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增长是氰胺行业发展的保障

2023-09-12   普华有策

原标题:农药、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增长是氰胺行业发展的保障

农药、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增长是氰胺行业发展的保障

1、行业产业领关系

氰胺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为电石、乙二胺、硝酸铵、甲胺等化工原料领域,下游行业主要为农药行业、医药行业、涂料行业、电子行业、纺织印染行业、胶黏剂行业、阻燃材料行业、水处理行业、新材料行业和化肥行业等领域。

(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上游行业的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材料价格和供应稳定性方面。本行业所需原材料通用性较强,市场供应充足,能充分满足本行业的生产需求;上游市场原材料价格受石化、煤炭等行业价格和周期性影响较大。整体来看,行业的上游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企业不存在特定供应商依赖。

(2)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

氰胺行业产品下游涉及国民经济多个领域。氰胺产品已成为某些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料和中间体,如氰胺精细化学品是合成下游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所必需的原料。特别是在农药和医药领域,粮食供应、医疗健康、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形成的共同意识和刚性需求,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稳定增长,此类需求将不断扩大,从而进一步促进氰胺行业的发展。

2、氰胺行业概况

氰胺一般指单氰胺,单氰胺分子中有氰基团(-CN)和胺基团(-NH2),可与一系列化合物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是非常活泼的化合物,且极易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双氰胺;在化学结构式上硫脲含有同样的氰基团(-CN)和胺基团(-NH2)。

目前,国内外氰胺的工业化生产主要采用氰氨化钙与二氧化碳为原料的合成路线,经过多年的发展,沿着氰胺的化学反应链条形成了丰富的产品。因此,目前业内所称的氰胺行业指从事以氰氨化钙为基础原料,单氰胺、双氰胺、硫脲及其化学反应链条上的衍生产品为核心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氰胺行业所涉产品统称为氰胺产品,其中,氰氨化钙为基础产品,单氰胺、双氰胺、硫脲及其化学反应链上的氰胺衍生产品为氰胺精细化学品。

当前,氰胺行业围绕单氰胺、双氰胺、硫脲形成了三大主要产业链,分别为:氰氨化钙—单氰胺—肌酸/氰基乙酯产品为代表的医药农药原料和中间体产业链;氰氨化钙—双氰胺—胍盐—医药农药原料和中间体产业链;氰氨化钙—硫脲—氨基硫脲、取代硫脲为代表的医药农药原料和中间体产业链。

氰胺产品种类多、产业链条长、产品关联度较高,产品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涂料、化肥、电子、纺织印染、胶黏剂、阻燃材料、水处理、新材料、航空航天、军工民爆和化肥等领域。

3、行业发展态势

(1)农药、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增长是氰胺行业发展的保障

农药、医药是氰胺行业产品的两大主要下游应用领域,氰胺产品是新烟碱杀虫剂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和中间体,在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中也有应用;以氰胺产品为原料和中间体的医药产品种类众多,涵盖抗菌消炎类、抗病毒类、降血糖类、抗肿瘤类和驱虫类等多种药物。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为在有限的自然资源情况下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发挥着重大作用,未来对农药刚性需求将继续维持。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人口总量增长、人类寿命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医药行业产品的需求总体刚性且呈上升趋势,为包括氰胺产业在内的上游产业链的市场需求提供了保障。

(2)产业集群化发展持续推动氰胺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全球氰胺产业主要集中在我国宁夏地区,产能集中度达 80%以上,氰胺上游原料资源丰富,上下游产业配套资源优势突出,近年来氰胺下游产业向宁夏地区转移趋势明显。国内氰胺产业下游医药、农药、印染、电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拓展了氰胺产品的应用领域,为氰胺产品的延伸布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氰胺产品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需求。国外氰胺产品的需求主要依赖国内企业出口,随着氰胺产业集群化及氰胺产业链延伸发展,使国内企业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和选择,从而在参与国际贸易和竞争时更具话语权。

