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起源永远是一个谜,各说各有理,但就是举不出实证,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然而,对于广大爱好者来说,各种学说永远是层出不穷。那么这个所谓的月球是一个宇宙飞船又是咋样的呢?
在第五届月球科学会议上,美国芝加可大学的科学家约翰.乌德和约瑟夫.史密斯,还有史密森尼安宇宙研究所的米勒博士等人提出,当月球从地球侧旁通过时应当被地球引力摧毁。他们想说明,“月球来到了地球轨道之上并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外观”。但是他们没有谈到这种奇迹是怎样发生的。只是说由于“矿物等的附着”破碎的月球才逐渐“增大”。
他们为了解释这种“俘获—解体—再形成”的假说,试图说明除了存在重力集中现象的月海外,为什么月面上含铁量较少。他们认为,被地球“撕裂”的月球所含的铁成分被地球引力吸引飞散,而残余的小石块和陨石等则在广阔的空间漂浮,重新被月球引力吸回并撞向月面。由于大量物体的撞击月面便自然升温,熔岩形成了月海。但是岩石碎块等如雨而降的现象必须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对此这几位科学家很难自圆其说:他们还认为月球有一个内核,由于这个内核的活动,月球比过去体积变大了。
大约在39亿年前,“岩石雨”过后,月面便留下了陨石坑和月海。铀和镎等放射性元素将月球内部的坚硬岩石逐渐熔化,通过火山活动流入月面的低洼区域形成了月海并破坏了坚硬的月球外壳。这种假说是很难轻易服人的,正如大多数科学家所指出的,把地球上所有国家掌握的放射性物质都集中起来也不可能熔化那么大量的岩石,况且对陨石撞击造成了圆形金属质月海的说法也存在着许多相反的例证。再者,如果月球是在地球轨道上逐渐“增大”的话,那么使月球“增大”的宇宙尘埃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提出上述假说的这几位科学家的回答显得稍微苦涩了一点儿。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城的史密森厄安宇宙研究所的地质化学家米勒博士说:“来自宇宙的大量岩石在地球附近被地球引力解体并被地球俘获,而质量较大的铁等成分又重返宇宙,所以在月球岩石中含铁量较少。”这真是一种蹩脚的解释。按照引力规律,象铁这类质量较大的物质不可能先于质量较小的物质飞散到宇宙空间,又该如何说明象地球这么大的行星(比月球大)就在月球近旁,月球破裂(如果发生过这种事的话)后的碎块和尘埃为什么没有被地球吸引过去呢?
今天的主流看法是“俘获说”,作为通向“月球—宇宙飞船”假说的第一级台阶,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正常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阿尔弗兰和古斯塔夫.阿莱赫纽斯说:“月球是被地球俘获的卫星大概不会有什么疑问了,不过月球被俘获后的轨道和潮汐现象的形成等依然是伤脑筋的问题。”
我们已经指出,任何人在确认月球是人工改造过的天体之前是会采纳自然“俘获说”的。乌德、史密斯及他们的朋友们提出的“新月球”假说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破裂的月球能够重新聚合为一个有着月海、月球内部有着极长的梁状金属物、月面下存在大量铁成分的“新月球”吗?他们没办法对这一疑问做出回答,与主张外星人修理过月光并改造过月球内壳的苏联科学家的假说相比,要解释“新月球”假说简直无从下手。
如果科学家们已经稍稍把科学眼光投向月球内部的话,他们就会明白铁(首先是铁)等金属存在于哪些部位,事实上科学家们已经知道月面下存在着较厚的含铁层及耐高温物质。一位月球研究权威说,“就象把铁埋在月面之下”,他试图对妨碍月震波传导的那两个月球深处的金属梁状物做出解释。
大家都清楚,铁块是不可能自然存在于月球内部的,而月球要是外星人改造成的宇宙飞船的话,这种现象当然就有了答案。正如一位科学记者所指出的,科学家们不知道为什么月球上存在着比地球含量比例大得多的铁、铝和铀,还有大量的耐高温物质。一位地质化学家自我解嘲地说:“真是难上加难哪!”这真是件令人无可奈何的事。由于他全盘承认了“新月球”假说(这种假说太难让人接受了),这位地质化学家不得不发出这种感叹。尽管“月球—宇宙飞船”假说被讥为“精神错乱“、“胡思乱想”,但它都与所有证据相符。提出月球“分裂说”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瓦伊斯博士曾说过:“如果有一半证据都不可信的话,那么我们不是总能从众多的假说挑出一个合适的吗?”这种妙不可言的“新月球”假说的价值仅在于此。
实际上科学家们没有一种假说与在月球上发现的证据完全相符,如果把苏联科学家提出的“月球—宇宙飞船”假说排除在外的话。我们已经确认“月球—宇宙飞船”假说与所有的证据都相吻合,只要我们仔细研究过“阿波罗计划”中的所有发现,便会得出结论:对照这种假说,一切月球之谜和反面例证都能迎刃而解。
那么,月球究竟是怎样的呢?一切的天方夜谭哪个才是真的呢?
