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爱妃、汉昭帝之母赵婕妤之陵墓,汉云陵

2022-07-27   历史新视角

原标题:汉武帝爱妃、汉昭帝之母赵婕妤之陵墓,汉云陵

汉云陵,又称“阳陵”、“思合墓”、“女陵”。位于陕西省淳化县城北8公里铁王乡大圪埏村西处,是汉武帝爱妃、汉昭帝之母赵婕妤(勾弋夫人、赵太后)之陵墓,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记载:“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括地志》记述云陵:“陵在云阳县西北五十里”(指唐云阳县,治所在今泾阳县境)。《三辅黄图》又记:“昭帝母赵婕妤云陵,在云阳甘泉宫南,今人呼为女陵。”《关中胜迹图志》记:“钩弋夫人墓在淳化县北三十里。乾隆《淳化县志》记载;“旧志昭帝发卒二万人筑陵,号云陵,自汉始元迄今一千七百六十余年,遗冢巍然,俗呼大疙瘩(音)”。

墓冢封土为覆斗形,底部边长155米至158米,清晰。墓冢表面计32400平方米,占地约54亩。陵园设有四门,门外置双阙,西阙、北阙在过去农田基建中破坏严重,东阙和南阙至今保存比较完好。阙高1.5米至4米,长20米左右,夯土筑成,墓冢及四阙以外今为农耕地,垣墙无迹可觅。如果从四门阙向左右延伸至交叉点作为垣墙,则东西墙长337米,南北墙长283米,周长1220米。墓冢位置在陵园内偏东南处。陵园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略高于地面土丘,其下埋有砖瓦残件和夯土,从其位置看,为角楼建筑遗迹。南阙外有南北走向的道路痕迹,宽约10米,其上农作物历年色象有别,疑为陵前司马道。云陵西偏南,曾发现南北走向宽约3米,长约300米卵石铺地,有人猜测这或许是“月游衣冠”的道路,连接寝园和陵庙。这条道路附近,分布密集的瓦砾,有圆形和五角形下水管道出土,看来这一带有大型建筑。道路之南有一处建筑遗迹,东西长达200余米,这有可能是寝庙建筑物所在。

趣闻轶事;掘棺无尸,当初,钩弋夫人被汉武帝赐死,出殡以后,尸体不发臭,而有香气飘到十多里外。于是把她安葬在云陵,汉武帝哀悼她。又怀疑她不是普通的人,就掘墓开棺来看,结果棺里是空的,没有尸体,只留下一双鞋子。另一种说法,汉昭帝即位后,重新安葬钩弋夫人,发现棺是空的,没有尸体,仅留下一双丝织的鞋子。

藏钩;由于钩弋夫人双手藏钩,后来有一种藏钩游戏,即源于此。在唐代诗人李白的《宫中行乐词》中,就有一句''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这说明这种藏钩游戏曾盛行于唐朝皇宫。游戏的方法是:人分为猜、藏两拨,参与藏的一拨人将钩藏于某人的一只手中,让另一拨人猜,猜中一藏者得一筹,连得三筹者胜。 今象棋比赛有以棋子藏于手中,猜有无以决先后者,即由藏钩游戏发展演变而来。

娘娘庙;钩弋夫人死后,家乡的父老兄弟为纪念她,在今河北省阜城县娘娘庙村,曾建有拳夫人娘娘庙,并庙中供奉钩弋夫人塑像,香烟缥缈,求拜者不断。根据清代乾隆年间(1736年-1796年)编撰的《河间府志》记载:明代嘉靖年间(1522年-1567年),兵部侍郎窦章志路过娘娘庙时,曾写作七言绝句一首:''远上土山望天涯,赵河畔上有人家。汉武停车选莲花,顺城枫树映朝霞。''诗中提到的顺城。即今阜城土山,而汉武帝停车选取美如莲花的拳夫人,就居住在赵河(即今洚河)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