(3)产业链纵向延伸,一体化企业将更具备竞争优势

氰胺行业的前端产品为氰氨化钙,目前行业主流的工艺为电石法,是资源消耗型产品,技术门槛较低。氰胺产品产业链越往下延伸,工艺越复杂、技术门槛越高。形成氰氨化钙、氰胺精细化学品产业链一体化的企业可以通过构建技术壁垒获得更高的市场回报,利用多样化的产品满足更多细分市场需求,从而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4)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将推动氰胺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全面系统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氰胺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度高、专业性较强的精细化工领域,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安全生产的管控水平,进一步推动氰胺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5)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理念的推广,以及全球生态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相关政策要求趋严。氰胺行业以电石为主要原料,属于资源消耗型行业,氰胺产业的产业升级将通过延伸产业链以优化产业结构,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发展之路。

4、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1)氰胺行业产品种类丰富,技术创新能力带动市场空间

氰胺行业的三大产业链上产品种类多、产业链条长、产品关联度较高、应用范围大,涉及 30 多个领域,共 300 余种产品。这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从而能够不断根据下游行业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产品品种。目前,行业内企业在产业链品种选择上,主要集中在核心基础原料和氰氨化钙、单氰胺、双氰胺、硫脲,以及硝酸胍、硝基胍、新烟碱类农药中间体、少数医药中间体。因此,在新产品品类方面,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氰胺行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2)氰胺产品生产工艺从间歇式生产方式向连续化生产方式转变

间歇式生产也称为单釜式生产,通过间歇投料,在生产完毕后,将釜内物料放出,再投下一釜进行生产。间歇式生产是典型的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方式,缺点是物料暴露率高、危险性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较低,且难以自动化。连续生产工艺可以有效减少副反应、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同时连续生产能够缩短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物料在封闭空间流动有利于反应热及时导出,安全性高,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近年来,连续生产工艺在氰胺行业逐步得到应用。特别是具备较大产量规模的产品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硝化反应工艺,连续生产工艺优势更为突出。

(3)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化生产技术逐步广泛应用

随着全球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精细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行业内部分企业在生产工艺优化过程中引入源头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副产物简单化等设计理念,通过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三废”再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5、行业的主要壁垒构成

(1)人才壁垒

氰胺行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且下游用途非常广泛、产品品类众多,因此,人才团队不仅需要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充足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具有较强的有机化学、热力学、化工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储备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端人才的需求缺口日益凸显。业内成熟企业往往具备合理的人才梯队和充足的人才储备,以应对复杂变化的外部环境。因此,对于行业的潜在进入者来说,人才壁垒较高。

(2)技术壁垒

氰胺行业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产品新品种选择、化学反应工艺路径选择、催化剂选取以及温度、压强、时间等工艺过程控制方面,不同的研发路径和工艺选择对产品成本、质量等有较大影响。同时,氰胺行业产品种类多,需不断根据下游行业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产品品种,这就需要企业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新技术、新品种储备。因此,氰胺行业企业需要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掌握新的生产工艺、改进现有的生产工艺、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及生产设备等,持续提升产品的性能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在长期的研发、生产实践中积累起丰富的生产经验,拥有成熟技术和可靠的生产流程,并具备持续快速开发新产品能力的企业才能持续保持优势地位。

(3)环保壁垒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陆续出台了《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

随着环保政策日益趋严,行业内产能低、污染治理水平不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将被逐渐淘汰。对氰胺行业潜在进入者而言,化工项目的准入门槛将持续提高。为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化工企业需持续加大环保投入,选择更先进、更环保的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潜在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壁垒。

(4)市场壁垒

氰胺产品具有较强的专用性,其质量和纯度直接影响到终端产品的性能和品质。因此,下游客户对氰胺行业供应商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并从研发能力、产品质量、环保措施等多个方面生产商进行全面地考察和评估后,尚能确定交易关系。由于准入门槛通常较高,技术实力较弱、规模较小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商较难进入下游客户的供应链。同时,在进入下游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后,为确保自身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下游客户通常将与供应商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这进一步加大了潜在进入者的市场壁垒。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氰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后评价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