自1969年7月16日,美国宇航局在全世界的注视之下,将三名宇航员送上月球起,阴谋论者的怀疑就从未停止过:人们通过观察剖析美国宇航局公布的月球登陆影像找出了可疑的几大证据,并且坚信美国宇航局向全世界扯下了登月这个弥天大谎。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至今,仍有 超过20%的美国人相信这个说法。
毕竟没有几个人真正登上过月球...
这些关于登月的流言五花八门,它们的范围从照片到热信号到脚印,无奇不有。但最终都归结为这个流言:
美国宇航局捏造了登月任务的影像资料,登上月球是人类史上的一场惊天大骗局!
虽然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都在争论登月的真实性,许多家媒体也曾经报道过相关的话题,但少有人真正验证过登月造假的流言。为了验证这些说法,流言终结者们决定亲自验证流言中三个炒得 最火热也最常见的说法。
阴谋论者的说法1:
在月球上太阳是唯一的光源,而且,鉴于太空船和月球表面上的岩石是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的,太空船和岩石的影子应该是平行的,可美国宇航局公布的照片明显不是平行阴影,因此这张登月照片是在多光源的摄影棚里伪造的。
为了科学的验证这一说法,流言终结者们决定先做一个月球表面的大号微缩模型,以便集中控制所有的变量们。
首先,流言终结者们找到了一个巨型的摄影灯,模拟月球上的 单一光源:太阳。找到“太阳”之后,我们使用水泥、登月舱模型等一些材料再现了登月场景。为了更完美的还原景象,流言终结者们使用了跟在月球上用的那台非常相似的哈苏照相机。
尽管从理论上来讲,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岩石和宇航员的影子应该平行,可是月球表面却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美国宇航局照片上的岩石和太空船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相对的,它们处于 不同的地形中。
而阴谋论者的流言之所以能流行起来,正是因为他们忽略了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地形复杂的情况。所以,当流言终结者们意识到了复杂地形这个问题之后,他们成功地拍出了在单一光源下阴影不平行的照片(鼓爪,撒花)。
结论:单一光源下,只要通过改变平行的两个影子所在位置的地形,就可以使影子看起来不平行。所以,阴谋论者关于平行阴影的流言被打破了!
阴谋论者的说法2:
大家都知道月球表面是真空的,没有空气就没有风,那么那面在月球表面飘动的美国国旗显然是假的。
要验证这个说法,需要找到一个足够大的 真空舱。这次,高冷的美国宇航局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同意流言终结者们使用位于阿拉巴马州的乔治马歇尔太空中心。
为了证明使用的是如假包换的真空环境,流言终结者们首先做了一组控制实验,即在真空舱内同时释放铁锤和羽毛,使其自由下落。结果你猜怎么样?同时落地!现在我们可以安心的进入正题了!
