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的“祸根”已找到,中医直言:”1补2方”,坚持1月血管通

2019-10-19   医线天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指体内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结果。血清中一种或几种脂质成分改变,主要是指 TG、TC 水平高于正常阈值。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并且引起了临床病理变化。由于研究发现血浆中 HDL-C 降低也是一种血液中脂质代谢紊乱的表现,所以称为血脂异常(dyshpidemia)更能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紊乱的状态。

高血脂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脂被报道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如: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外周动脉疾病)的一个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患有血脂异常的人逐渐增多,趋势明显。根据最新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成人患有血脂异常约1.6亿人,占18.6%。由于高脂血症的年轻化,35~45之间的中年男性心肌梗死导致的死亡率增加了154%。该病早期发病隐匿,大多无自觉症状,病情发展缓慢,早前人们一直没有重视。现对ASCVD的防治构成严峻挑战,高脂血症已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高血脂的原因有哪些?

(1)高血脂的病机关键主要在脾

脾主运化、主升清,具有消化、吸收与输布的功能。《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血中的脂质其实是属于精微物质的范畴。膏脂依赖于脾气的健运才能正常的生成与转化,所以脾胃功能正常,精微物质才能处于正常的代谢动态平衡中。

(2)肾气亏虚是发病之基

人到中年以后,肾气渐衰。《素问·上古天真论》云:“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坠齿槁”。《素问·逆调论》谓:“肾者水脏,主津液”。房事不节、热邪入下焦或他脏阴伤,营津被劫,途穷归肾,肾精耗伤,都会造成肾阴亏虚,虚火炼液为痰,久蓄体内浸入血脉而成血脂异常。肾气的盛衰与HDL-C水平关系密切,肾气盛HDL-C含量高,HDL-C含量高则血脂水平不易升高;相反,肾气虚则HDL-C含量低,而血脂水平也较易升高。

(3)肝失疏泄为发病之要

《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胆汁为肝的余气而成,有很强的促进消化的作用,如果排泄不利,则肥甘厚味难以被消化而积于体内形成痰浊,若停聚脉道,则易形成血脂异常。故有云“高脂血症为血中之痰浊”。血脂异常主要为肝调畅气机失调,脾胃的运化水谷及输布津液气血的的功能均受到影响,所以本病的治疗应该从肝论治。

(4)痰浊瘀血为血脂异常之标

血脂异常以痰瘀内阻血脉为标,痰瘀是造成动脉硬化以及其他合并症的主要原因。还有一部分医家认为血脂异常多是在脾虚或肾虚的基础上滋生的痰浊瘀血导致,主要体现在血、积、痰、瘀、气等方面,属于虚实夹杂的慢性疾病,所以从健脾理气和消解瘀积着手治疗。

高血脂的治疗离不开3点

1、食疗降脂最基本

饮食治疗:食物是血中脂质部分来源之一,血脂可随饮食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在满足人的生理需要,膳食合理、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的饮食结构,尤其强调要降低摄入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比例,如:每日定量补充月.见.草.油.酸类的植物油脂化合物,因为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百分之九十, 这些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它们一方面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总胆固醇,另一方面可以软化血管,维持毛细血管的健康,从而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2、中药组方平肝降脂

血脂异常是由于为肝经湿热、瘀血阻滞血脉所致,故应用清肝利湿、活血化瘀这种新治疗思路来治疗此病,在临床上用泻肝活血汤治疗血脂异常,此方主要组成有:泽泻、柴胡、川楝子、大黄、栀子、山楂、茯苓、水蛭、丹参。治疗结果显示血脂异常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均有所下降,疗效显著。

3、针灸穴位降血脂

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选取不同的穴位:痰浊内阻,气虚血瘀,治则:健脾利湿,益气活血。取穴:胃俞,脾俞,气海,肾俞,足三里、关元等。肝阳上亢,痰瘀阻络。治则:平肝潜阳,化痰通络。取穴:风池、太冲、行间、阳陵泉、肾俞、翳风等。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型,治则:补益肝肾,温补脾肾;取穴:肝俞、肾俞、脾俞、三阴交、命门、太溪等。

“转发"是一种鼓励!

大家有问题可以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