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涸已久的罗布泊,为何会再次出现湖泊?这些水是从哪来的?微专题:巴尔喀什湖

2023-11-09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原标题:干涸已久的罗布泊,为何会再次出现湖泊?这些水是从哪来的?微专题:巴尔喀什湖

在地球上存在着许多雄伟壮丽的地方,但是其中就不乏一些比较神秘的湖泊,比如在长白山的天池,直到现在都还流传着里面有水怪的传说,而且国外也有很多关于湖泊的神秘事件印度喜马拉雅山区的禄普康湖就是如此,曾经当地的巡逻队在海拔接近4800多米的地方就发现了一所大型的墓穴,这个事件至今都没一个统一的定论。

而今天文章的主角就是我国的罗布泊,它曾经也发生过许多的神秘事件,罗布泊曾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但是却莫名其妙的干涸了,而更为奇怪的是罗布泊竟然在上世纪90年代又再次出现了湖水,那么这些水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干涸的罗布泊

罗布泊的神秘事件

彭加木失踪事件

彭加木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科学家楷模,他曾经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还凭借顽强的意志,3次进入到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而在1980年,彭家木进入罗布泊开展第三次科研考察活动,也就是这一次,彭加木离奇失踪了

勘探小组在借助古丝绸之路去敦煌的路上,遭遇了很多的沼泽沙尘暴,但是在随后的几天里,勘探小组的汽油和水都几乎快要用完了,但是按照地图上的指示,几乎还要往前行走接近400多公里的地方才能到达目的地。

于是勘探小组就打算想要发送电报来寻求总部的救援,让距离最近的地方能够通过直升机送一些水和食物以及汽油过来。但是彭家木在一开始其实是并不同意这一主张的,因为他想到本次勘探活动已经消耗了很多国家资源,如果说还要使用直升机来运送物资的话,可能会花费接近7000多元的成本,他想到了国家现在的情况,便想自己去解决困难

彭加木科考小组

但是由于队员几乎快面临中暑、休克等情况,于是他还是起草了电报并发往了指挥中心。第二天的时候,指挥部就明确指示让勘探小组原地待命,并已经派遣了救援队伍过来,但是最为诡异的就是当救援直升机飞来的时候,队员们却怎么也找不到彭加木的人影了

他只是留下了写着“我去东边找水”的一张小纸条,后来经过队员的搜索发现彭加木走的时候并没有带上当地的地图,只是把营地的植物标本带走了。当总部得知了这件事,就连续出动了三次边防部队进行搜索,哪怕是尸体也要必须找寻回来。遗憾的是,现在四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关于彭加木是死是活,依旧没有半点音讯

  • 罗布泊湖水之谜

罗布泊湖水之谜

根据地质学家的考察发现,罗布泊形成于第三纪末期到第四纪初期的时间段里,距离现大概已经有1800万年的历史了。曾经著名的楼兰古城就是在罗布泊的周围。在东汉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就曾在《水经注》里对于罗布泊有所记载,由于塔里木河中下游的河道改变了流经地区,所以致使下游的楼兰严重缺乏水源

楼兰古城旧址

而后敦煌便派兵来到楼兰,帮助他们日夜进行滨河改道,使其能够流入到楼兰国内,解决楼兰的缺水问题。尽管说人为性质的疏通河道已经尽力帮助楼兰获得水源,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使得楼兰古国最终断水而灭国了。

而到了清代,即便是罗布泊到了涨水期也只是一个很小的湖泊。新中国成立以后,曾实行过西迁政策,以使得能够组建新疆建设兵团。所以随着人数的急剧增加,导致塔里木河的用水量快速增大

于是人们在仅仅数十年的时间内就在塔里木河的流域修建了大概130多座水库,不节制地使用河水,最终让塔里木河被抽干殆尽。到了1965年左右,塔里木河流域的面积就缩减到了300多平方公里,甚至沿岸有5万多的农业用地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塔里木河

由于塔里木河的干枯,导致上游区域的河水流量极少,所以罗布泊无法再像以前一样,能够有极高的水位,甚至是连年流量都达不到标准,最终导致罗布泊的干涸。直到1972年的时候,罗布泊就几乎只剩下450平方公里了。

而在罗布泊干涸后,周围的植物几乎全部成为了荒草,树木等都变成了枯枝,除此之外,沙漠每年都以3到5米的速度侵蚀着罗布泊,最后罗布泊就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吸纳到了一起

塔克拉玛干沙漠

罗布泊的干涸还在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在以前,罗布泊有很大一部分的湖水都是来自于海洋的水汽补给,而这些水汽一般是来自于印度洋和我国东部区域的海洋甚至还有一些北冰洋吹来的水汽。

这些来自海洋的水汽逐渐在罗布泊上空凝结,并以雨的形式降落到罗布泊之中。但是遗憾的是随着我国东部海洋的气候逐年变化,以及东北为经济发展所修建的高楼,都在阻挡着水汽向西部地区流动,那么很多人会想,昆仑山地区不是还有冰雪吗?难道它们也无法阻止罗布泊的干涸吗?