我们一共做了两组实验。一组在非真空状态下模仿宇航员插国旗的动作,而另一组则是把空气抽空后,再将国旗插好。
流言终结者制造了一个国旗装置的复制品。首先,在空气充满舱内的情况下,旗子的摆动很快随着空气阻力而减弱,产生的动量也很快消散,最后,旗子下垂不动了。(So sad… T^T)
第二组实验是真空中进行的,流言终结者们依旧将星条旗插在“月球表面”,不可思议的是,旗帜一直在摆动,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完全静止的。
什么?你问我是不是开挂了?No, no, no~ 格兰特在安装时产生的动量就是旗子持续飘动的原因,而正是因为缺少空气阻力,才使旗子可以一直保持最初的动量:看起来像在风中一样飘动。这就是为什么阴谋论者会误认为月球表面的国旗是随风飘动的了,可惜,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并不是邪恶的阴谋。
结论:在真空环境下,不用风也能使旗子飘动,只要有人轻轻推一把就够了!所以,阴谋论者关于月球表面欢脱飞舞国旗的流言也被打破了!
阴谋论者的说法3:
就像在干燥的沙滩上不可能留下清晰的脚印一样,宇航员们也不可能在真空,又没有水分的月球表面上,留下美国宇航局照片中那样清晰的脚印。
要打破这个流言,流言终结者们决定再造一个月球表面去亲自踩一踩试试!这次,美国宇航局再次“大显神功”:他们向流言终结者们提供了与月球表面尘埃相似质地的粉末。
为了消除影响因素,真空舱再次待命,登月靴也准备好了(是真品)。踩一脚,有清晰的脚印;再踩一脚,还有清晰的脚印…事实上,无论流言终结者们踩多少脚,这个高度还原的月球表面都会留下清晰的脚印。
先别忙着叫“这不科学”。通过仔细的观察,流言终结者们发现月球尘埃的每颗颗粒都非常尖锐,且成不规则的锯齿形状。这与地球风化层中的沙子不同,沙子经过风化作用,颗颗圆润光滑,因此没有水就不能粘在一起。
相反,正是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的,月球尘埃不会在风的作用下相互碰撞打磨。所以月球表面的的两大特性(不规则形状的风化层+真空,)使得月球尘埃在没有水的情况下也能发生粘连作用。即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清晰的图案。
结论:在真空的月球表面,即便没有水帮助定性,也能才出清晰的脚印!所以,阿姆斯特朗那人类的一大步的确是真的!阴谋论者的关于脚印的流言被打破了。
3:0,流言终结者完胜阴谋论者! 关于美国宇航局伪造月球登陆的流言终结。
多说几句!
事实上,在成功踏上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外太空的计划并没有结束,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30年前后通过搭载Orion飞行器将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到火星!
阴谋论者们,虽然惊天骗局这个想法听起来很刺激,但事实证明伪造论在月球登陆这件事上并不适用。不过,面对比登上月球 更难以置信的火星登陆计划,你们要不要考虑卷土重来呢?(Come on, baby!)
地球可以没有月球,但没有月球的地球生命必定遭受灭顶之灾。
01
月球对地球自转轴起到至关重要的维稳作用,保证地球以约两万六千年为一周期(岁差)。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自转轴仅在22-24.5度之间微小变动,四季更替确保气候长期稳定使得生命可以按部就班地存活几亿年。
一旦没了月球,气候的剧烈变迁足以毁掉一切对生存条件非常苛刻的高等生物。
最经典的反面教材就是火星。
因为缺乏大卫星的潮汐作用帮助,火星自转轴在一千万年时间一直在14-30度之间摇摆不定。
所以说现在火星上存在四季现象只是暂时的。
02
月球是控制潮汐的主力,月球一消失,海水瞬间涌向直面太阳的正午线,短期内全球性海啸不可避免。
跑个题,月球对潮汐的控制力是太阳控制力的2.17倍。
如果十几亿年前就没有月球,只有太阳引力形成的潮汐规模会小得多。
