密仪器设备,进一步拓展光学产品下游应用领域的同时,也对光学产品的质量和精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精密光学产业理论研究、技术、生产制造等方面也不断突破,精密光学产品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比如光学成像显微镜、基因测序仪、口腔检测设备等医疗器械的普遍应用,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精密光学元组件技术创新与升级提供助力。
近年来,为提高我国精密光学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夯实基础产业,政府先后出台多项鼓励政策及发展规划,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政策支持和外部环境。与此同时,国内精密光学制造商也重视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研发、制造、检测等关键环节技术水平,提升自身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进而提高了中国精密光学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国内优质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知名光学企业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在部分高端领域的国产替代正在加速。
3、行业竞争格局
(1)全球竞争格局
精密光学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产业整体较为成熟。从全球产业分布来看,已经形成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从事光机电整机系统设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偏重于光学元组件、光学整机制造的产业格局。其中,德国、日本、美国占据着全球精密光学技术的制高点,中国则成为全球精密光学产品的最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德国具有悠久的精密光学研究、设计及制造的历史与传统,诞生了以 Carl Zeiss、Leica、Jenoptik、Schneider 为代表的世界精密光学巨头,其在精密光学领域的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德国主要发展现代光电技术,如集成光学、纤维光学、全息和激光技术等,光学元组件的生产制造业务已大部分转移至其他国家和地区。
日本光学工业利用具有吸引力的性价比后来居上,在全球精密光学市场中逐渐占据优势。除少量高精度的光学元组件加工外,日本已基本退出了光学元组件制造业务,重点向光学设计领域发展,并在光学加工、镀膜以及检测设备制造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拥有 Canon(佳能)、Nikon(尼康)、Fuji(富士)、Olympus、Ohara 等知名精密光学企业。
美国的精密光学产业起步晚于德国、日本等国家,但光电结合技术的突破使得美国成为全球光电子技术研究的中心。目前,美国已经拥有全球著名的三大光学研究中心,在精密光学领域掌握了权威及前沿的理论和技术。美国知名精密光学企业包括 II-VI Incorporate(贰陆)、Excelitas 及 Edmund 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制造优势的崛起及发达国家及地区光电产业结构调整,全球精密光学产品的制造环节向国内深度转移。随着国内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产业体系的完善,在全球形成了显著的供应链优势,中国大陆逐步成为世界精密光学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生产制造等方面也逐渐缩小与全球领先国家和地区的差距。
(2)国内竞争格局
国内精密光学企业主要聚焦于不同产品或领域实施竞争。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快速普及、汽车智能驾驶程度不断提升以及视频监控应用场景逐步拓展,消费电子、车载光学与安防监控领域需求的增长直接带动了上游精密光学产业的高速发展。在此契机下国内也涌现出如舜宇光学、联合光电、宇瞳光学等很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光学企业,该等领域向规模化、大批量生产发展。
与此同时,高端装备制造、科学研究、专业仪器设备等领域对精密光学产业提出了高精密、小批量、定制化要求,以茂莱光学、丹耀光学等为代表的企业,紧紧围绕医疗诊断、生命科学、航天航空、半导体、工业检测、精密仪器等科学技术领域,在各自技术优势的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但部分技术指标与国际领先企业仍存在一定差距。
4、行业主要壁垒
(1)人才壁垒
精密光学元组件行业通常涉及光学设计、光学检测、精密设备调试等技术,在技术开发和工艺改进过程中需要具备多领域专业知识、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型人才,精密光学产品一般具有定制化、高精度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具有较高技能水平和丰富生产经验的生产型人才,培养周期较长。
此外,精密光学元组件行业还需要深刻理解市场需求变化、具备较强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才能够准确把握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促进企业合理布局。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并积累一批具备丰富加工技术经验、拥有各类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因此,行业具有较高的人才壁垒。
(2)技术壁垒
精密光学元组件行业具有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特征,生产工艺涉及光学、机械、材料、化学、数学、计算机、电子等多个学科。伴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医疗与生命科学、工业检测与控制等领域对光学元组件在规格、性能和精度上的要求不断提高,并呈现差异化的特点,要求精密光学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差异化适应能力。
精密光学元组件具有较高的定制化和需求多样化特征,需要经过全面的技术积累沉淀和先期的重点技术开发,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下游客户对技术工艺的差异化需求,在较短时间内通过技术工艺研发以适应其差异化带来的变化。行业新进入者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有竞争力的技术储备和制造能力。因此,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
(3)资金壁垒
精密光学行业对企业的规模和资金实力有较高要求。一方面,精密光学元组件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高精度的加工、检测等关键设备。为了保证产品精度、质量和稳定性,企业需要购买部分价格较高的进口设备,资金投入较大,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才能满足固定资产投入的需求。
另一方面,针对客户定制化的需求,企业需要根据客户提出的产品需求进行技术开发和工艺改进,新产品的试制和新工艺的开发都需要较长的周期,企业需要投入一定规模的资金,以保障研发和生产的可持续性。因此,行业存在较高的资金壁垒。
(4)客户壁垒
精密光学元组件行业客户主要为全球知名光学制造企业,该等企业对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要求高,具有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对供应商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能力、管理体系以及售后服务等有严格的要求,考核周期较长,通过认证的难度较高。
在确定合作关系后,该等企业与供应商合作的粘性相对较高。对于行业新进入者而言,需要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等方面显著超过原有供应商,才有可能获得产品订单。因此,行业存在较高的客户壁垒。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精密光学元组件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后评价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