水汽凝结降雨

确实有一部分的水源是来自于西部高山上的冰雪,但是冰雪融化的速度非常慢,加上在沙漠地区温度都是非常高的,几乎是还没有流到罗布泊会被蒸发了。

罗布泊为什么又有了生机‍?

上个世纪的罗布泊俨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沙漠区域,很多人都想去进行探险,但是到了21世纪,有人就观察到了罗布泊又重新有了湖水,而且这些湖水都非常的清澈,那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罗布泊干旱以后,湖底表面便逐渐形成一层30厘米到1米的盐层,而在90年代的时候,就有科学家对这些盐层进行研究,发现这原来是钾盐

钾盐盐层

罗布泊区域的钾盐储量非常丰富,而钾盐的用途也是非常重要的,钾盐主要运用在农业生产之中,是肥料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材料,钾肥就是其中一种。不仅如此,钾盐还能够用在工业生产,而正是钾盐的开采让罗布泊重新成为了湖泊

当罗布泊的卤水储藏地点被找到后,便有很多的地质勘探队伍陆续来到罗布泊附近进行地质研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居然还存在很多的钾盐卤水储藏地。于是当时很多人建议把这些卤水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提纯,并且加工出来的盐运用到食品的制作上。

晒盐

于是很多公司瞅准商机,陆陆续续派遣工程队来进行挖掘。随着开采的工作持续不断,于是大量的卤水也随之被挖掘了出来,最早人们处理这些天然卤水的办法就是让它排放在原地

随着卤水的流动,形成了一些天然的水渠,自然而然地汇聚到了地势比较低的罗布泊湖内。时间一久,这些水便让罗布泊再次成为了湖泊,甚至面积还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而且直到现在还在扩大。

盐湖

青海察尔汗盐湖的开采‍

其实湖泊附近开采矿物资源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青海察尔汗盐湖也曾进行过大量的钾盐开采。察尔汗盐湖的面积是非常大的,而且内部蕴含着丰富的钾盐资源,其储备量几乎达到了20多亿吨,估算下来可以供应全球人吃1000多年之久。

尽管察尔汗盐湖自身的含盐量导致周围没有动植物的踪迹,但是却形成了一种自然的美观。在盐湖中,遍布着很多类似珊瑚的物质,它们就像是一朵朵白莲花一样伫立在湖中,这种珊瑚状的物质被叫做—盐花

察尔汗盐湖

盐花其实就是盐湖中卤水的结晶物质,而这种物质想要形成就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如果温度不一致,那么所形成的盐花也会不一样。

更为壮观的是察尔汗盐湖还存在一座贯穿南北的盐桥,一些工程师们想要维持盐湖的美观,于是就利用湖水天然形成的坚固盐盖作为原料。更为神奇的是这条桥梁和一般的桥梁完全不一样,因为你几乎无法找到一根支撑它的桥墩子,而且桥的两侧也没有刻意支撑它的地方。

这条盐桥全长达到了32公里,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通往大海的天桥一样,路面不仅平整而且还贯穿到底。但是这座桥就是因为太过于平整和光滑,所以常常会发生翻车的事件,所以一般来这里进行自驾游的司机往往都不会把车速开到80公里每小时。

察尔汗盐湖上的盐桥

在2018年的时候,察尔汗盐湖国家矿产公园就正式开业了,很多慕名前来的人都会在这里去学习关于盐湖形成和开发的知识。并且当地人借助盐湖已经获取了很多产业经济价值

世界上的湖泊都拥有着自己的作用,有的虽然自身没有很多矿物资源,但是能够为当地调节生态平衡,而另外一些湖泊则会像是罗布泊和察尔汗盐湖一样,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资源,使得我们的生产更为高效。

