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平23万的学区房,双十一在网上成交,新时代“孟母”真的辛酸

2019-11-12     蔓德育儿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中国父母,拼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资源,最顶尖的设施,希望通过这些客观条件,让孩子走上人生巅峰。

那会儿经济条件没有多好的时候,父母省吃俭用,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连如今的篮坛巨人姚明,那会儿长身体时,他的父母囊中羞涩,为了让姚明长个子保持称体健康,也不得不勒紧裤腰带生活,自己少吃一口,都留着给儿子。

这就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最质朴的爱。

现在条件好了,很多家庭都有钱了,但这份爱并没有变。

"双十一"大幕拉开,一套价值127万的学区房,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套学区房位于北京西城烂漫胡同。

按照北京的地价,120多万买套学区房,怕是捡着便宜了?如果看看这个方子的状态,可能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该房子,只有5.6平米,是两个房子之间的狭小空间搭建的"瓦棚"建筑,堪称"老破小"。住个人都不能称之为挤,简直要缩着过日子。

而就这样一套房,因为是北京的学区房,卖出了两倍于市场价的价格。

是中国父母太有钱?

不是,是中国父母太辛酸。

无论是姚明父母勒紧裤腰带,还是这个购买"老破小"学区房的家庭,都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殷切爱护的行为体现。

"尽父母所能,送子女上青云"大概是对这份真诚亲情的诠释。

学区房真的如此重要吗?

我们首先要承认学校师资资源的配置不可能完全平均,父母们竞争更优学校资源配置,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合情不代表一定合理,当然了,我们不能揣测这家2倍市价拍下房子的父母,家庭情况怎样,有可能这种投资不过是九牛一毛。

但对于普罗大众而言,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利用好所有的资源,来帮助孩子更顺利的成长,才是最关键的任务,并不是"舍身取义"一般的倾其所有,搏上一搏。

孩子需要在有限的社会教育资源中,竞争得到一个有利的位置,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综合考量。

第一,家长确实尽可能提高资源配置

刚刚说过,很多所谓"学区房"的概念,来自于师资力量和学校口碑的不平衡,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所以,可以的话,父母还是尽量让孩子在更稳妥的资源下就学,谋求更好的效果。

之前爆红网络的衡水中学,孩子们打饭排队都要看书,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氛围。而衡水中学的老校友则表示,这些都是学生们自愿的。

他们在这样一个强者辈出的氛围下,不得不逼自己奋进。

也正是为了提高社会资源配置,孟母才不得不三迁其家。想来,这位127万买北京破学区房的家长,也算是新时代的孟母了,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成为贤德之人。

第二,"土旮旯"里还是有"金凤凰"的

虽然物质条件有一定的影响因素,可是并不是绝对值。

不充裕的条件里,不意味着"土旮旯"里飞不出"金凤凰",尼采说:是金子总会发光。

这说明,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通常能突破物质条件的困锁,成为更坚毅的人。

因此,家长在尽可能满足孩子的环境条件前提下,要分出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孩子的学习状态中,用科学严谨的育儿方式,来帮助孩子达到"有心向学"的目的。

第三,父母力所能及的地方才是真"学区"

我认识很多家长,赚了不少钱,孩子的吃穿用度,都是顶尖的,在物质条件里,孩子可以说是充分满足的。

可是,父母或许沉迷赚钱无法自拔,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关注,远远不及物质条件的满足。

爸爸回家就躺在沙发上打游戏,孩子过来找他玩,找他看书,他会拿出几张钱,让孩子去买玩具,不要来打扰他,他很累。

久而久之,孩子的玩具堆满了房间,但只有他自己形单影只的玩。

最后,孩子对所有的玩具,都很厌弃。因为没有玩具可以代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重要地位。

玩玩具尚且如此,对于孩子的学习,这些父母操心的就更少了。

这才有了很多的"诈尸式育儿""丧偶式育儿"。

所以,父母与其给孩子买昂贵的学区房,给孩子无尽的物质享受。比如力所能及的对孩子多一些陪伴和关怀。

只有真诚以待,才是真正的"学区"。

你怎么看父母给孩子买北京这套"老破小"学区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5P1YG4BMH2_cNUgIml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