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束文杰
印象中,大约四五岁时,我家曾住在黄山路上的“韩洼”。这个地名,以及附近的“东陈岗”在今天鲜少再被提及,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具体在哪儿。也不怪,时过变迁,这里早已失去了当年的模样。也只有曙光路和二中,还能唤醒一代人的记忆……
曙光路路牌(摄影 | 束文杰)
阅读了许多关于合肥曙光路的文章作品,中隐于市、美食街、菜市场、老二中……街道内的新旧建筑都有讲述,唯独没有提到这条路的历史。
曙光路(摄影 | 束文杰)
打开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地名资料,轻轻拭去上面的尘土。本想着能够寻找到什么线索,结果仅仅是街道的起讫点、长度和路面信息。而在更早的六七十年代的地图上,一直存在着“曙光路”的身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地名信息(来源 | 《安徽省合肥市地名录》)
上世纪七十年代,老地图(来源 | 《合肥老城志略》)
曙光路究竟什么时期开始出现呢?建国前不大可能了,当时正是南门外大郊区呢,时间范围便缩小到解放后了。有朋友说,不要找了!上世纪50年代后期,合作化路与曙光路几乎同时出现。如此再看今朝,前者早已延长成横跨两区的现代化南北大通道,后者则静静地守在这里六十多年,见证着合肥一步步成长……
曙光路长图(制作 | 束文杰)
当我走过中隐于市,并没有沿着曙光路继续向前走,而是被岔路上的一座大门所吸引。大门由四个门柱组成,中间高、两侧低,类似苏式建筑结构;门柱面上有文字痕迹,只是风吹日晒已无法辨认。在隔壁省建行宿舍大院内,有人告诉我,这是原来二中的后门。
八十年代,合肥二中北大门(来源 | 周艳龙)
2019年,合肥二中老大门(摄影 | 束文杰)
前几日,绩溪路又从与曙光路交叉口向东延长了几百米,二中北墙则缩至绩溪路南侧,老门和学校现址遥遥相对。去往二中的路上,正巧遇到一位曾于五十年前在此读书的老者。他告诉我,那座门其实是二中老正大门,开在曙光路上。后来学校南侧新建了黄山路,才将正门改到今址上,这里自然成了后门。
2019年,合肥二中大门(摄影 | 束文杰)
据《合肥市志》记载,合肥二中于1952年开始筹建,1953年9月正式成立,校址是德胜门外韩家洼。另据学校官网显示,1963年与合肥师范学院实验中学合并办学(上文提到的老者上学时便叫“实验中学”),文革时期曾下放到阜南县农村分散办学,后来又迁回原址。
合肥二中校园一角(摄影 | 束文杰)
除了那座大门,校园的北部还有两座与二中同岁的老楼。其中,位于学校南北中轴线北端是原艺术楼,建于1953年(一说1954年),2018年5月被列入《合肥市区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现为学生活动中心。东侧二层小楼是专家楼,现部分为校史馆。
合肥二中原艺术楼(摄影 | 束文杰)
合肥二中专家楼(来源 | 合肥二中官网)
在老楼的墙壁上,偶然发现一张铁牌,上面写着“合肥二中卫生绿化责任区”和“班级:初三(2)班”等的字样,落款时间是“一九九五年三月”,一晃到今天已有24年。当年那群初中生纷纷人进中年了,甚至有些子女也步入中学大门。若是重回故地,看见此牌,不知作何感慨?
当年的小铁牌(摄影 | 束文杰)
艺术楼前的主干道一直都在,只是与当年相比,路面更加平坦,道路两旁更加美丽了。
当年的合肥二中中轴线(来源 | 周艳龙)
2019年,合肥二中主干道(摄影 | 束文杰)
在二中校园里转悠,我还发现另外一个铁牌,内容没什么稀奇,倒是其中的“西市区”引起了我的兴趣。自2002年改名蜀山区至今,这一地名已经消失了17年。
小铁牌(摄影 | 束文杰)
1965年,合肥市西市区政区图(制作 | 束文杰)
在曙光路一条支巷里,我又发现西市区的旧迹,一处小区门柱上写有“合肥市西市区教育工业公司”字样,象征着这里曾是一家区属企业的办公楼。
西市区的老单位(摄影 | 束文杰)
既然话茬子打开了,不妨说一说西市区。据《合肥市志》记载,西市区的前身是1949年2月成立的第三区,1951年11月就其范围建立。1960—1963年,一度成立西市人民公社。到了1985年末,西市区范围东抵巢湖路,北迄环城南路,西达五里墩,南至南七里站。辖蜀山路、西园新村、三里庵、南七里站、巢湖路、芜湖路、包河、稻香邨8个街道办事处。2002年3月,西市区更名为蜀山区,而曙光路所在的芜湖路街道则划归包河区。
曙光路南口(摄影 | 束文杰)
除了上述那些。曙光路上还有几处老单位宿舍楼。
组图:曙光路上的老单位(摄影 | 束文杰)
其中一处宿舍大院内,市区仅剩的几座之一,高耸的水塔。
宿舍大院里的水塔(摄影 | 束文杰)
还有原皖北行政公署水利局(厅)机关原址的大门门柱,整体为砖砌仿阙造型,雄浑质朴,上书文字则独具时代风格。
原皖北行政公署水利局(厅)大门门柱(摄影 | 束文杰)
曙光路的美食,这里就不再多说啦,吃货们早已打卡无数次。倒是这些旧时光的印记,在大家品尝美食之余值得一观。十分庆幸,这些遗迹逃过一次次城改得以保存。但请让它们静静留下,回味往事时还能有合适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