山川湖泊都是大自然的宝藏

巴尔喀什湖

巴尔喀什湖位于亚洲中部,是一个内陆冰川堰塞湖。流经流经中国新疆的伊犁河,接纳了大量的来自天山的冰雪融水注入巴尔喀什湖西部,占总入水量的75% 至80% ,而湖东部因缺少河流注入,加之湖区气候干旱,远离海洋,湖水大量蒸发而使湖水含盐量增多,因而形成了西淡东咸的一湖两水现象。而产生这一罕见奇特现象的原因得从巴尔喀什湖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该湖地处中亚心腹地带,气候极度干燥,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本应形成内陆咸水湖泊。但是,巴尔喀什湖有其特殊之处,其一,在湖泊西半部,发源于天山山脉的伊犁河自东而西注入该湖。伊犁河源远流长,水量较大,构成巴尔喀什湖主要水源,平均含盐量仅有1.48‰。而湖泊东半部仅有湖东岸的巴尔喀什湖盆地与阿拉湖盆地接壤处;北岸同哈萨克丘陵毗连,是岩石高地,有古代阶地的痕迹;南岸是低凹的沙地,芦苇丛生,中多小湖沼,经常被湖水淹没,日益沙漠化。却没有大河注入,其蒸发量大大超过河水补给的数量,平均含盐量也达到10.42‰。这是造成巴尔喀什湖东西两半部咸淡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

其二,巴尔喀什湖是一个东西狭长的湖泊。从地图上量算,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最窄处只有十几公里。这就影响湖水水体的交换,东部的咸水和西部的淡水间无法很好的相互交流。这是巴尔喀什湖水东西两半部不同的又一个原因。因此,巴尔喀什湖在世界内陆湖泊中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湖泊。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咸海和巴尔喀什湖都是封闭型内陆湖泊,在其各自的长期演变中有很多的相似与不同。1989年,咸海分裂为大咸海和小咸海。伊犁河的入湖径流量占巴尔喀什湖总入湖径流量的78%左右,在20世纪80年代,巴尔喀什湖流域出现过生态问题,尤其是1970年卡普恰盖水库蓄水后,破坏 了为鸟类和鱼类提供栖息地的巴尔喀什湖湿地。巴尔喀什湖水位波动起伏,却没有分裂成多个湖泊。图6示意咸海与巴尔喀什湖的位置,图7为1810—2006年的咸海与巴尔喀什湖的水位变化。

(1)推测1970年之后巴尔喀什湖没有分裂成多个湖泊的原因。(6分)

(2)列举巴尔喀什湖可开发的地理研学旅行项目主题。(8分)

(3)推测巴尔喀什湖湿地出现生态问题的原因。(10分)

【答案】

(1)巴尔喀什湖湖水深度大;(2分)伊犁河径流量稳定(年际变化较小);(2分)湖区蒸发量与湖水补给量差异小(湖水水位变化小)。(2分)

(2)湖水盐度测定(巴尔喀什湖湖水盐度及东西差异)湖岸风力作用地貌形态研究;入湖水量季节变化的原因探究;湖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巴尔喀什湖湿地生态环境研究等。(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3)全球气候变暖,使中亚气候更为干旱,蒸发加剧,湿地水量减少;受气候影响,巴尔喀什湖水量出现周期性波动,影响湿地生物多样性;卡普恰盖水库蓄水,造成入湖水量减少,湿地水量减少;伊犁河流域农业用水增加,导致湿地供水不足,湿地面积缩小;污水排放造成湿地水体污染,破坏生态环境。(每点2分,共10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

【命题意图】本题以咸海、巴尔喀什湖的水位变化及巴尔喀什湖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为命题素材,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湖泊的科研价值、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解析】

(1)巴尔喀什湖没有分裂成多个湖泊的原因可以从补给量稳定、蒸发量和补给量差异小、湖泊深度较大等方面分析回答。

(2)地理研学旅行项目既要跟旅游相关(体现美学价值)又要具备地理学科研究性(体现科学价值)因此可从巴尔喀什湖盐度测定、盐度对比、湖岸地貌、湿地生态环境、淡水注人量变化、资源开发等方面设定研学主题。

(3)湿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可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水资源量及质量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

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巴尔喀什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内流湖。该湖西半部湖水的平均含盐量为1.48‰,东半部平均含盐量高达10.4‰。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炼铜工业发达,且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材料二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1)说明巴尔喀什湖东西两侧盐度存在差异的原因。(2)分析乙地地表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3)分析甲河河口地貌的形成过程。(4)有人提议在巴尔喀什湖北岸大力发展炼铜工业。你是否赞同?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巴尔喀什湖的西半部,有多条河流注入;湖泊的东半部河流注入较少,其蒸发量大大超过河水的补给量;巴尔喀什湖东西向狭长,影响湖泊东西两侧水体的交换。

