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将大幅扩招,如没有达到标准,成绩再好也会被“刷下去”
学历不达标
虽说公务员考生没有太高的学历要求,但至少要达到大专以上,高中毕业生或中专生都无法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不要以为年龄满18岁就可以报名。
而且,在读大学生在大四时才能报考,非应届毕业生不能报考。最重要的是,学历不同能报考的公务员岗位也不同,一般大专生多数只能报考偏远地区岗位。
政审未通过
即便成绩第一,你的政审没有通过的话,最终也是白费。政审是衡量一名公职人员品质的标准之一,不但自己不能有任何违法记录,直系亲属也不能有记录。但是个人岗位,对旁系亲属也有这条要求。
也许很多人对这项规定会觉得不公平,亲属违法不应该牵连考生的人品,虽说“话粗理不粗”,但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需要对群众负责任。
在职公务员
这种考生已经获得铁饭碗工作,在公务员体制内很难快速晋升,一般公务员超过35岁,想要晋升是非常困难的。但有些人就想“曲线救国”,想要在职报考公务员,即便没考上对自己也没有影响。
但这对于其他考生来说,并不公平,属于浪费国家资源。因此,在职公务员是不允许继续报考公务员的,想要晋升,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要更切实际些。
公务员竞争大,为何报考人数不减反增
工作稳定福利好
很多女同学都想要报考公务员,觉得不但工作稳定,还比较轻松,基本没有加班的情况,而且节假日也会正常休息。
不但工作有保障,薪资待遇福利也非常不错,所以对女同学来说,这样的工作非常清闲,以后有了家庭也不会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手忙脚乱。
家庭期望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但确实有部分家庭是接连几代都从事公务员工作,并且能了解体制内工作的优势,所以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就业中吃苦受累。
因此,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一个非常体面,而且相对稳定,薪资待遇又比较优厚的工作。而子女大多也会遵循父母的意愿,选择报考公务员。
迫于就业压力,盲目跟风
当然了,也免不了有盲目跟风的公务员考试人员。很多处于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在毕业之后,就业机会非常少,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加之,由于亲戚家人传统观念的驱使,都纷纷投入到公考大军当中。但这类考生多半没有明确的目标、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只知道盲目跟风,最终得到的结果,无非是在浪费时间。
公务员成功上岸难,做足准备是关键
制定考试计划
公务员考试共有两门科目,分别是申论和行测。行测部分有很多模块,所以考生在制定计划时,一定要根据自己每个模块的掌握情况来制定,最好将比较熟悉的模块时间定少些。
先固定提升比较容易的模块,拿到最高分,最后再去攻克比较难的模块,至于常识学习,可以通过长期的积累,每天花些时间去了解便可。
真题是研究考试题型最直接的方式
考生在做公务员真题时,一定要有目的地去做,反复练习,最后总结出题规律,每当看到某个真题时,都能快速反应出考查的知识点及解决方法时,基本就能自己预测考点。
无论笔试发挥是否正常,都要准备面试
公务员笔试结束后,放松一两天就可以开始准备复试了,毕竟只有一个月准备面试的时间。通常面试都是结构化面试,可以向已经上岸的朋友,或视频中学习,掌握面试技巧,回答问题时也不要慌张。
公务员考试难度大,想要顺利成“公”的考生,一定要提前了解当地报考政策及条件,以免到时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小学迎来“大整改”,部分地区学前班将全部取消,家长却苦恼不已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因此对孩子从小接受的教育就非常重视,给学生报名参加各种补课班、兴趣班,但我想问,你们有考虑过孩子自身的感受吗?
社会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年轻父母不想让孩子接受残酷的现实,都想让他们多掌握一些技能。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超前教育”似乎也达不到家长预想的结果。如今,教育部发布新通知,学前班将全部取消。
小学迎来“大整改”,学前班或将取消,家长却苦恼不已
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多省发布通知,将全部取消学前班,这也代表学生上完幼儿园就能直接上小学,但家长却苦恼不已。
这项通知确实是好消息,但很多孩子没有到上小学的年龄,就已经毕业了该何去何从?针对此现象也给出了回复:幼儿园可以开设“幼小衔接班”,能帮助学生赶上小学的进度。
同时一个坏消息让家长措手不及
虽说这项通知,能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但学生们的学业压力并未减少,反而会增设书法和编程两门必修课。部分一线城市已经逐步实行,但家长却比较关心两门必修课有何作用?
