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100平米的房子,实际只有70平米!刚需很受伤,专家表示很合理
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太多让人无法理解的现象,比如房价上涨很容易,下跌就不行;明明还有很多人需要住房,却把大量的房子拿来炒作空置,不发挥其居住价值;还有购房者们深恶痛绝的公摊面积,买100平米的房子,实际只有70平米!刚需很受伤,专家表示很合理。不过,这些都是中国楼市独有的特色。
公摊面积的产生,源自于地产大佬李嘉诚1958年倡导的“公共契约”房地产理念,而且这个理念的提出主要受益者属于开发商,自然很快就在业界内发扬光大。如果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万元每平米,一套70米的房子就只需要70万元。按照公摊面积出售后,一套70平米的房子产权证上却写着100平米,确实,100平米要比70平米这个数据亮眼好看,但是购房者为此要多花费30万元,虽然感觉很亏,却也无处说理。
过去10年,房价平均水平相对还比较低,就算有公摊面积购房者还是能够承担得起,2016年后,我国房价再次迈入全新的台阶,过去1万元每平米的地区,现在可能已经是2-3万元每平米,甚至更高。对此,老百姓苦不堪言,高呼买不起房,并希望能够尽快取消公摊面积,让商品房交易回归到一个公平、合理、健康的环境。
俗话讲请神容易送神难,开发商真愿意放弃掉这么一大块肥肉吗?关于要不要取消公摊一事,购房者说的当然不算,还是需要专家组人员深入研究分析,然后得出答案。结果不出所料,专家们一直认为不应该取消公摊,毕竟他们的学识于见解肯定是有别于普通人的,否则怎么能够成为一个领域里的专业人士呢!为了答疑解惑,专家组还给出三大理论证明公摊面积存在的必要性:
1.公摊面积越大,小区居住舒适性越高。因为公摊面积是指整个楼栋所有公共部分的建筑面积,比如电梯、管道井、楼梯间、设备室、救生楼梯、过道走廊、地下室等,如果没有这些公共部分,那一栋楼就如同一个打封闭盒子,只有一个电梯供业主上下进出,这样的房子肯定没人敢住,即便是免费送恐怕都不会有人要,所以更加安全、功能更加齐全的房子,一定是公摊面积大的住房。
2.即使业主不承担公摊面积成本,购房成本一样不会降低,甚至房价会变相上涨。一栋正常的住宅楼,自然少不了公共建筑面积,而这部分面积的建设成本一直以来都是业主承担,如果哪天突然要开发商来承担,他们会坦然接受吗?答案是不会的,开发商一定会以别的手段变相上涨房价。这一幕在近几年发生过一次,在限价政策刚出来的时候,全国很多城市都在调整卖房策略,纷纷把毛坯房改为精装修出售,以此方式来达到上涨房价的目的,最终为此买单的还是购房者。
3.取消公摊面积,会引发老业主的强烈不满。取消或许很容易,只是一纸文件的事情,但是取消后,已经买了房的人怎么办?这个才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因为老业主买房是存在公摊的,他们花不少钱,未来他们要卖房地方时候,只能按照套内面积计算,利益矛盾就会被激发。
笔者认为,公摊面积是否有存在的合理性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因素,底层核心点还是高房价和房地产管理制度混乱所造成的矛盾。首先,因为房价太高,老百姓买一套房就已经相当于是趴了“一层皮”,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竟然还是支付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公摊面积,肯定是越想越怄气。其次,商品房公摊面积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良心一点的楼盘把公摊面积比例控制在20%以内,有的楼盘则达到30%,更有甚至达到40%或者50%,这不就好比任人宰割的羔羊吗?
所以,即便商品房买卖不取消公摊面积,那也需要对房地产交易制度等细节内容重新进行梳理和规范,至少要有统一标准,要降到购房者愿意承担的范围以内。当然,如果取消公摊面积,按照国际通行套内计算价格的方式来交易房子,未免不是一个对房地产行业起到促进发展的利好消息。
各位看官是否赞同笔者的观点,支持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