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3位副将能力都超过主将,却因主将不听建议,落得败亡下场

2023-12-20     无风却起念

原标题:三国有3位副将能力都超过主将,却因主将不听建议,落得败亡下场

三国乱世,群雄逐鹿,战火连天。在战场上,主将是指挥者,副将是辅佐者。一般情况下,副将的武功和谋略都不如主将。

然而,在三国乱世中,却有三位副将,他们武艺超群,谋略过人,甚至比主将还要厉害。他们能力都超过了主将,但是由于主将不听从他们的建议,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那么,这三位副将究竟是谁?他们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庞德:超越主将的英勇副将

庞德,字令明,是东汉末年西凉军将领,原为马超麾下副将,他勇武过人,曾在羌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后来,他投靠曹操,成为曹军的一员大将。

公元219年,曹操率军攻打襄樊,庞德作为于禁的副将,随军出征。在攻打襄樊的战斗中,庞德大放异彩,曾与关羽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还一箭射中关羽左臂

然而,他的主将于禁却是个庸碌之辈,他不懂得用人,也不懂得战争。他看不上庞德,认为庞德只是个武夫,没有谋略,还多次在关键时刻鸣金收兵。

在襄樊之战中,庞德曾建议,将营地迁移至高地以避免被洪水淹没,但是于禁不听,执意在低洼处安营扎寨。结果,曹军被关羽水淹,于禁七军全军覆没,庞德也被关羽俘虏,最终被斩首。

王平:久经沙场,却被马谡轻视

王平,字子均,是蜀汉名将。他出身寒微,但却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他曾在汉中之战中,率领蜀军击败曹军,立下大功。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王平作为马谡的副将,随军出征。马谡,字幼常,是诸葛亮的学生,但却是一个书生武夫。他只懂得读书,不懂得打仗。

在街亭之战中,王平深知街亭的战略重要性,坚决反对马谡在山上扎营,认为这违背了诸葛亮的初衷。

然而,马谡自负地忽略了王平的建议,坚持在山上扎营,结果,魏军派张郃率军偷袭,蜀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最终导致了街亭失守,马谡被诸葛亮斩首,王平则被诸葛亮重用,成为蜀汉重臣。街亭失守,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大好局面丧失,也因此成为了历史的遗憾。

张郃:智勇双全,却被夏侯渊轻视

张郃,字儁乂,是曹魏名将。他武勇过人,又有一定的谋略。他曾多次率领曹军,击败孙刘联军,立下大功。

公元218年,曹操率军攻打汉中,张郃作为夏侯渊的副将,随军出征。在夏侯渊麾下,张郃一直表现出超凡的谋略和军事才能。

在汉中之战中,张郃向夏侯渊建议,要谨慎对待蜀军,警告夏侯渊不可轻敌,建议坚守而非轻率出战,但夏侯渊却不听,一心想速战速决。

夏侯渊的自负和急躁,导致他忽视了张郃的忠告,最终在战场上落入黄忠的埋伏,被斩杀。张郃的智慧和谋略未能被充分利用,成为了历史的一大遗憾。

结语

庞德、王平、张郃,三位副将,都具有过人的才能。他们的智慧与勇敢本可以改变战局,却因为主将的固执和误判,而未能发挥作用。

这三位副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武将的才能,不仅仅取决于他自身的武勇,还取决于他是否能够得到伯乐的赏识。如果没有伯乐的赏识,即使他再有才能,也难以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

同时,一个领导者,不仅仅要看重自己的才能,还要懂得用人。如果一个领导者只顾自己,不懂得用人,最终会导致自己的失败,你们说是不是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d838f9ca7dabf5cd71592b99aed1a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