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阳陵

2022-07-19   历史新视角

原标题: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阳陵

阳陵,又称汉阳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西安市高陵区三县区。阳陵始建于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至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竣工,修建时间长达28年,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1963年4月,阳陵被公布为第一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阳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阳陵陵园平面呈不规则葫芦形,东西长近6公里,南北宽1至3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帝陵,后陵,南、北区从葬坑,刑徒墓地,陵庙等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帝陵座西面东,居于陵园的中部偏西;后陵、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一号建筑基址等距分布于帝陵四角;嫔妃陪葬墓区和罗经石遗址位于帝陵南北两侧,左右对称;刑徒墓地及三处建筑遗址在帝陵西侧,南北一字排列;陪葬墓园棋盘状分布于帝陵东侧的司马道两侧;阳陵邑则设置在陵园的东端。

整个陵园以帝陵为中心,四角拱卫,南北对称,东西相连,布局规整,结构严谨,显示了唯我独尊的皇家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在陵园四周的丛葬坑中先后发现了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群,有堆放粮食的仓库,还有牛、羊、猪、狗、鸡等陶质动物及成组的陶、铁、铜质生活用具,全面展现了汉代的军旅场景。其0土的彩绘陶俑人物造型准确,表情丰富,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出土的断臂汉裸俑,堪称“东方维纳斯”和“东方大卫”,显示了汉代高超绝伦的雕塑艺术水平。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徐州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正式即位。政治上,推行''削藩策'',削减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经济上,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生产、减轻赋税。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继承和发展汉文帝的事业,共同开创''文景之治'';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去世,时年四十八,谥号为景,安葬于阳陵。

孝景皇后王娡(?-前126年),为汉景帝第二任皇后,汉武帝生母。王皇后是槐里(今陕西兴平)人,母臧儿为燕王臧荼孙女,父为槐里人王仲。王娡先是嫁于金王孙,并生有一女,之后,被母亲送入皇太子宫,为刘启生下三女一子,其子即为汉武帝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