第一,编程课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处处都与网络连接,想要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优秀人才,学习编程是非常必要的,对日后就业和生活都有帮助。
而且让学生学习编程,也能让自身掌握一项技能,日后在大学期间,即便学习的不是计算机编程相关专业,也能从事相关工作。但相对来讲,补课班费用有些高,家长还需结合家庭实际情况选择。
第二,书法课能锻炼学生心性,培养意志力
书法是几千年前,先辈留给后代子孙一个宝贵的遗产,学生学习书法,不但能够锻炼心性,培养意志力,还能提高古文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集中注意力。
同时,还能传承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我国曾开办一档综艺节目,外国友人的书法与中国选手相比,简直天差地别,着实令人汗颜。
开设“幼小衔接班”的好处
培养与人的沟通能力
相比于幼儿园,小学生的生活更加多变、自主、独立,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品行,对日后成功、顺利迈进新校园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家长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在父母的陪同下与陌生人接触,消除对陌生人的胆怯心理,多与不同年龄学生交往,能增强孩子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多跟孩子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下意识地诱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倾听他人的心声。
鼓励孩子上小学
一般孩子在6岁左右,他们在心理和身体上就已经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而且他们对小学也非常的向往,看到带着红领巾背书包上学的哥哥姐姐也会非常羡慕。
从孩子渴望新书包、新衣服、新文具方面,就能看出他们对小学的向往之情。所以家长要多留意孩子的心态,经常用鼓励的言语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同时,也可以多带孩子去小学校园里逛一逛,让孩子提前熟悉一下学校的氛围,见到学校学生,也可以借此教育孩子,鼓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哥哥姐姐那样,在学校里面学习知识”。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
众所周知,孩子在幼儿园时,是过着一种被照顾的集体生活,每天都会有老师帮忙打理日常生活,及时给予帮助。但是当进入小学之后,学生就要独立生活,要有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
而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学校针对学生也有很多规章制度,需要学生自己学会自控能力、集中注意力。
家长在平时生活中,一定不要溺爱孩子,所有事情都包办,尽量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之事。遇到困难也不要忙着去解决,先引导再解决,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能力的重要环节。
不过,教育还在不断发展和进步,逐步走向完善,所以各位家长也不要操之过急,教育学生是大事,不要给学生增加太多的压力,不然很容易适得其反。
本期话题:你对此项通知有何看法?大学老师变身“行走的衣柜”,时尚但不夸张,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但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却少之又少,尤其是从事在教育行业的“老师”,他们不能像其他从业者那样着装比较放肆,不然很容易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但大学里的老师却并没有太多的特殊要求,尤其在着装上,还是比较自由的。比如本篇文章所讲的大学老师,变身“行走的衣柜”,看起来时尚但不夸张,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大学老师堪称“行走的衣柜”,打扮得很是精致,学生想睡觉都难
前段时间,某大学一位女老师在网络上火了,其原因是她每天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都会打扮得非常精致,每天上课的着装都没有重样的,同时还会给自己搭配一些合适的配饰,看起来非常时尚。
比如这件咖啡色的外套,本身就有明显的气质,再搭配粉色的丝巾,整个人的气色都变得很好,学生在看到这样的老师,想睡觉都难,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哪还会有逃课或上课睡觉不听讲的情况呢?
这件墨绿色带有白点的裙子,看起来非常符合大学老师所具备的气质,讲课的时候也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便不说话,也能感受到老师的威严所在。
学生们在上这位老师课时,也会显得格外精神。老师每天上课的打扮不仅精致,而且课件准备得也比较详细。因此学生听课时,也会比较容易听进去。
很多学生也表示,他们成功被老师的精致所吸引,给人一种比较舒服的感觉,看起来时尚但并不夸张。而且还具备了大学老师的严肃,老师也希望自己日后也能如此优雅。
看来这位老师,不仅给学生带来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对自己生活的态度。而这位老师也被她的学生们称为是“行走的衣柜”,相信学生受到老师的影响,也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态度有所转变。
老师每天着装不重样,反而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能让学生越来越自律
老师喜爱打扮是非常自律的行为,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做到这样。人的天性是比较懒惰的,很多都会疲于做某些事物,但对自身情况却是非常看重的。
所以老师的自律行为也能成为学生的榜样,能促使学生朝着更加自律的方向前进,对日后的学习、就业也会有很大帮助。
学生出勤率会更高
对大学生来说,他们会非常注重老师的着装,尤其是女教师(别问我为什么,毕竟都是从大学过来的,其中所能经历的事情,还是比较了解的)。
如果颜值说得过去的话,那么大学生就会比较期待老师下节课上课时会穿什么样的衣服,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地认真听课,自然出勤率就会高。
吸引学生主动听课
老师的着装和形象,能影响学生上课的效率。如若老师每天都是一成不变的话,那么很容易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毕竟大学学习很宽松,没有老师会监管你去学习。
所以,如果老师每天都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眼前,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老师吸引,可以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主动去认真听讲,不被其他事物分心。
老师统一着装是否有必要
其实笔者觉得,统一着装是非常必要的,能让自己越来越像一名老师,有助于“教书育人”。我之前见过很多新上任的教师,他们的着装几乎与学生差不多,一旦扎进学生堆里,就难以分辨出来谁是老师。
尤其是大学老师,学生的身高已经非常高大,刚上任的年轻教师,在批评学生时,画面很容易让其他人认为是两学生在吵架而已。
当然了,老师统一着装并非像警察或医生那样,毕竟教师行业与他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老师所面对的群体非常固定,每天面对的学生也就那些。
所以,老师统一着装并非穿一样的衣服,只要有一个规定,看起来立整、整洁、不夸张便可,可以让老师感觉在教师行业的归属感。
本期话题:你如何看待老师每天上课着装不重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