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林,又名黄古林,旧称黄公林,据说西汉大军事家张良的老师黄石公其晚年隐居于此,一心一意为民治病,后人专门造了一座庙纪念他,并取名汉黄公林庙,黄古林这个地名也因此而来,黄古林是闻名中外的草席之乡,也是鄞州历史上四大重镇之一,2016年9月,划归宁波市海曙区,水网纵横交叉,为典型的江南水乡。
古林老街依河分南北两街,老街上各式店铺百余家,草席行也有四五十家,如今,这些百年老店都已关门息业,不过老街的整体格局保存完好,老街上有:黄公林庙、五港桥、九狮桥、街心戏亭(区文保单位)等古建筑群。
古林老街
古林老街
老宅上的标语
“为人民服务”
老宅上的标语
黄公林庙(区文保单位),清代建筑,据记载:庙本祀黄姑,康熙间毁于火,咸丰九年重建,改祀汉夏黄公。光绪二十九年重修。这座规模堪与宁波市中心的城隍庙旗鼓相当的古庙,曾经闻名遐迩,由门楼、前厅、中厅、后厅、戏台组成的四进建筑。
黄公林庙(区文保单位)
黄古林戏亭(区文保单位):在紧邻黄公林庙的资善观外,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建筑,四条方形的削角石柱,与一般凉亭不同的是在石柱上凿有孔槽,用作支架台板,戏台下仍可通行人,戏台的东、西街上和傍河陆地及水面上,都可观赏演出。
石柱上刻有捐助人的姓名
石柱上刻有捐助人的姓名
古林九狮桥(区文保单位):位于古林老街,原称黄古林桥,重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原为单孔石梁平桥(现桥栏桥面是从古林戴家村整体移来的槎湖三桥),望柱上4只不同形状雕刻精细的石狮,其中还镌有伏背、拖尾、缠腰、昂首、抱足等神态各异的5只小石狮,因桥上趴着九只石狮而得名。
这是戴家村的槎湖二桥,九狮桥的桥面桥栏跟这个一模一样,戴家村原来一共有五座桥形一样的古桥:槎湖一桥、槎湖二桥、槎湖三桥、槎湖四桥、槎湖五桥。
九狮桥
九狮桥上的石狮
五港桥(区文保单位):位于黄古林老街西端,其两侧分别有两三条河流交汇(故称五港桥),为三孔石拱桥,始建于明天顺八年(1464),由黄古林戴氏望族,宁波知府戴浩出资兴建,嘉靖十五年(1536)重修,重修者为戴浩后裔戴鳌,并更名为“资善桥”,与隔河的资善观同名。同治八年(1869)再修时,复名“五港”,桥的两边各雕一对镇水鳌头,中孔上方刻“五港桥”桥额,桥栏四端各置石雕坐狮一只。
前方为古林老街
中孔上方刻“五港桥”桥额,落款“同治八年里人重修”
洞筑三环月印圆
河分五港源流大
波心倒映开金镜
水面横飞落彩虹
古松木桩
古松木桩
老街旁的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