(2)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东南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降水稀少。

(3)河流注入湖泊时,河流入湖口附近地势平坦,加上湖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河口三角洲。

(4)赞同。理由;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矿产资源丰富;该地炼铜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便于产品运出;发展炼铜工业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的经济收入等。(6分,3点即可,其他回答合理亦可酌情给分)[或反对。理由:当地水资源缺乏,发展炼铜工业需要大量用水;炼铜排放的废水会污染湖泊,影响湖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炼铜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该地发展火电会加剧环境的恶化等。

【解析】整体分析:巴尔喀什湖的西半部,有多条河流注入,湖泊的东半部河流注入较少,蒸发量两侧都较大。只有狭窄水道相通,湖泊东西两侧水体的交换少。沙漠景观形成,主要从降水、蒸发角度分析。区域工业发展,从利弊两方面分析。

(1)读图可以看到,巴尔喀什湖的西半部,有多条河流注入,盐度较低。湖泊的东半部河流注入较少,蒸发量两侧都较大,盐度较高。巴尔喀什湖东西向狭长,只有狭窄水道相通,湖泊东西两侧水体的交换少,导致两侧盐度差异明显。

(2)根据图例,乙地地表景观是沙漠。原因主要从降水、蒸发角度分析。该地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东南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降水稀少。

(3)甲河河口地貌是河口三角洲。甲河流注入湖泊时,河流入湖口附近地势平坦,水流减慢。加上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所挟带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4)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矿产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该地炼铜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便于产品运出。发展炼铜工业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的经济收入等。所以赞同。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当地水资源缺乏,发展炼铜工业需要大量用水,会加剧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炼铜排放的废水会污染湖泊,影响湖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炼铜工业是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该地发展火电会加剧大气环境的恶化等。所以反对。

【补充】

中亚的巴尔喀什湖东部盐度高、西部盐度低的原因?

1、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2、西部有流量较大的伊犁河补给,东部缺少河流补给;

3、湖泊东西狭窄,两侧湖水交换不畅。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伊犁河从南面注入巴尔喀什湖,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80%~90%,湖中产芦苇和鲤、鲈等鱼类。从1975年到2014年的39年间,巴尔喀什湖萎缩明显,共减少617km2,平均每年减少约15.8 km2。巴尔喀什湖正受到“灭湖”威胁。

材料二 巴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等高线图

(1)与甲河相比,伊犁河湖口三角洲更明显,试解释其原因。(8分)

(2)说明巴尔喀什湖对图示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

(3)提出解决巴尔喀什湖“灭湖”威胁的可行性措施。(6分)

【答案】

(1)伊犁河流量大、携沙能力强;流经沙漠地区,河流含沙量大 ;河口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伊犁河有多条支流入湖,泥沙易沉积;甲河为时令河,流量少,携带泥沙的能力较弱;甲河入湖处地势起伏较大,泥沙不易沉积等(从两方面回答,每点2分,任答4点,计8分)

(2)通过湖水蒸发,活跃该区域的水循环;对该区域气候起到调节作用(增加空气湿度,减少温差);保护该区域生物的多样性;延缓该区域的荒漠化进程等每点2分,任答3点,计6分)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合理分配河流上下中游用水量;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水意识;立法保护水资源等(每点2分,任答3点,计6分)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附近地区等高线图。图中甲河从南面注入巴尔喀什湖,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80%~90%,湖中产芦苇和鲤、鲈等鱼类。随着中亚地区工业、农业和城市化发展,中亚地区的用水量持续增大,巴尔喀什湖受到“灭湖”威胁。

(1)分析巴尔喀什湖对图示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

(2)指出甲河入湖三角洲较乙河更为明显的原因。(8分)

(3)说出为缓解巴尔喀什湖水位持续下降应采取的措施。(6分)

【答案】

(1)通过湖水蒸发,活跃该区域的水循环过程;(2分)对该区域气候起到调节作用;(2分)保护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2分)延缓该区域的荒漠化进程。(2分)

(2)甲河流经荒漠地区,河流含沙量大;(2分)受地形影响,甲河流速较慢,泥沙容易沉积;(2分)甲河有多条支流入湖,泥沙沉积量大;(2分)乙河为季节性河流(时令河),流量小,携带泥沙能力弱。(2分)

(3)改良区域内农业灌溉方式,减少农业用水量;(2分)工业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2分)国家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2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edf5b41187d6338a4ad09789e7340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