对于从海洋过渡到陆地生存的地球生命而言,作为过渡带的潮间带更小,生命演化到陆地上要花费更长的时间甚至不可能。
但总之,人类这样的高等智慧生命极有可能不会出现。
当然,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作用有限,只能让流体的海水上升约2米左右的高度。
但太阳系其他卫星就没那么幸运了。
木卫一艾奥被木星巨大的引潮力撕扯,使得固态的岩石层形成了高达100米的垂直变形,致使木卫一火山活动频繁。
欧罗巴木卫二稍微好些,但也被撕扯出高30米的冰层垂直变形,导致内核活跃而融化内部的冰形成冰下海洋。
03
月球凭借强大引力清空了很多地球附近的小行星。
没了月球,地球被小行星撞击的可能性肯定会增加。
不信你去看看月球满是环形山的背面吧。
当然,这一点有点牵强。
地球能免受小行星撞击主要是依靠厚厚的大气层,月球所能起到的庇护作用其实是有限。
而且现在早已不是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天体撞击的发生概率相比于五十亿年前小很多了。
平心而论,在阻击来自外太阳系天体这方面,真正立下不世之功其实是木星。
但是月球这么大质量的卫星一旦炸开,会很快形成像土星环那样的行星环,大量的太空碎片被地球引力吸引撞向地球,恐龙时代终结的悲剧重演。
04
地球上大多数生物的生长周期运行靠月光来提醒。
由于食物链的缘故,月光出现时有的生物开始繁衍后代或浮上水面,紧接其后的猎食者生物开始捕食。
如果没了月光,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都将失去食物来源而饿死。
当然,人类也会因为食物来源的锐减面临严重的饥荒。
05
你将再也看不到太阳系唯一的美景,日全食。
注意,是日全食,不是日食。
火星上也可以看到日食,但它的两个卫星太小了遮不住太阳,气体巨行星你没办法着陆和靠近(如强大的木星辐射)。
只有在地球上月球和太阳大小几乎一样,距离和大小的惊人巧合只在地月系出现了。
06
好好珍惜我们的月亮吧,它真的是上帝给予地球的一份厚礼。
太阳系190多个天然卫星,除了冥王星卡戎这种质心已经在母星外的双“矮行星”组合(当然卡戎是否属于矮行星其实还没有定论)以外,只有地月在质量比上如此相近了。
地月质量差距仅81:1
而土星和泰坦,海王星和海卫一差距都是4000-5000:1
木星和木卫三更是大到18000:1
07
纠正一个大家长久以来的误区——月球是个小天体。
诚然,和行星相比月球确实小,但如果和卫星矮行星相比,月球却可以说是巨人般的存在了。
质量排行第五,和泰坦土卫六以及四个伽利略卫星几乎平起平坐。
而且和其他由一半水冰一半岩石构成的大卫星不同,月球是太阳系唯一在冰冻线以内的大卫星,这意味着它大部分是由岩石构成,密度偏高(太阳系密度第二高的卫星)。
因此相比于比它大的卫星,它在质量上毫不逊色。
比如太阳系最大的卫星木卫三质量只是它的两倍,土卫六只有1.8倍,月球质量更是冥王星的5~6倍。
而且根据惠更斯号着陆在土卫六的探测器显示,土卫六的重力和月球差别并不大。
月球质量之大可见一般。
可以说地球福气不浅,一颗小小的岩石行星却能获得气体巨行星才能拥有的大卫星。
正是因为月球显著的引力效果,才给地球带来了生命的可能。
08
月球正在慢慢远离地球,这是事实。
不过我们没必要为之担心。
月球已经被地球潮汐锁定,但因为地月质量差距小,要直到地球也被月球潮汐锁定后,月球才不会拉大地月距离。
到那时,地月将以同一面面向彼此,公共质心也会离开地球内部进入宇宙空间。
类似于冥王星和卡戎一样,成为互相绕转的双“行星”系统。
卡戎与冥王星的运转模式图
不过那估计要几百亿年了。
月球距离地球最远是40万千米,顺行卫星必须在行星希尔球三分之一以内才能保证一直围绕行星运转。
地球希尔球半径为147万公里,49万公里是月球的警戒线。
可以说,月球越过警戒线大概是几十亿年后的事了,不必我们为之操心。
相反,倒是将来各国为争夺月球资源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要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