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寒露节的时候,照例是上山采茶。
山上的温度明显降低了,中午是一天当中温度最高的时候,但山上有机茶园正午的温度,只有17摄氏度左右。
想想秋分时节的28度高温,现在这个温度,简直是断崖式下跌。
站在那里采一天的茶,如果不穿厚一点,还真的会瑟瑟发抖。
古语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说的就是越发往深处去的秋季,越发的气候转凉。
到了白露节、秋分节之后,夜里是一天比一天冷,一天比一天寒。
直至茶园土壤夜间被霜冻住,就到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了。
之后就是雪压秦岭,要过冬了。
于是寒露节,这个尚嫌不太冷的节气,就成为了秋季最后一个采茶的节气——再往后,就入冬了,没得采了。
算起来,寒露节算得上是常规状态下,白茶山的最后一个采茶节——非常规的时候,到更深秋的霜降节还有霜降茶可以采。
但这几乎是很少遇到的事。
以至于霜降白茶价比金埒,也不算奇事。
我们家的老茶友们,就几乎人手一箱霜降白茶,过节的时候拿出来喝一喝,非常有面子。
《2》
今年的寒露茶,原本是没有的。
在白露节的时候我就问过老S,今年有霜降茶采吗?
他呲笑,连寒露茶都可能采不到,哪里会有霜降茶采!
彼时我正在太姥山上监工采2023年的白露茶,正是中午快11点的时候,阳光并不烈,微风吹拂在身上感觉很舒服,闻听此言,却突然间,浑身发冷。
拥有无数粉丝的寒露白茶竟然采不了?
这是什么样的天降噩耗?
老S看我一脸懵,赶紧解释原因:生长发育的问题,是今年白茶的通病,从春茶季一直延续而来的。
今年的白茶,发育过程很漫长。那种生得慢,生得缓的节奏。
堪比0.5倍速看剧的效果。
打个比方,去年秋季,五天能发出一颗芽头,三天能开面一片叶子。而今年,七天才能发出一颗芽头,五天才能开面一片叶子。
照这个“慢动作”,茶青的发育时间,就像一部超级长的湾湾肥皂剧,家长里短能拍个三百集那种。
尤其是到了寒露节,天气越发冷了,空气中的干度越发高了,原本就该生长发育减慢的茶树们,再遇上今年这种“慢动作发育”的速度,嗯,双重慢速之下,采茶简直就是一件极端考验耐心的事。
大清早就到茶园了,但采了一上午,可能只采到往年采摘量的一半甚至更少——没办法,茶树发得慢,茶青生得慢,采茶人的性子,也只能磨得极慢。
若像其它茶厂那样趁早放弃寒露茶,也罢了。
像我们这种越是到了天气冷越是想采茶的人来说,这种发育状态下请人采寒露茶,简直就是在浪费成本。
这种细水长流般的采茶方式,拉长了采摘的周期,也就增加了采摘的成本。
但零售价却不能涨幅太大。
所以,一开始,老S是不想采寒露茶的。他的理由很朴素——采茶成本太高,哪怕坚持薄利,做出来也卖不动。
“现在的人买茶都挑便宜的买,最好是几块钱一斤,晒晒就能喝的那种,好技术的茶没人感兴趣了。”
这是他的原话,站在茶园里一边低头采茶一边落寞地嘀咕出来的。
我突然有点心酸。
《3》
寒露白茶的品质其实是很不错的,在秋白茶的庞然大军里,照样数一数二,能排得上名号。
这一切要归结于寒露节独特的天气,以及秋白茶一路生长而来,所经历的气候影响。
寒露节的节气特征是:菊华寒露浓,兰愁晓霜重。
菊花仍旧在开,但笼罩在清晨和夜间的浓浓露水中;兰草已经不开花了,它的叶子依地生存着,渴望拔开拂晓时分那重重的云雾。
关键词是,晚露,晨雾。
这时节的天气特征只有一个字,就是,冷。
寒,霜,冷,冻。
这些跟水有关的词汇,放在寒露节身上,异常合适。
难怪古人要说,穷巷秋风叶,空庭寒露枝。
在一片片秋风吹拂而下的落叶中,空荡荡的无人的庭院里,树枝梢头光秃秃,一派萧条秋色。
这时候北方的枫叶是红遍山野的了——在孤木林老师给我们拍来的东北山间红枫图片上可以看到。
但南方又南方的福建,还是一片苍翠。
哪怕是茶山,也依然是绿油油的,只在当中点缀着几条变黄了的芦苇、芦荻、狗尾巴草。
在这样又寒又冷的天气里,茶树们会如何生长发育呢?
在常规状态下,茶树们会照常光合作用,照常呼吸作用,照常蒸腾作用。把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转化为能量,储存在细胞里。
只是,有别于别的季节的是,寒露节的茶树,因为生长在夜间温度特别低的深秋,出于生的需要,它们会比别的季节,生成更多的有机物和能量物质——所以,此时采下来的茶青里,也含有比别的季节的茶青更多的营养物质。
跟穿衣服的道理是一样的。
夏天热,只穿一件衣服,寒露节冷下来了,要穿两到三件衣服才够。
寒露节白茶树多穿上的这些“衣服”,就是更多的有机物和能量物质,它们会在成品茶冲泡时,浸出到茶汤中,让我们喝下去,对我们的身体,进行更深的滋养。
《4》
但是,茶树到了寒露节,首先是要保证自己的生存,第二才保证自己的生长发育。
是以,在深深的秋夜里,它储存下来的大理的能量物质,有一大半,都用于了自己的身体机能的维护,另外一半,才供给新芽和新叶的生长。
所以,寒露节的新梢,新芽新叶,是很少的。
比白露,比秋分都要少,比迎秋就更少了。
这是常规状态下的寒露茶的量。
而今年,2023年,经历了去年(2022)夏秋的干旱之后,白茶树们的生长发育变得缓慢,这使得到了寒露节,能采到的符合标准的青叶并不多,这使得寒露茶的产量,又比常规的年份,更少更少了。
大约要比去年少一半的产量。
不是不令人遗憾的。
但幸而,今年的寒露茶虽然生得慢,但慢工出细活,生得慢的茶青,生长期长,就像一年才出栏的鸡,跟三个月出栏珠鸡相比,营养高出了不止一星半点。
生得慢的寒露茶,接受了更多的光照,进行了更多更长时间的光合作用;生得慢的寒露茶,因为更大量的光合作用而转化出了更多的有机物和能量物质;生得慢的寒露茶,因为夜间的寒冷与白天略热的温差对比,按往年惯例来推测,有可能会生成相对较甜润的汤感....
《5》
有一句老话,说,上帝给人关上一扇窗的时候,会为人打开一扇门。
我相信它。
正如西人讲究能量守恒,好东西不是在今天给你,也会在明天给到你。能量总量是守恒的。
正如中华文明讲究天道酬勤。讲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我知道今年的寒露茶,因为天气和茶树生长的原因,采摘加工制作如此艰难。
但是,一年一度的寒露茶,虽然会迟到,但不应该缺席——在人们期盼它良久之后。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知道今年的寒露茶,会是新的一杯清润幽香,侠骨柔肠。
期待,成品茶的到来。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