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调水调沙的地理知识高考地理中的河流阶地

2023-10-14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原标题:黄河调水调沙的地理知识高考地理中的河流阶地

7月11日

2023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

正式结束

此前

作为黄河每年最大的

水利工程调度活动

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过程中

出现了今年首次人工塑造异重流

黄河水从四个出水口喷涌而出

气势磅礴

生动地呈现了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丽景观

这也成为调水调沙进入末期的重要标志

何为异重流?

异重流是

指两种密度相差不大

但可以相混的流体

因为密度的差异而发生的相对运动

也称密度流、分层流或潜流

在自然界中常见的异重流现象有

水库的浑水异重流、河口的盐水入侵

以及温差异重流和大气中的冷锋等

水库异重流是

黄河等高含沙河流特有的水流形式

当高含沙水流进入水库

遇到库区清水后

由于密度差而潜入清水下面

形成一股浑水流

当浑水与清水碰头时

会出现上层清水倒流

浑水沿河底向坝前演进的奇特水文现象

黄河调水调沙的关键环节——人工塑造异重流

2004年7月8日14时30分

随着世界水利史上

首次人工塑造异重流成功抵达小浪底坝前

并开始通过二条排沙洞排出坝外

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中

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成果

呈现在世人面前

它标志着中国水利科学家

已经掌握水库异重流规律

人工塑造异重流

指的是巧妙利用清浑水分层现象

在底层浑水运动到达大坝处时

打开处于底层的排沙洞闸门

将高含沙浑水水流排出水库的技术手段

人工塑造异重流

作为黄河调水调沙的关键环节

主要能实现三种效果

减少小浪底水库淤积

调整库区上段泥沙淤积形态

排泄泥沙出库

黄河调水调沙还有什么“法宝”?

调水调沙是通过人工手段

改变黄河水沙不平衡关系的有效途径

除了人工塑造异重流

黄河调水调沙还有两大“法宝”

一是人造“洪峰”

利用河道来水和小浪底水库部分蓄水

对黄河干流水库进行联合调度

人工制造出

流量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洪水过程

对下游河道进行全线冲刷

提高下游河道排沙能力

二是水库联合调度

黄河干流水库群联合调度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是实现人造“洪峰”和塑造异重流的基础

更是黄河防汛的重要手段

通过水库的联合调度

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适时蓄存或泄放

能有效清理水库淤积

减轻下游河道淤积

甚至实现不淤积或冲刷的效果

作为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协调的

关键措施之一

2023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工作

已落下帷幕

也为即将而来的

“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

奠定了基础

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一、河流阶地的形成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二、河流阶地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间歇性上升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连续性侵蚀 (下切侵蚀 )。

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阶地;

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上升运动(地壳上升是间歇性的,即等新的阶地形成之后才会再次上升,不是连续上升的);

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

三、形成阶地必备的两个条件

(1)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河漫滩;

(2)河流向下侵蚀,使得原来的河漫滩高于一般洪水位。

四、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1)河流在地势较低平的地方,侧蚀和沉积增强,形成河漫滩。

(2)地壳抬升,河流下切。

(3)河流下切至地下含水层,地下水汇入,流速减慢,河流进行新的侧蚀和沉积,形成新的河漫滩。

(4)原来的河漫滩成为阶地。

引起河流下切的4个原因

河流下切侵蚀是构造运动气候变化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原因造成的。由于河流下切侵蚀的原因不同,阶地的形态和结构也不一致。

1.构造升降运动

当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位置相对抬高,水流下切侵蚀,力图使新河床达到原先位置,靠近谷坡两侧的谷底就能形成阶地。

地壳运动不是连续上升的,而是呈间歇性的,在每一次地壳上升运动时期,河流以下切为主,当地壳相对稳定时,河流就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能形成多级阶地

2.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阶地形成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河流中水量含沙量的变化。

气候变干,河流水量少,含沙量相对增多,同时地面植被也少,坡面侵蚀加强,带到河流中的泥沙量增多,河流发生堆积;

反之,气候变湿,河流中水量增多,含沙量相对减少,发生侵蚀。

由于气候干湿变化引起堆积作用和侵蚀作用的交替,就形成河流阶地。

3.侵蚀基准面下降

侵蚀基准面下降是构造运动或气候变化引起的,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

侵蚀基准面下降引起河流下切侵蚀,最先发生在河口段,然后不断向源侵蚀,在向源侵蚀所能达到的范围,一般都会形成阶地。

4.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也会形成局部阶地,一条河流溯源侵蚀较快,因而袭夺了另外一条河流的上游河段,在袭夺处以上和以下都能形成阶地。

常见的5种河流阶地类型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各地理公众号等,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欢迎大家标注来源转载、文末点击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就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1b6d47f7bf426d91e0fc4bd2ffed3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