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和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个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更是如此,作为决策者,直到今天我并不认为,他们只是说说而已,我仍然相信他们是动真格的,没必要哗众取宠,打相关教育部门的脸,那为何每次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热过一阵,又会冷下来,又热一阵子、又冷下来,要搞的事情很多,没有一个真正能得到落实,达成预期目标。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打铁也需自身硬,教育这一块的软肋和短板早已显露无疑,到底是故意让这些问题存在,只说不做,还是在做的过程中的确有困难,而是真的想说到做到,这个问题值得反思了。
我大学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背景,我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应用能力是通过自学获得的,湖南也是一个教育大省,我出生在洞庭湖的某个城市,在五十而知天命的时候,有一个朋友牵线搭桥,在湖南省教育学会设置了一个家庭教育分会,我是这个家庭教育里重要的一分子,我的工作是负责家庭教育科研,通过家庭教育促进学校教育,是我这个团队的工作目标,省教科院的院长是我的朋友,主管基础教育的副厅长也是我的朋友,省心理学会的秘书长通过朋友介绍也成了我的朋友,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的主要负责人也是我的熟人,我跟他们偶尔有工作上和感情上的联系,应该说,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两方面跟他们是有话题可聊的,现实的情况是很少谈这些,他们似乎对这两方面的话题并不是很感兴趣,有时会在相处的时候提及一些教育现象,对如何做好他们的本职工作,如何与时俱进,我个人感觉他们更多的时候只是应付而已,这就是我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跟他们探讨教育学和心理学如何促进素质教育梦想的达成,或许在他们看来是一件特别幼稚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往这个方向想很多,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这句话说了很多年,现实的情况真的就是如此。我还有一位好朋友,我们是同一个地方的老乡,他是中央电视台主管教育的负责人,每次跟他见面,他都会谈及教育方面发生的一些事情,与他侃一下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话题,他的兴致还蛮高的,与我上述提到的朋友判若两人,一旦涉及到教育改革这个问题,他的兴趣又好像不怎么大了,我们之间的沟通突然短路,聊不下去了,见一面也不容易,没必要搞得气氛尴尬,就只好转移话题,这样做就可确保朋友关系,以后还可以联系。
更多的人或层次更高的人,我就不认识了,比如郑强,他是某某大学的校长,最近在网上炒得很厉害,经常看到他说中国的教育不好,我看过他很多视频,他说,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学历和成果有多少,他说,要在他领衔的大学搞全新的育人体系,我个人觉得,他可能没有能力为国家的素质教育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无论是他本人的认知和水平,还是他的团队。之前,我也在网上关注过一个人,他是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教育厅厅长,这个人说,中国教育的高人在民间,我觉得我是一个民间高人,曾通过书信的方式跟他联系过,没有下落,我也跟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联系过,他也只是给我回信息“谢谢曹老师”,之后没有下文。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的一些人的状态可能说明了一个问题,素质教育到底是画的一个饼,还是真的需要去做,如果是画的一个饼,那画这个饼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真的要去做,那为何相关人士对教育并没有真正地热情,我还不讲要搞好素质教育是需要方方面面的资源整合、方方面面的能人分工协作、合作增效,尽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工作不是我份内的事,我不去做,没有谁说我不应该,我做了也没有谁说我做得不该,我还是想揽一些闲事,尽管个人出生不好,没有人为我站台,也没有资金开路,我也要行动,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国家出台的所有教育政策是利国利民的,都是很具体的,为何不去做呢?若大家只是说、不去做,我也要做,只是我没有机会说,毕竟我的层次不高,还轮不到我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